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選科組合
新高考模式選科組合
一、物理+化學+生物
優勢:未來可報考專業多,純理組合,學科單一,此方案總體記背少,重理解,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和運算能力,學科之間關聯大,能互相促進。
劣勢:理科學霸聚集地,競爭異常激烈,當然在新的選科要求下,估計該組合將會在理科中人數猛增。
二、物理+化學+地理
優勢:地理一直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偏理科目中,地理難度不大。該組合跟傳統物化生非常接近,如果是傳統理科考生想搭配一門文科,可選擇該組合。
劣勢:選地理的人數在各省市一直位居前列,在實施新選科后,預估該組合選考人數會和物化生不相上下
三、物理+化學+政治
優勢:選這個組合的同學一般是想讀理科,但不想學生物,同時政治是目前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學政治,大學公共課也有政治,對未來考研有幫助。該組合報考的人數最少,競爭力相對較小。
劣勢:政治與另外兩科關聯度不大,需要記憶背誦的內容非常多,是偏文學科中難度較大的。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高分,選擇人數少,有的學校開班不多,配備的師資力量也可能較弱。
四、物理+生物+地理
優勢:總體上看,偏理科目中,地理和生物相對簡單且不需要大量背誦,學習較輕松。
劣勢:在新的選科要求下,專業覆蓋率太低,絕大多數理工類專業都不能報考,基本只能報不限選考科目,地理科學類類、限選生物類的專業。
五、物理+生物+政治
優勢:生物難度比化學略低,同時政治對未來考研有幫助。選擇該組合人群較少,競爭壓力一般。
劣勢:物理、政治不易拿高分,三門學科關聯度不高,平時學習難度較大,未來可選專業相關度也不高。選擇該組合人群較少,有些院校很難單獨為該組合學生設計走班課程時間表,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新高考賦分制是哪幾科需要賦分
新高考規定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6個科目卷面分滿分都為100分,它是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只用于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
按照等級賦分的基本思路,是將每門選考科目的同一類型考生成績按照分數高低依次排序。排序中,根據比例劃分不同等級,按照公式賦予不同等級分。
高考是一次選拔性測驗,考生能夠被哪個檔次的院校所錄取,最終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也就是在競爭者群體中的相對位置,而非原始分。
新高考選科變化有什么
新高考選科及專業要求發生很大變化,主要體現在物理組合,以前只選擇物理就能填報的大部分工科專業從24年高考開始將有很多專業提出了再次選科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化學,也就是增加了化學的權重,物化雙選成為以后物理組合的趨勢。
選擇物理的同時還要選擇化學才能報考大部分的理工科專業,以前沒有選擇化學的的物生地組合將不能報考大部分理工科專業,需要引起家長們重視。從選擇上講,如果選物理組,基本上要選擇化學,不然選擇物理就沒太大意義了,歷史組合與以前相比在專業選科要求上沒有太大變化。賦分及計分方式與以前也一樣,主要在物化雙選上需引起重視。
新高考選科方法是什么
自身的興趣愛好同樣是很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發現自己各科成績一般,找不到特別擅長的科目,不妨從興趣愛好出發,明確自己的特長,分析自己是否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反思自己上課的狀態,最終確定心儀的科目組合。
提前做好職業規劃能夠為學生指明未來的道路,如果家長和孩子對學生的未來就業方向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那么在選科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與該專業有關的學科,因為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很多大學專業對學科的要求比較嚴格。
雖然選科給了學生一定的自由,但是高校在錄取學生時會考慮學生是否選擇了專業要求的科目。因此學生可以從目標院校的專業要求出發,明確眾多專業對學生選科的要求。
全國新高考一卷是哪幾個省份
全國一卷: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安徽、福建
全國二卷:
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重慶、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
全國三卷:
四川、云南、貴州、廣西、西藏
自主命題:
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天津
備注:
山東:語數外(新高考Ⅰ卷)
海南:語數外(新高考ⅠⅠ卷)
什么叫全國一卷
由教育部統一依據同一份考試大綱來命題的第一個版本的試卷叫全國一卷。全國卷命題總共有三個版本,即全國一卷、全國二卷和全國三卷,依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選定考卷的版本。
從試卷的整體難易程度來看,全國一卷>全國二卷>全國三卷。就個別科目而言,全國一卷和全國二卷的客觀題都不難,難度相當;英語科全國一卷>全國二卷;理綜物理科也是全國一卷的最難。
當然,無論我們用的是三份試卷中的哪一份,最終決定我們去處的,依然是我們自己,想要考入名校,就要努力學習,超過本省的絕大部分考生。因為高考的競爭都是本省對手之間的競爭,大學錄取的依據是高校在學生所在地區的招生計劃,以及學生在所在地區的排名。
高考各省份為什么不用一套卷
首先,高考之所以沒有實行全國統考一套卷子,是因為全國各地的高考改革進度不同步、不一致。我國的高考改革,一直在進行之中,但是,高考改革,并不是全國同步的,而是分區域進行探討和嘗試。有的地區,高考改革步子邁得快一點,有的地區高考改革慢一點,這充分體現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特點。
各地的高考形成的經驗,再進行綜合應用和推廣。如果大家選擇同一套試卷,就不能夠體現各地高考改革的進度,對于各地的高考學生而言,也容易造成混亂。
各省市為了照顧本省市的考生。我國重點的大學坐落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比較多,如果全國都采取同一張試卷的話,對于那些像河南、河北等每年高考人數都很多的省市來說,這些地區的考生就會把這些重點院校給占滿了,那么重點大學本地的考生就會失去了優勢,對于當地的政府來說肯定是不同意的,高考采用省市自命題也是當地政府為了照顧本地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