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的備考知識點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理高考基礎知識點
1、控制變量法
在實驗中或實際問題中,常有多個因素在變化,造成規律不易表現出來,這時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和利用。
如氣體的性質,壓強、體積和溫度通常是同時變化的,我們可以分別控制一個狀態參量不變,尋找另外兩個參量的關系,最后再進行統一。歐姆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等都是用這種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
某些物理量不直觀或不易測量,可以用較直觀、較易測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從而簡化問題。
如在驗證動量守恒實驗中,發生碰撞的兩個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測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繪電場中的等勢線時,用電流場來模擬電場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3、累積法
把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準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大量,不僅可以便于測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減小誤差。
如測量均勻細金屬絲直徑時,可以采用密繞多匝的方法;測量單擺的周期時,可測30-50個全振動的時間;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時,可隔幾個點找出計數點分析等。
4、留跡法
有些物理過程是瞬息即逝的,我們需要將其記錄下來研究,如同攝像機一樣拍攝下來分析。
如用沙擺描繪單擺的振動曲線;用打點計時器記錄物體位置;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平拋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觀察交流信號的波形等。
物理高考復習知識點
1.尋求“守恒量”。物理世界千變萬化,但有些物理量在一定條件下遵循守恒的規律。如力學中,有質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和動量守恒Z電學中有電荷守恒等.由于守恒定律適用范圍廣。處理問題方便,因此,尋求“守恒量”已成為物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2.運用等量轉化的研究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進一步揭示相關物理量之間的聯系,發現新規律.如:由重力做功使物體動能增加,可以得到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表達形式之一。
3.發散思維。多角度地研究同一物理問題。如力學中,從力的瞬時,時間積累、房間積累效果研究,分別發現了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物探規律;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多種渠道。
4.選取理想化模型和過程。這是重要的科學抽象理想化的方法,即只研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使研究問題簡化。如。質點、自由落體、單擺和彈簧振子等理想化模型和平衡、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四周運動、拋體運動、簡連振動等理想化物理過程。
5.解析法。通過定量分析用公式表達物理規律。解析法具有推理嚴密和定量分析的特點
6.圖象法。通過建立坐標系表達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如:位移圖象、速度圖象、振動圖象、波動圖象等。圖象法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
7.隔離法。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便于受力分析和處理問題。被隔離的研究對象可以是一個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8.矢量運算法。按照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進行。當物體的運動在同一直線上時,可選定一個正方向,將矢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選定正方向要以處理問題方便為原則,通常可規定初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坐標軸正方向為正方向。
9.運動的分解合成法。將復雜運動看作由幾個簡單運動所組成。它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的分解與合成。合成和分解要視問題的需要和實際效果進行.正交分解法是常用的方法。
物理高考必背知識點
1.動量:p=mv{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3.沖量:I=Ft{I:沖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4.動量定理:I=Δp或Ft=mvt–mvo{Δp:動量變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動量守恒定律:p前總=p后總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彈性碰撞:Δp=0;ΔEk=0{即系統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恒}
7.非彈性碰撞Δp=0;0<ΔEK<ΔEKm{ΔEK:損失的動能,EKm:損失的動能}
8.完全非彈性碰撞Δp=0;ΔEK=ΔEKm{碰后連在一起成一整體}
9.物體m1以v1初速度與靜止的物體m2發生彈性正碰:
v1′=(m1-m2)v1/(m1+m2)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論-----等質量彈性正碰時二者交換速度(動能守恒、動量守恒)
11.子彈m水平速度vo射入靜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長木塊M,并嵌入其中一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
E損=mvo2/2-(M+m)vt2/2=fs相對{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對子彈相對長木塊的位移}
物理高考知識點整理
1.關于研究對象。電場中的研究對象往往是電場中的某一點或某一個電荷。電路的研究對象住在是某些元件(包括電源、用電器、電表等)或一段電路.
2.關于受力分析。由于電場的參與,要多考慮一個電場力(庫侖力)。
3.關于物理過程。電場中主要研究靜電平衡、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平衡、加速、偏轉)等.電路主要研究電路變化,如通過電鍵、轉換開關、變阻器變換電路的組成并引起了電路中各個量的變化。為了便于認識電路,常常先要畫出簡化的等效電路。
4.關于狀態參量的分析。表征電場的狀態量主要有場強、電勢、電勢能等,引起電場狀態量變化的是力、功等。表征電路的狀態量有電壓、電流等,引起電路狀態量變化的是電阻等。要抓住關鍵的物理量,如并聯電路中的電壓相等、串聯電路中的電流相等、變化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不變、在全電路中能量守恒等.
解答磁場和電磁場問題的基本思路大致與前面的相仿,下面擇其不同之處作些說明:
1.關于研究對象。四場中的研究對象往往是小磁針、帶電粒子、通電直導線、通電線圈、閉合回路等。還有如:變壓器、電磁波、振蕩電流等。
2.關于受力分析。由于磁場的參與,要多考慮一個磁場力(安培力、洛侖茲力)。
3.關于物理過程。磁場中主要研究:通電導體受力平衡和帶電粒子受到洛侖茲力而作勻速圓周運動,電磁感應現象,交流電和振蕩電流的正弦變化過程,電磁波的發射、傳播和接收過程等.一些問題的物理過程往往是在三維空間進行,為此,要善于發揮空間想象力,選擇恰當的平面視圖(如以通電導線的橫截面作為受力面)將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畫出簡明的物理過程示意圖。
4.關于狀態參量的分析。要抓住關鍵的物理量,如:磁場中運動物體的力(由此涉及加速度、沖量等)和骼(由此涉及功、動能、勢能),電磁感應中的磁通量變化率,交流電中的值(或有效值)和周期(或頻率)、傳播電磁波的頻率和波長、振蕩電流的周期〔或頻率)等。
5.注重方向的分析與判斷。尤其是B的方向、安培力和洛侖茲力的方向、通電線因所受磁力矩后的轉動方向、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的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