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1.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段里對教材的復習遍次,再根據每冊教材內容的多少確定每天對三本教材的復習量(即每天復習多少頁)。
2.針對中國古代史內容相對較少,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內容較多且理論性較強;在固定的50分鐘時間里,安排中國古代史的復習時間可用10分鐘,另兩本教材各用20分鐘,再根據每天所規定每本教材的復習時間、所要復習的量來確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復習多少頁。
3.在《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上冊復習完后,再復習這兩本教材的下冊,每天所用時間、復習量、方法與上冊相同。但此時《中國古代史》已經復習了一遍,是否還要接著再復習?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中國古代史》的史實記憶相對較多,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側重于理解,因此中國古代史的復習遍次應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時間只有10分鐘,要記住并理解其內容也應多看。
針對歷史考試的趨勢復習的時候要注意:
1.必須全面復習。考試內容覆蓋考綱范圍的每一時段,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內容分值高,應作為復習的重點。
2.在具備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通過剪報、閱讀、摘記、寫概要等方法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開闊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聯系時政熱點,提煉分析,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系。
高考歷史知識點梳理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一、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背景:
17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的發展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議會與國王斗爭
(2)過程: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后成立共和國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光榮革命
2.確立標志——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
(1)內容:它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
(2)作用: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也為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1.概況
18世紀初,英國責任內閣制確立,行政權由國王轉移到內閣
2.組成:下院議員由普選產生,多數黨領袖為首相
3.職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過控制下院本黨議員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選等
4.特點
內閣成員(各部大臣)集體負責,與首相(內閣首腦)共進退;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首相掌握國家大權(行政權立法權);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首相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5.意義:使立法機構得以控制行政權,有效地調節了立法權和行政權之間的關系
三、議會改革
1.概念:使__權利由貴族轉移到工業資產階級
2.原因: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要求獲得更多政治權利
3.過程:英國1832年議會進行選舉改革
4.結果: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為工業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憲制的意義
1.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有利于促進資產階級__,避免__統治。
2.資產階級不同集團的權益之爭,在議會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實現,這有利于避免暴力沖突。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一、背景
1.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
2.獨立之初,美國是松散的邦聯制,社會動蕩,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3.華盛頓等人受啟蒙思想影響,希望建立統一而強大的共和制國家
二、基礎:美國1787年憲法的制定
1.主要內容
(1)聯邦制
①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有機結合(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權)
②聯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
(2)三權分立
①國會由參議員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
②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行政權(對憲法負責)
③法院擁有司法解釋權,掌握司法權
(三者獨立平等,互相制約,有利于防止__的出現)
2.特點:分權與制衡;聯邦制;__制
3.意義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基礎。
②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以避免權力過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資產階級__。
③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間大州和小州之間南方和北方之間的矛盾,為美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局限性
①允許奴隸制的存在,為美國內戰爆發埋下伏筆
②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權利,沒有真正解決人權問題
5.建立: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美國的聯邦制共和政體開始確立起來。
三、兩黨制
1.形成
19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國兩黨制形成的重要時期。
19世紀50年代中期,__黨與共和黨兩大政黨的對峙格局最終形成。
2.特點:兩黨對壘交替執政
3.實質
兩黨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政黨,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
4.作用
兩大政黨控制了國會,也左右著總統選舉和地方選舉
兩黨交替執政,成為美國共和政體的一大特色
兩黨相互監督,可以限制當權政黨濫用權力
兩黨輪流執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斷調整政策,滿足民眾的某些要求,從而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
5.局限:兩黨制下的兩黨都以大財團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現____及金錢政治。
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點:
(1)商代貴族以血緣為紐帶;
(2)實行宗法制;
(3)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2)目的:鞏固統治,擴大統治疆域。
(3)含義: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即“封邦建國”、“以藩屏周”。
(4)權利和義務:
權利:建國、繼續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義務:隨周天子出征,隨同作戰;定期朝覲述職;繳納貢賦等。
(5)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具有長期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離性和獨立性。
(6)性質:商周時期實現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鞏固了(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邊遠地區得到開發,并擴大了西周的統治區域;形成對周天子眾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8)衰落:受分封的諸侯國本身就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諸侯國勢力的強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其衰落的具體表現為:諸侯爭霸等。
2、宗法制:
(1)含義: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
(2)目的: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3)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大小宗相對。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條件。
1、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①多山、多港、多島的地理環境
②希臘城邦小國寡民(古代歷史條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港、多島的環境促成希臘商品經濟發達和海外活動頻繁,使希臘人較早接受平等、民主觀念。
2、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3、希臘城邦中流行的政體是:貴族制、民主制
城邦政體的特點: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權力或多或少的屬于各邦公民。)
二、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1、民主制的確立: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3、體現:(雅典民主政治機構的組成)
①公民大會: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項事務展開辯論。
②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負責為大會準備提案;兩次公民大會閉會期間,議事會是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③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賄舞弊現象的發生。
4、雅典民主制的意義:
(1)雅典民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制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這一偉大創舉為后世民主政治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2)政治決策通過多數人的認真討論,會使問題考慮得更全面。
(3)公職人員由多數人選舉產生,使公職人員對社會負責,處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減少了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4)推動思想文化的發展。它重視公民的個體自由和責任感,鑄就了希臘人渴求知識、樂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臘在眾多文化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產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三、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1、《十二銅表法》:
意義:
①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羅馬法的淵源。
②《十二銅表法》的條款雖然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法典的編篡仍是平民的勝利,因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決和量刑,貴族不能像過去那樣任意解釋習慣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標志著羅馬法發展到完備階段。
3、羅馬法的影響:
①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備,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