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兩則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并寫出含這個意義的成語。(4分)?
(1)復問其妾()
(2)暮寢而思之()?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2)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3.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例子并說明其感情色彩。(6分)?
4.鄒忌是用設喻的方法來進諫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設喻,巧妙地諷喻齊王。這樣比喻說理有什么好處?(4分)
參考答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二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私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求于臣,皆以美以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而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漢、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下列句中加點的“以”和文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A.以勇于聞于諸候
B.秦以城求壁而趙不許,曲在趙
C.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
D.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2.解釋文中兩個“于”的含義:
①臣之客欲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3.以下三句是從原文橫線處選出來的,它們合理的排列順序是:()
①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②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③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4.“王之蔽甚矣”的正確意思是:()
A.大王的毛病實在太多了。
B.大王受蒙蔽太歷害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您陷蔽得太深了。
5.對下面句子正確翻譯是:()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A.能在市場上議論我,傳到我的耳朵里
B.能在市場上議論我,讓我聽到的。
C.能在公共市場誹謗指責我,讓我聽到的。
D.能在公共市場議論我,讓我聽到的。
6.對“朝”和“誠”字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A.①②相同,③④句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句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與選段內容和寫法不符的一項是:()
A.鄒忌欲言勸諫大事,但卻從家庭瑣事談起,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從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終達到進諫成功的效果。
B.鄒忌運用類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亦受蒙蔽,國事、家事巧妙地聯系在一起了。
C.齊五決定納諫,諫分三種,賞分三種,不到一年,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D.由于齊威五能虛心納諫,所以齊國不戰而勝,燕、趙、韓、魏都紛紛主動前往齊國拜見齊王。
8.《古文觀止》評《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說:“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謅君蔽,興亡關頭,以閨房小語破之,快哉!”從節選的這段文字看,①“細細詳勘”的內容有哪一些?②“閨房小語”又指的是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