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如何學習語文 七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七年級學習語文方法
—般的預習要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一是要對課文或下一課所學的內容及層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找出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尤其對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識的知識要特別引起注意,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
3、做好上課準備
(1)調適良好的心理狀態。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樂觀的學習情緒;三要有積極的思維定向。
(2)做好身體上的準備,保證有飽滿的精神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4、專心上課
課堂學習是一頊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講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課堂學習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師的思路,(2)抓住關鍵內容,(3)積極思維,學思結合。(4)珍惜課上學習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5〉注意課堂小結。總之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課堂上達到對老師所講內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為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打好基石!
5、及時復習
復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語文復習必須要主動,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具體方法:(1)系統整理,(2)獨立作業,(3)分析錯誤,(4)系統小結,(5)內化吸收。
6、課外學習
(1)選擇優秀的教育機構,要盡可能與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
(2)要爭取得到名師的指導,提高課外學習的效果。
七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1、經常查閱工具書
讀書學習要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
2、 認真學好課本
所謂“課本”,即一課之本。考試的材料取自課外,但考點和答案卻在課內。只有仔細解剖透徹了,才能在課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該背誦的一定要背得滾瓜爛熟,該熟讀的一定要爛熟于心。
3、 學會獨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要善于提出問題,思考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問幾個為什么。
4、 勤讀課外書籍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幾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
5、 善于整理讀書筆記
語文知識零零碎碎,要經常把學過的知識整理一下,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于培養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摘抄、摘錄法,做卡片法,提要鉤玄法,寫讀后感法等。
6、 堅持寫日記練隨筆
日記和隨筆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有選擇、有重點地記錄下來。不但形式靈活,可長可短,可敘可議;而且內容也非常廣泛,可以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堅持練筆,一練語言文字的熟練程度,二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
7、 虛心求救
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求教于人的習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于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了解情況的人。學習還需要有追根刨底的精神,真理往往在研討中誕生,智慧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閃現。
8、 專心致志聽課
聽課除了認真聽老師講解外,一要動筆,在書上劃劃圈圈,在筆記本上記下重點、難點和疑點,二要邊聽邊思考,聽課要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要點,同時要積極思考,隨時準備發言。很多同學往往不注意課堂聽講這一環節,一節課的內容在課外卻要花幾個小時才能彌補上,真是得不償失。
七年級語文考試分析
(一)“積累與運用”的答題情況
“積累與運用”分值為23分,和2015河南省中考此題分值設置相同。在此試卷中最能體現試卷立足課本、立足本地實際,放眼中考的特點。
第1題從“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在所選的詞語中,“橛子”咀嚼”“涅槃”“洗濯磨淬”“自詡”“裨益”等詞語都來文本,“無動于衷”“瞥了一眼”“啤酒”等詞語來自日常生活,并且較為常見。但是由于確山口音較重,做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第2題從四組詞語中找出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掃堂腿”“鐫刻”“戶口簿”等詞語中的“蹚”“雋”“薄”,和正確的字存在字形相近、讀音相似等問題,稍不留神還是很難分辨的。
把分句放入語段,在河南中考中是難度較大的,第3題正是這種題型。按照先內含后外延,再承接上句的“生活多廣闊”,自然引出下句的“語文就有多廣闊”。此題句序的排列,應該說考察的還是理解和品位的能力。
古詩文默寫是中考題里的“釘子戶”。第4題的“古詩文默寫”內容涉及到古詩文、古文、對聯、二十四節氣歌等內容,涵蓋面廣,內容全面。
有關文學常識及課文內容表述難度較大,第5題A選項跟《安恩和奶牛》有關,內容涉及到課文的題材、情節設置的特點、主旨的理解諸多方面的內容。B選項從冰心的原名、冰心詩歌的特點、課文的出處、課文所選小詩的內容等方面設題。C選項涉及到的是一篇新入選的《火把節之歌》,設題涵蓋了作者、題材、內容、主旨,如果對文本了解不足,容易受試題的誤導,而做出錯誤的選擇。魯迅先生及他的作品《社戲》出現在了D選項,此題也是唯一有錯誤的一題,把作者和文中的“我”等同了。
第6題名著閱讀,來自于前三單元唯一的名著推薦——法國作家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的著名短篇小說《小王子》。試題選用了狐貍和小王子的一段對話設題,考察點為狐貍和蛇的象征意義,以及“作者借狐貍之口對人類社會的批評。作者借狐貍之口,道出了交往的秘訣”。這種考題的設置不流于形式,不是為了迎合中招語文考名著。應該說如果沒有對原著的閱讀和自己的感悟,學生是很難答題的。
第7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很多學生激動到不要不要的,很多學生都感慨原來家鄉確山有這么悠久的歷史,有這么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對聯是七上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內容之一。在考題中用《確山賦》中極富地方色彩的三組駢句作為對聯,尤其是“春來也,萬畝梨園香雪海 ;秋去也,千頃板栗落玉盤”句,對仗工整,堪稱經典。
(二)現代文閱讀答題情況分析
由于七年級上冊前三單元沒有涉及到說明文和議論文,所以考題設置上側重于中考試題里的記敘文閱讀,兩篇現代文閱讀都是小說。一篇來自課外,喬葉的《坐在最后一排》;一篇來自課內,莫言的《賣白菜》。兩個文段涉及題型幾乎雷同,做到立足課文,以課文為例文,達到向課外遷移延伸的目的。兩個文段的設題都是“梳理文章的內容,用概括性語言把下列表格填寫完整”、“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或詞語”、“賞析細節描寫或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結合內容或自身體會談談自己的理解”等,難度不大,但對七年級同學而言,做到答題規范,解答全面,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三)文言文《幼時記趣》分析
《三峽》是七上的幾篇文言文中,唯一的一個中考篇目。所以對于期中考試來說《幼時記趣》的考題相對來說顯得沒有刻意作為重點,尤其是完全按照中考題的題型來命制,難度顯得就更大了一些。文言文閱讀分值共11分,和中考的分值也是相當的。選取的文段是《幼時記趣》的片段和《浮生六記》的一個章節,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命制考題,河南幾乎是沒有發生過的。考察重點放在了重點實詞、常用虛詞的理解、重點句子的翻譯、結合兩個文段概括性格、結合文段和生活實際談感受上。由于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比較困難,在結合兩個文段談人物的性格上失分較多。另外重點句子翻譯中,還存在隨意丟字的現象。
(四)詩詞閱讀情況分析
詩詞閱讀試題選擇了《十五夜望月》,既是名篇,又是重點、熱點篇目。考題放在了煉字和感情理解上,中規中矩,貼近實際,又不刁專,學生做起來得分率還是很不錯的。
(五)作文的寫作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采用了大小作文分設考題的辦法,小作文來源于練習冊《賣白菜》的寫作練習。重點放在通過神態、動作等細節描寫,刻畫自己由猶豫到最終下定決心的心理歷程,字數要求在100~150字之間。這種描寫學生在平時寫作中、課堂訓練中,都是作為重點的,難度系數應該不大。
大作文是二選一,一篇命題作文,一篇半命題作文。七年級學生對材料的分析能力不足,這種作文題目的設置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優待。
但就此次作文而言,在作文的審題、選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問題。此次作文選材比較寬松,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應該感到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選內容低幼化傾向嚴重,無新穎感。
另外是學生在選材上落入窠臼,不能想別人沒想到,寫別人沒寫的。事件老套,內容不具體,事件的描寫缺少必要的場景描寫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不能把感情,立意進行升華。
還有就是部分學生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段落層次不清晰,篇幅太少。
看過“七年級語文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