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如何學習 高中三年學習方法
高二學生學習方法
無論哪科,一般高一都是以基礎知識的學習為主,這部分往往并不難,但是知識點多而細,非常瑣碎。所以很多同學繼續學習高二內容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最大的障礙是已經遺忘了高一的知識,這會非常痛苦。
3、心態決定一切 提前進入備考狀態
同學們經過了一年的學習,應該已經適應高中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此時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根據高一的考試成績,正視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既不可自視過高,又不以有自暴自棄。對于絕大多數的中檔學生而言,未來一年的目標是掌握所有知識的基礎題型,首先做到會的東西不錯,能拿分畢拿,其次才是沖擊難題和高分,挑戰和突破自我。
4、養成良好考試習慣 制定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進入到高二,也要逐漸開始培養自己的考試習慣,而不能的把這件工作放在高三才進行。很多同學多年養成的考試習慣并不好,這方面需要刻意鍛煉,花一段時間調整是值得的。比如考試的檢查,很多同學不習慣邊做題邊檢查,到最后時間不夠用,心里也不踏實,再比如草稿紙的使用,如果草稿紙難免分題分區使用,檢查就會快得多;還有的同學喜歡跟沒有思路的題“死磕”,這也不是好的策略,難題要大膽跳過,先把能得的分晝拿到才是高效的考試方法。
高二學生特點
生理特點:由于很多學生目標不明確,既沒有高一時的雄心壯志,也沒有面臨高考的緊迫感,是一個容易出現動蕩和茫然的時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別是考試中受到打擊,就會自我懷疑,產生焦慮。其中大部分學生感到在高二:1、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2、偏科現象嚴重。3、孤獨感和焦慮感較強。
學科特點:高二要面對多個科目的會考,會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很多學生和家長理解上有誤區:高二先輕松一下,要不高三就沒有輕松的時候了。這種想法非常錯誤,結果就是高二輕松了,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時候,發現為時已晚。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嚴重的分化。
心理特點:
一、學習方面:
1、優生和差生日益明顯,導致不同心理狀態。
優生:他們充滿自信,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
差生:屢遭挫折,自卑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學習成績進一步下跌,自信心進一步被沖擊,造成惡性循環;
中等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于一種淡漠的被動狀態。
2、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
很多高二學生有一種期待和恐懼的心理現象。他們具體表現在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經常幻想將來等。有的學生恨不得現在就高考,不用再這樣擔驚受怕,這種期待容易出現焦慮心理;但是,他們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懼,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學,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有時寧愿在幻想中滿足。
二、自覺地認識、觀察、解剖自己,但有時陷入理想與現實,肯定與否定的自我矛盾中,產生孤獨與自卑。
三、 “戀愛”現象劇增,擇友有較高原則性
1、“戀愛”現象劇增,但大部分學生“戀愛”動機十分荒謬
A:就是要尋找一種被愛、被重視、被珍惜的感覺;
B:受電視、電影、網絡等影響,認為戀愛是為了好玩,不知道要負的責任和義務;
C:把是否有男(女)朋友作為是不是有“面子”的標準;
D:顯耀心理; 攀比心理。為了說明我對異性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是優秀的;認為別人有異性朋友我也要有……等等一些我們聽來很謊謬的說法卻都成為了他們早戀的理由。
2、擇友有較高原則性
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高二學生在選擇朋友時的盲目性逐漸減少,不再為了需求歸屬感而刻意交朋友,他們更愿意與那些和自己性格相近,有共同愛好的人建立深層次的友誼,分享心中的秘密,友誼的建立逐漸由泛化向固定化、深層次發展。
高二最重要的事情
1、均衡發展——高考可錄取依據是總成績,只要沒有嚴重偏科,即便誰各科都成績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如果在高三沖刺中海能夠部分學科有所突破,就會考得非常理想,所以均衡發展是取得高考好成績的基礎。
2、提前備考——高考考的是整個高中三年的知識,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識。不要認為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實每個階段都是在備考,都是在為高考打基礎,高二尤其如此。
3、強化基礎——高一的很多知識是在以后的學習中必須要用到的基礎知識,所以如果發現高一的部分知識沒有完全掌握,千萬不能等到高三復習的時候再去解決,要盡快補上,使自己高二高三的學習更加順暢。
高中三年學習方法
高一:掌握自己適應的學習方法
因為在各學年知識分布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孩子的狀態表現出來也是不盡相同的。簡單來說,會出現這些情況:
高一,知識點多。很多知識都是剛剛起步,要學習要知道的知識點非常之多,而且這也是剛出門的學生普遍存在的感受。非常忙碌,要學的東西多要做的題目多。高一也是適應期,是孩子適應學校,適應老師,適應各種學習環境的時候,簡單說就是磨合期。
高一掌握自己適應的學習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沉浸自己初中的學習方法中固守塵埃,要學會調整。適應+調整,這是核心關鍵詞。是我們要考慮的重中之重。或許有家長會說,既然高一有很多孩子吃虧在不適應上,那么高一應該會讓孩子們拉開距離了吧?
其實不然,高一的時候真的是差別不大。想想,知識點那么多,學科壓力也很大,很多人剛進入高一,還存在著新鮮勁和學習的動力,雖然有些吃力,但是依舊在力挺。所以真正的說,這一年只不過有些人表現的吃力些,有些人輕松些,但是差別真心不大。
高二:學生進入疲倦期
進入高二,這才是磨練人的開始。前面說過,高中前兩年基本上要上完三年的課程,在高二這個節骨點上,學習壓力依舊很大,再加上進入高中各學科課程的漸進期,也就是說后半部分。知識難度依舊不像進入高中那個時候,高二知識的重點難點就相當多的。
再加上進入高二之后,很多孩子表現出學習上的冷淡和松懈,也就是說進入疲倦期。在學科知識重,重難點多的情況下,只要有輕微的松懈,那掉隊可不是平常的節奏。更何況,在高一學習方法和環境磨合期過后,真正磨合的怎么樣,在高二階段就要開始體現出來。
對知識點把握快,對老師講解理解快的同學,此時就要彰顯優勢。高二的孩子就要開始進行兩極分化,學習成績優秀的,會堅持著優秀,學習成績不夠好的,此時如果還沒有進行調整的話,只能是下滑、下滑、再下滑。出現兩極分化時,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我。
高三:梳理知識網絡
高三是考學生,考家長的一年。高三考點多,大家也都是奔著最后的高考而去,目的是相當的明確。前面說過,高三要把自己的知識形成知識網。在高三三輪復習及九月起點考、二調、四調及各種調考模擬考的輪輪攻擊之下,此時還沒有形成系統知識網的話,那就有點可怕。
在一次次的考試和模擬中,老師會把高考考點融會貫通進去,讓大家在實戰中鞏固和掌握。三年學習中的考點都會匯聚到這一年,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只有系統化知識點才能不會忘記,不然的話,復習后面的忘記前面的,復習前面的,忘記后面的。
經過高二一年的沉淪,兩級分化之后,高三在考試的考驗下,真可謂是上天入地的感覺,有些孩子在高中進校時表現差不多,但是到了此時是天上地下的差別。這自然與前面兩年的學習是分不開的。高三能不能逆襲,我覺得還是能,但是還要看你底子如何,恒心有多大?
不然你憑什么跟人家來拼呢?就憑你說的一兩句打氣的話?那是自然不夠的,底子還是可以恒心確足,逆襲高三的可能性是非常大。不要放棄,不到最后一刻,你雖然可能贏不了你們當初進校相當的同學,但是至少你可以逆襲你的過去和曾經,那也是進步。
看過“高中三年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