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1:分子與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物學當然要研究"細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緊緊圍繞"細胞"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組成細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內容主要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結構、主要功能、及鑒定方法。
(2)細胞結構:細胞膜、細胞質(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及功能)、細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
(3)細胞代謝(細胞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統稱細胞代謝)
①物質的跨膜運輸:細胞代謝伴隨著物質的輸入與輸出該部分需掌握三種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及實例。
②ATP:細胞代謝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或吸收,而細胞生命活動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細胞代謝需要酶的催化該部分包含的考點主要有酶的化學本質、酶的作用特點、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
④兩種重要的細胞代謝: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
(4)細胞的生命歷程: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變
2:遺傳與進化
具有遺傳現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遺傳中又存在著變異,變異的積累使生物產生進化,第二本教材的內容設置主要圍繞著遺傳、變異、進化這三個主題,而其中的遺傳部分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難點,主要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1)遺傳部分:
①孟德爾雜交實驗的過程、結果及孟德爾兩大遺傳定律: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在解題中的應用
②伴性遺傳
③遺傳的細胞學基礎:減數分裂
親子代之間遺傳物質的橋梁細胞為雌雄配子,遺傳的細胞學基礎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減數分裂。
④遺傳的分子基礎--DNA:主要包括DNA的復制、DNA上遺傳信息的表達(轉錄、翻譯),它們構成了體現生物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中心法則。
(2)變異和育種:可遺傳變異的類型及特點、各種育種方式的原理及優缺點
(3)生物的進化
3:穩態與環境
這本教材中所講的穩態既包括生物個體內環境的穩態及調節,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態環境的穩態及調節。如今人們對自身健康及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此部分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對其歸納如下:
(1)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指激素調節
(2)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免疫調節
(3)種群的概念、種群數量變化
(4)群落的概念、種間關系、群落結構、群落演替
(5)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生態系統的穩態。
以上內容中的生命活動調節幾乎為高考必考點,有關生態系統的考點也頻繁出現,但它們的難度并不高,解題所需的時間也不長,所以相關題目要努力拿到滿分。
4:生物技術實踐
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如下:
(1)微生物的培養、分離、計數
(2)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果酒、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及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3)DNA的粗提取與鑒定、PCR的過程及條件
(4)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5:現代生物科技
這本教材的內容均是目前最前端的一些生物技術或理念,主要內容如下:
(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2)細胞工程(克隆技術):
植物細胞工程:植物組織培養過程及注意事項、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的過程
動物細胞工程: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動物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動物)、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
(3)胚胎工程:胚胎移植技術、胚胎分割技術、胚胎干細胞技術
高中生物怎么學
在全面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重點“攻堅”,突出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通常都是學生難于理解的內容,做題時容易出錯的地方。分析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要走出“越基礎越重要的知識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
生物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和遺傳變異,這三部分知識是高中生物三冊書的“靈魂”,也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要特別留心,可以結合教輔資料,分析涉及到的題型,并查閱自己經常出錯的題型,進行歸納總結。
高中生物學習技巧整理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
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采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提高高中生物成績的技巧
1、預習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后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
通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
2、聽講
很多優秀學生的經驗都說明了一個共同點,即學生的主要功夫應下在課堂上。我們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解決一種矛盾,即已知與未知的矛盾,通過學習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現,我們再來完成這個轉化過程。
而由未知轉化為已知的過程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因此應該是很順利的。有很多學生就是課上認真聽講,在45分鐘的時間里完成學習任務。
3、總結
總結是指在學習完某一章知識,對此章知識進行整理、重組,總結出該章知識的聯系、知識的系統或知識的結構,以便我們能從知識的整體上把握知識,從而加深理解知識和靈活掌握知識。總結的方法一般可用構建知識網絡的方法和綱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