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現代文閱讀強化題及答案
九年級現代文閱讀原文
宋朝太學與國子監食堂例行加餐,春秋兩季加炊餅,冬天供應太學饅頭。宋人筆記言,炊餅深受汴梁城民眾喜愛,成為主食。年年清明節,市民攜帶棗粥、鴨蛋和炊餅,出游踏青。黃庭堅在寬慰病中朋友的書簡中說:“病者想漸蘇醒能食矣。家園炊餅漫佳,不知堪否?”詩人楊萬里題作《食蒸餅作》:“何家籠餅須十字,蕭家炊餅須四破,老夫饑來不可那,只要鶻侖吞一個。”
讀《水滸》我們可探尋出宋朝清明節的習俗,除了傳統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縱情取樂,宋朝的節日已經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為老百姓外出娛樂的載體。通過《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經濟迅猛發展,市井生活恬靜和諧。宋朝清明節豐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榮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九年級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蹴鞠是宋朝清明節習俗的主要亮點,在當時,這種活動是上層社會的時尚運動,
也是足球藝人賴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圓社是宋代蹴鞠藝人的專業團體,有助于蹴鞠藝人的團結互助,維護切身利益,
組織蹴鞠比賽和宣傳推廣蹴鞠活動。
C.饅頭在宋朝指的是有餡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餡的點心,宋朝太學和國子
監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應饅頭。
D.炊餅是宋朝市民在清明節出游踏青時常攜帶的食品,當時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賣
炊餅的,炊餅成為當時民眾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清明節作為宋朝的一個重要節日被宋人發揮到極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俗
活動展示了宋朝的繁榮富足,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調動身體多個部位來完成的一套花樣動作,使“球終
日不墜”,這不是比射門的準確性,而是比控球的靈巧性。
C.宋代的餅有燒餅、蒸餅、湯餅、油餅等多種,因避宋仁宗的名諱,蒸餅改為炊餅,
宋人筆記和黃庭堅的書簡都說明炊餅深受民眾喜愛。
D.根據《水滸》有關蹴鞠與炊餅的描寫和《清明上河圖》,我們既可看出宋朝清明
節習俗主要是縱情取樂,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朝的清明節,人們進行掃墓、頒新火、踏青、蕩秋千、蹴鞠、斗雞、放風箏等
活動,說明宋朝的節日已成為百姓娛樂的載體,不再有宗教般的神圣感。
B.杜甫的《清明》詩和陸游的《感舊末章蓋思有以自廣》詩說明從唐朝到宋朝,清
明節都有踢球和蕩秋千的習俗,而且這兩種習俗在唐朝都已很盛行。
C.蹴鞠在宋代獲得了極大發展,不僅表現為在上層流行,還表現在有專業的踢球藝
人,更表現在追求靈巧的控球技術和組織了專門負責蹴鞠活動的團體。
D.炊餅就是蒸餅,這不僅從《水滸》中武松和武大郎關于賣炊餅的對話中可以斷定,
也可以從楊萬里《食蒸餅作》一詩的詩題和內容的對照中得到印證。
九年級現代文閱讀答案
1.(3分)C 擴大對象范圍。“宋朝太學和國子監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應饅頭”表述不當,原文是“冬天供應太學饅頭”,不包括國子監。
2.(3分)D 內容雜糅。依據原文,應該是《水滸》有關蹴鞠與炊餅的描寫可看出宋朝清明節習俗主要是縱情取樂,《清明上河圖》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3分)A忽視條件,曲解原文。原文說“除了傳統的祭祀祖先外”,可見“掃墓活動” 不能說明“宋朝的節日已成為百姓娛樂的載體,不再有宗教般神圣感”。
九年級現代文閱讀強化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