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如何備考 高三學生備考方案
高三學生備考方法
少數(shù)悠閑型的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得不緊張、不用功,回到家里卻爭分奪秒地找補。于是出現(xiàn)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他們雖然不學總玩,但考試卻總是很棒,令許多同學羨慕不已。這樣的孩子當然是較少數(shù),他們表面悠閑輕松,但是心很累,也是一種消耗。究其根本還是不夠自信,且有一些虛榮。這樣的孩子如果能放下心里的負擔,真誠大方地表現(xiàn)自己,充分利用在校學習時間,該用功時就用功,也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還有個別悠閑型的孩子是打算出國留學的,只要順利拿到畢業(yè)證就滿足了。這樣的孩子盡管在文化課上毋須太較勁,但是出國留學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希望這些孩子抓緊改善閱讀、寫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等各項非智力素質。這樣不僅自己有事可做,過得充實,對其他同學專心復習也有好處。
對父母的溫馨提示:
由于每個孩子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以及性格和人生規(guī)劃等不盡相同,所以他們初入高三的狀態(tài)也不一樣。隨著學校里復習節(jié)奏加快、考試頻率改善,再不愛學習的孩子也會被環(huán)境、氣氛裹挾著緊張起來。父母切忌反復嘮叨高考(微博)的重要意義,也不要與其他孩子硬性比較。父母可在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后,與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然后與孩子進行一次真誠的交流和分析。如果孩子已經有比較明確的高考目標,可以試著分析一下現(xiàn)在的水平跟自己的理想有多遠的距離,這對孩子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鞭策和激勵。
緊張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對于高考充分重視,但是節(jié)奏需要適當調整。
我曾見過這樣一個孩子:高二暑假就已經開始自己復習了,高三開學后堅持不懈,一面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一面開辟出“第二戰(zhàn)場”、按自己的步調復習,雖然很辛苦,但由于比別人進入狀態(tài)早、功夫下得多,高三第一學期名次不斷進步,到寒假前期末考試時,他的成績進入年級前20名。欣喜的他假期也絲毫不敢放松,走親訪友更是一律謝較,埋頭書海,樂此不疲。可是一開學,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勁頭沒有先前那么足了,而其他同學精力旺盛,與他的差距也迅速縮小。他感到焦慮、不解,甚至憤憤不平。
聯(lián)想到體育比賽中,運動員的適時興奮非常重要。好的選手不僅技高一籌,同時也是心態(tài)調節(jié)的高手。這位同學就是在第一學期達到了復習和考試的較高興奮點,但是相對高考來講,則是“提前興奮”了。原因在于復習節(jié)奏、生活節(jié)奏把握得不夠科學。
對父母的溫馨提示:
孩子的過度緊張常常與父母的過度關注和焦慮有關。自身好的家長或者自己在教育方面有缺憾的父母更傾向于格外看重孩子考一所什么樣的大學。請高三生父母多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只要孩子努力了,即便成績一時半會兒沒有顯著改善,父母也要耐心鼓勵孩子“保持”、“堅持”。在大家都發(fā)憤努力的情況下,孩子若能保持住某一個層次的排名就是一種成功,值得鼓勵。誰的成績都做不到“單調遞增”,有一定起伏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心靜了,孩子就躁不起來,就能踏踏實實地復習,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也不會拘泥于一兩次考試的得與失。
有的學生認為,要想避免提前興奮,第一學期好不要太用功,要給后面攢點勁兒。這是一種誤解。學習的時候積極思考、全力以赴是須要的,關鍵是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鍛煉、睡眠等放松活動的時間。
穩(wěn)健型
我們總是被許多學習習慣科學、學習成績好的穩(wěn)健型孩子所感動。因為他們在個性方面確實比同齡人成熟。如果單論某一門功課,他們或許不是棒的,但是他們深諳“高考如同長跑”以及“人生如同長跑”的道理,把認真融入了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中,堅持預習和復習,堅持鍛煉,堅持健康的業(yè)余愛好,堅持科學的飲食和睡眠……因此,他們毋須為某一次考試或者競賽“突然認真一把”、“刻意調整心態(tài)”,只要提前加以強化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而在成功、華麗的時刻過去之后,他們又能較快地歸于平靜、冷靜,又像往常一樣認真做好每一天的份內之事,為下一次的成功積攢能量。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平常心。我們都熟悉數(shù)學中的正弦曲線,我們的智力、體能乃至情緒的發(fā)展和延續(xù)與正弦曲線是相似的,的、長久的波峰和波谷都不存在,所謂的穩(wěn)定是在數(shù)軸上下波動的幅度較小,呈現(xiàn)出一種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有失誤、有低潮都很正常。在重要的考試到來之前,真正有實力、有智慧的人,會順應和掌握自我身心能量的波動幅度和周期,蓄勢而發(fā),在關鍵時刻有一個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高三不同層次學生高效備考方法
一、優(yōu)等生
作為在知識儲備、解決問題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優(yōu)勢的優(yōu)等生,不要總覺得老師的授課和講解太“淺”了,必須意識到老師的授課并不是“雞肋”,因為高三各科老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給考生準備的題目都是精心研究和挑選的。
尖子生一方面要認真“聽”,同時又要突破“聽”,利用老師談到的內容來實現(xiàn)知識的深度貫通,變被動為主動,在注重基礎的同時,追求更高效率。
尖子生一般有比較好的學習方法,有效地避免錯誤;因此建議他們注重總結平時的錯題,查漏補缺。
二、中等生
中等生的自我挖潛,一靠方法二靠計劃。高三是鞏固和提高的一年,事實證明,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中等生在高三大有潛力可挖。
1、 認清自己的弱點
中等生分成三個類型——勤奮型、浮躁型和智力型。勤奮型學生學習時間多而思考總結少;浮躁型缺乏恒力且落實不夠;智力型領悟能力強而踏實度不夠。
勤奮型學生要重視練后反思,掌握解題規(guī)律;浮躁型學生要重視聽課,認真做作業(yè)且及時總結;智力型則要夯實基礎和把握規(guī)律,切忌“眼高手低”。
2、 復習要重視弱科
在夯實基礎的同時,中等生要花更多時間在弱科上,認真分析自己的知識薄弱點,并引申到薄弱的知識模塊,想辦法花時間去提高。調查發(fā)現(xiàn):無論文理科,將知識系統(tǒng)化有利于理解和運用。中等生要重視知識網絡的建構。
3、 嚴格按照時間表復習
建議同學們排一個時間表,按照計劃嚴格執(zhí)行。比如每天要留多少時間學習,各科的時間如何分配等。綜合把握各個學科的復習時間,時間表要相對完善,也要留有余地。
4、 多請教老師
告誡各位同學,一定要主動找老師溝通。因為老師最了解高考的各方面情況。學生太多,老師很難主動去關照每一個,因此學生一定要主動。中等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老師點撥一下往往就能進步很快。
三、后進生
這部分考生所面臨的處境有點尷尬,因為成績不盡如人意,往往容易受到忽視,因此內心比較脆弱。但是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向上的力量,這部分同學如果能加把勁,找準著力點,完全可以在高考的時候發(fā)揮好,甚至是超常發(fā)揮,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專科逆襲上本科,甚至重本的故事,不是雞湯,每年都在上演著。超常發(fā)揮和逆襲,不管算不算是僥幸的心理,單是這種想擺脫困境的意識,我們就要大力支持。那么,這部分同學在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 樹立臨考自信是前提
剛才說過,成績較差的孩子一般存在自卑心理,因學習成績不好,而對自己全盤否定。因此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也會畏首畏尾,不敢對自己有太多的期待。
這個時候,非常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時樹立信心,不管是在模擬考試當中還是最后的高考,只要發(fā)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是高考成功。
要知道,對于這些考生來說,只要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之上有所提高就是一種進步,我們應該為每跟上一個知識點而高興,成績哪怕有點滴進步也應感到自豪!
更何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成績不好也就意味著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只要學習方法運用得當,想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成績,困難并不很大。
按照以往的經驗,倘若考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頑強的毅力緊追猛趕,成績迅速提升的可能性相當大。
所以,不管在什么時間段,都不能放棄自己追逐的腳步。
2、 全面夯實基礎是關鍵
實際上,《考試說明》對高考的難度有一個清晰的介紹:高考命題是以中檔題和基礎題為主,這部分題目大約占了全部考題的80%左右。也就是說只要考生抓住基礎知識,并能夠熟練運用,就能夠拿到絕大部分分數(shù)。
因此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要特別關注基礎知識的復習,畢竟只有將這部分內容掌握好,才有可能拿下基礎題,也更有可能沖擊中等題和難題。
四、偏科生
對于偏科生來說,首先要樹立信心,減少因偏科帶來的心理壓力,克服對較弱科目的恐懼,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有人說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學盯著這塊“短板”惶惶不可終日。
但其實這個比喻并不恰當,因為我們手頭的優(yōu)勢科目并不會像木桶“長板”那樣沒有作為,他們也是總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住自己的優(yōu)勢,做到萬無一失,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立于不敗之地,因為如果偏科生連原有的陣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試題,牢固掌握學科知識的規(guī)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從對知識“點”、“線”的鞏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較新較靈活的題目時才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腳亂、心驚膽戰(zhàn)。
看過“高三學生備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