2023青少年奮斗的勵志作文素材
珍惜美好生活,奮斗吧少年
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廣袤的土地和壯麗的山河。我是一名快樂成長的少年,我深深地愛著她,愛著她懷抱中的新疆。
大美新疆,自然是美景之鄉。喀納斯、那拉提、天山天池、可可托海、天山大峽谷、葡萄溝……一想就能羅列出一串景區名字。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景區是喀納斯。那里山巒疊翠,草木蔥蘢。美麗的喀納斯湖水隨著光線和天氣的變化而改變,一會兒像一池翠玉,一會兒似一塊藍晶,一會兒又如五彩斑斕的飄帶,令人稱奇。最讓我好奇的是喀納斯“湖怪”之說,后來看了新聞報道才知道,“湖怪”有可能是一種叫哲羅鮭的冷水魚,但神秘的喀納斯湖依舊令我遐想聯翩。
新疆是美食之鄉。阿克蘇的冰糖心蘋果、庫爾勒汁多肉細的香梨、吐魯番品種繁多的葡萄、葉城顆顆晶瑩的石榴……每年從四月到十月,水果輪番上市,讓你領略瓜果之鄉的甜蜜。在新疆,抓飯、羊肉串、烤包子、大盤雞……各種美食沖擊你的味蕾,讓你體會新疆美食的無限魅力。
新疆是民族團結之鄉。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建設美麗家鄉努力奮斗。在校園里,各民族同學情同手足,一起學習,一同玩耍,共譜和諧曲。
新疆是奮進之鄉。從土坯平房到整齊劃一的樓房,從泥濘土路到寬敞筆直的柏油路,從出行不便到路網縱橫高鐵馳騁,從居民傍晚閑在家中,到百姓舞臺、培訓夜校人頭攢動,我的家鄉也跟隨時代的步伐奏響奮進的華章。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的烽火硝煙,但我通過學習歷史了解了祖國曾經的滄桑。如今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著優越的學習條件,目睹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我為祖國自豪,也為家鄉驕傲!
我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也深知只有奮斗才能獲得幸福,這就是我前進的動力。我準備好了,為報效祖國和建設家鄉而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
2023青少年奮斗的勵志作文素材 篇2
為祖國而奮斗
祖國幅員遼闊,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祖國歷史悠久,有五千多年璀璨的文明。祖國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是祖國的一分子,我有責任讓祖國變得更好、更強大。
今天的祖國十分強盛,但祖國的今天是多么來之不易,是多少前輩辛勤付出換來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顧歷史,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百年的屈辱史。為了振興中華,多少仁人志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為后生晚輩,我們應當銘記他們,同時也要對得起他們。
我上小學六年級時,語文課上,老師曾布置過一項作業,要求我們說出自己的理想,那時我說我要成為國防科技工作者。上了初中后,我也經常思考未來會去做什么,最后我想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都是為祖國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認為,人活著,只想著賺錢生存,是為一個人而活,如果為祖國的發展作貢獻,是為千千萬萬的人而活。人生只有一次,應該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有國才有家。歷史上有不少民族英雄舍生忘死去保家衛國,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成長在祖國盛世中的我們,更應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疫情面前,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來自全國各地多支醫療隊馳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迅速建成,這是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民族精神的最好體現。今年夏天南方多地發生洪澇災害,人民子弟兵火速抗洪搶險并轉移安置群眾,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連續奮戰多個晝夜,直到洪水退去他們才離開。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幸運、驕傲和自豪。
我熱愛我的祖國,我要感恩回報祖國。
奮斗,從現在開始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直是我用來激勵自己的一句話。
一個肯吃苦、肯奮斗、不怕失敗的人,即使尚未成功,但我相信他的前途是飛黃騰達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們不怕吃苦,不管是遇到什么大風大浪,或是急湍暗礁,也惟有在這種環境之下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反倒是風平浪靜的海面只能引起小小的漣漪,況且現在我們正值年輕,如果現在不奮斗何時再奮斗呢?
西諺說:“年輕的本錢,就是有時間去失敗第二次。”等到我們老了,就已經沒人肯請我們去工作了,所以現在好好奮斗是很重要的。
曾經看過一則報道,這則報道的主角是謝坤山,他沒有雙手和一條腿,他的人生過得非常坎坷,但他從不放棄希望;他用他的嘴巴畫出許多栩栩如生的畫,他的妻子和小孩現在過得幸福美滿,他的恒心與毅力,愈挫愈勇的精神深受人欽佩。張廣祥網站。
“有恒為成功之本”。做任何事情恒心與毅力必先具備,天助自助者“成功之日”必指日可待。維持現狀就是落伍,我們要不斷地求進步,未來是虛幻的,惟有把握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放眼古圣先賢也都是奮斗所換取來的,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會說話、走路,都是靠后天的培養與學習,所以不管是天才或是笨蛋,只要肯上進,一樣能闖出屬于自己的天空。
2023青少年奮斗的勵志作文素材 篇3
生物學家說,飛蛾在由蛹變蝶破繭而出時,必須要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身體中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充實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飛翔。
一天有個人湊巧看到樹上有一只蛹開始活動,好像有蛾要破繭而出,于是他饒有興趣地準備見識一下由蛹變蛾的過程。
但隨著時間的一點點過去,他變得不耐煩了,只見蛾在繭里奮力掙扎,將繭扭來扭去的,但卻一直不能掙脫繭的束縛,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繭而出了。
最后,他的耐心用盡,就用一把小剪刀,把繭上的絲剪了一個小洞,讓蛾出來可以容易一些。果然,不一會兒,蛾就從繭里很容易地爬了出來,但是那只蛾身體非常臃腫,翅膀也異常萎縮,耷拉在兩邊伸展不起來。
他等著蛾飛起來,但那只蛾卻只是跌跌撞撞地爬著,怎么也飛不起來,又過了一會兒,它就死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任何一種本領的獲得都要經由艱苦的磨煉,“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任何投機取巧或妄圖減少奮斗而達到目的的做法都是見識短淺的行為,那只飛不起來的飛蛾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一切。
2023青少年奮斗的勵志作文素材 篇4
石洵瑤
這是一個無畏的00后"小魔王",是我國備戰東京奧運會的關鍵力量;她和孫穎莎、王曼麗并稱國乒00后"三劍客",曾兩次橫掃日本新銳運動員平野美宇。
她便是我國乒乓球選手——石洵瑤。2016年12月的世青賽,可謂中國隊迄今為止最差的一次,國乒當初多名種子選手皆遭受不成功,氛圍一度慘烈。石洵瑤登場后便兩次橫掃了來源日本的新科世界總冠軍平野美宇,拿到了那次競賽中國隊唯一的一塊金牌。
2023青少年奮斗的勵志作文素材 篇5
我國青年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堅持每天凌晨3點起床學外語,同時每天去圖書室,沉浸在數學符號的海洋之中。有3天中午,管理員臨走時曾大聲喊叫,問里面是否還有人,但全神貫注看書的陳景潤啥也沒有聽見,于是他被反鎖在里面。后來他望著那緊鎖的大門,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覺饑餓,不知疲倦的重又回到書堆中。
陳景潤同志正是由于這種勤奮,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2023青少年奮斗的勵志作文素材 篇6
“時代楷模”發布以“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為主題,現場發布了廖俊波的先進事跡,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今年3月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8歲。廖俊波入黨25年來,始終信念堅定、不忘初心,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在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傾心盡力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擔任政和縣委書記時,廖俊波和同事們共同努力,政和縣從全省倒數第一成為“經濟發展十佳”,群眾在醫療、教育等方面享受到了真正的實惠。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個晚上在開會,14個晚上在外出招商或者趕路,廖俊波家屬代表接受榮譽。
廖俊波當事不推責、遇事不避難,時刻想著如何讓老區人民盡快脫貧增收,常年奔忙在項目建設、園區開發、脫貧攻堅工作一線。廖俊波從不利用權力、地位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以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贏得了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廣泛贊譽。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2023青少年奮斗的勵志作文素材 篇7
乘風破浪,我輩當自強
提到“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很多人會想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想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想到“少年強則國強”的梁啟超。然而在我看來,愛國情也是祖輩們憶苦思甜的感恩;報國行也是父輩們對工作崗位的默默堅守,強國志也是我輩努力學習的奮發圖強。
祖輩的憶苦思甜
在我小學階段,姥姥和我們住在一起,我最愛聽姥姥憶苦思甜。她和姥爺都是新中國成立前后出生,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
在姥姥十多歲的時候,因物資匱乏,她最大的心愿是吃一頓飽飯,哪怕是一碗白米飯也好;后來,二十歲出頭的姥姥和姥爺來到某個棉花原種培育基地,居住在姥爺搭建的茅草屋里,成為基地的第一批拓荒者。如今,姥姥不但可以吃飽穿暖,靠著她和姥爺勤勞的雙手,茅草屋也早已改建成小樓房,還有了社保,老有所依、生活滿足。每每說起這些,姥姥總是由衷地感嘆自己享受到了社會的福利,是國家的發展和強盛,才使得她那一輩人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愛國情,不僅是詩人筆下的“哀民生之多艱”,也是祖輩們辛勤勞動的努力、憶苦思甜的感恩。
父輩的默默堅守
以前我一直對爸爸和姑姑的職業了解不多,直到有一次媽媽來學校給我們班上成長課堂,主題是“兵器知識小科普”,她著重介紹了現代戰爭中使用的兵器。
當介紹到陸戰使用的武器時,課件中彈出一張照片——爺爺帶著兩歲多的我在一輛展示用的舊坦克前的合影。那是我去姑姑家做客時,奶奶在他們居住的大院里幫我拍攝的。姑姑、姑父的工作就是車輛設計。
報國行,不僅是詩人在戰爭年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父輩那些知識分子在和平年代對崗位的默默奉獻與堅守。
我輩的奮發圖強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過了一個“超長寒假”,當我滿懷期盼地回到校園,迎接我們的是“開學第一課”,課堂上講述了抗疫英雄們的故事。
以前,爸爸總喜歡給我買一些數學家、科學家的傳記,讓我多看名人傳記、早立志,但我總覺得艱深難懂。
但是,和那些名人傳記相比,抗疫英雄們的形象卻很鮮活,離我們也很近。比如逆行來武漢的鐘南山院士,疫情期間“把膽留在武漢”的張伯禮院士,“病毒終結者”陳薇院士,用漸凍的身體托起希望的張定宇院長。我更希望以他們為榜樣,用知識武裝自己。
強國志,不僅是“少年強則國強”,更是見賢思齊、腳踏實地。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要傳承祖輩的勤勞和感恩,學習父輩的奉獻與堅守,以抗疫英雄們為榜樣,乘風破浪,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