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1第四單元練習題及答案(2)
時間:
焯杰2
歷史備考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18分,第17題12分,第18題 10分 ,共40分)
16. 國慶大閱兵是中華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現代化艱難歷程的階段總結和歷史見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9年4月23日,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而舉行的海上閱兵在青島附近黃海海域舉行。60年前,華東軍區海軍領導機構在江蘇省泰縣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人民海軍從此誕生。1989年3月,中央軍委批準確定1949年4月23日為人民海軍成立日。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式隆重舉行,鳴響的28響禮炮,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游行群眾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則飽含對領導自己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共產黨人的無限尊敬。開國大閱兵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譜寫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三 2009年10月1日,中國舉行了一場氣勢恢宏的國慶60周年大閱兵,鮮紅的軍旗,嚴整的軍容,精銳的裝備,展示了我國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領域的歷史性跨越。
(1)在黃海海域,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中國近代海軍北洋水師戰敗,直接導致中國的對外戰爭的失敗,這場戰爭史稱什么?(2分)其結局對中國社會有何重要影響?(2分)
(2)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時,解放戰爭的基本形勢如何?(2分)
(3)概括指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是怎樣領導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8分)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慶60周年大閱兵的意義。(4分)
17. 閱讀下列材料:
圖一 大戰役示意圖 | 圖二 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示意圖 |
(1)圖一中,中國革命處于什么歷史時期?(2分)概述圖片一所反映的重大事件的背景和重大歷史意義。(6分)
(2)圖二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2分)它在中國民主革命進程中的地位如何?(2分)
18.紅色旅游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游形式。請回答:
(1)從歷史的角度分別說明延安、西柏坡列為紅色旅游景點的主要依據。(4分)
(2)請你談談開發紅色旅游景點的現實意義。(6分)
歷史必修1第四單元練習題答案
1.A 涉及東北的事件只有九一八事變;八一三事變發生在上海;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都發生在華北。2.B 凌孜認為中國的抗戰應該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九一八事變發生在東北地區。
3.C 從題干中“八路軍”、“閻錫山”、“115師”可知該情形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這一時期,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4.D 南京大屠殺并非是日本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并不是為了擺脫經濟危機,排除A 、B; 日本攻占南京的時候,國共已經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排除C。兩件事件都發生在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陷以前,所以都發生在中國的戰略防御階段。
5.A 旅順大屠殺是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日軍犯下的罪行。
6.D 抗戰期間抗擊半數以上的侵華日軍的是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
7.A 標志著中國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事件是七七事變,故A項正確。九一八事變是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8.D ①②沒有歧義,③④都與中國抗日戰爭有關,都是促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因素,所以也符合題意。
9.A 抓住時間“1945年8月10日”,這與抗日戰爭有關;其他三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10.A 抗戰勝利在即,蔣介石為了維護其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獨裁統治,命令各戰區國民黨將士加緊作戰,一切依照既定軍事計劃與命令,積極推進,勿稍松懈,搶抗戰勝利的果實。
11.C 重慶談判發生在1945年,這一年,抗日戰爭勝利,毛澤東到重慶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商談和平建國問題。
12.B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是在1947年,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和國民黨統治被推翻是在1949年4月。
13.A 從題干中可以看出,當時解放軍是要進行“外線作戰”,由解放軍主力部隊從解放區轉向國民黨統治區。西北解放軍收復延安屬于內線作戰。
14.C 重慶談判是國民黨在軍事上的準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的緩兵之計;而北平談判則是在其戰略決定失敗后,希望在帝國主義幫助下集結軍隊的緩兵之計。
15.C A項是陳獨秀、李大釗等;B項是孫中山;D項是鄧小平。
16. (1)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影響: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作戰,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3)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領導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恥辱;領導人民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揭開了中華民族的新篇章。(4)這次閱兵式我黨執政能力和我國綜合國力的充分展示,是對我軍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全面檢閱,是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的重大舉措,對于鼓舞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創美好未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言之成理即可)
17. (1)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背景: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經過一年作戰,敵我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意義:三大戰役共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2)影響:渡江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統治結束,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地位: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取得勝利。
18. (1)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指揮中樞。西柏坡:在此地中共領導解放戰爭并取得勝利,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做了思想準備。(2)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歷史必修1第四單元練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