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等級賦分的原則
將每門等級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B、C+、C、D+、D、E共8個等級。
參照正態分布原則,確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為3%、7%、16%、24%、24%、16%、7%、3%。
等級考試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轉換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成績。
等級賦分的意義
實施等級賦分,可有效解決不同選科組合無法直接比較的問題,避免了不同科目之間因試題內容、形式、難度、考查角度等原因導致的成績差異,是當前新高考制度框架下科學有效的計分方法。
其公正地適用于所有考生,且不會改變同一科目內考生成績排名順序,客觀反映了考生個體在全體考生中的學業水平狀況,保證了成績轉換后的公平性,符合選拔性考試制度的設計初衷。
等級賦分以本省歷年高考成績大數據為基礎,經過嚴謹科學測算,并充分借鑒了其他高考綜合改革省市實踐經驗,現行分數轉換規劃符合本省實際狀況,區間劃分科學,能夠較好體現考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
如何進行等級賦分
河北省公布_年高考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高考文化總成績滿分仍然為750分,但是分值計算方式發生新變化。
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門選擇性考試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語文、數學、外語每科滿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績計入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選擇性考試科目每科滿分100分,其中,物理、歷史作為首選科目成績按原始成績計入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再選科目成績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統一高考科目試題由教育部命制,選擇性考試科目試題由我省自主命制。
根據規則,賦分起點為30分,先將各科再選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到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再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別對應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賦分成績。
高考成績公布時,考生查詢到的再選科目成績是等級賦分后的成績。
新高考等級賦分知識
新高考改革下,考生交白卷也有60分的成績?
答:新高考改革采取賦分制,最高100分,最低30分,如果考生交白卷,實際卷面成績0分,選科目成績被排到E等級。那么在等級賦分后,任選科目每科最少也有30分會被計入總成績,兩門任選科目即60分。
賦分有幾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分值區間是多少?
答:各省政策不同。
生考多少分才能被賦滿分?
答:新高考改革選擇等級賦分制,賦分主要看排名,考生排名在前1%,基本上都可以被賦予滿分。
合格考成績如何呈現和運用?
答:合格考成績主要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分數)的方式呈現,合格考成績是學生畢業和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
合格考的成績對綜合評價報考有影響嗎?
答:綜合評價招生注重考生的綜合素質,合格考在綜合成績這算時也占據一定的比例,而且部分高校要求考生的合格考成績達到一定的等級才能夠被錄取,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則要求考生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須達到AAB及以上。
高中合格考成績的等級對大學錄取有影響嗎?
答:合格考的成績不計入高考成績,對錄取沒有影響,但是會影響考生拿到高中畢業證。
什么是新高考等級賦分
新高考改革后,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其中3+3模式高考省份,第1個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原始分,第2個3為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3+1+2模式高考省份,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原始分,1為物理或歷史,也采用原始分,2為另外兩門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