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九年級語文閱讀原文
從現代的眼光看來,西漢帝國仍在草創時代,各種統治辦法離不開一種試驗性質。東漢則在帝國的粗胚胎穩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開,因而也沒有創制機會。君權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對稱與均衡,就無從分割,也不能根據實況合理化。這情形曾引起仲長統說,三公都是虛設,到頭仍是寡頭政治。同時官僚機構的組織,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沒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開,民間經濟發達到某種程度,政府在技能上無力處理社會所產生之各種繁復問題。嚴格講來,東漢或后漢只有起首的三個君主有所作為;此即光武帝劉秀的“中興”,明帝劉莊的用嚴刑峻法鞏固其帝國與章帝劉坦的重申儒家宗旨。這樣看來,東漢的歷史沒有寫得好,也不足為怪。一個國家的法制逾400年沒有實質的改進,其行政不能表現活躍與生機,只好說是時勢所必然。
九年級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經過東漢的休養生息,人口數量漸漸恢復到西漢原狀。雖然官方的統計,常有訛漏,但是據仲長統估計,漢亡時人口應逾千萬戶。
B.漢武帝在朝鮮半島開拓的立足點,東漢能夠大概維持,而東漢對匈奴仍需武力討伐,在疆域及兵力影響方面東漢與西漢相比沒有變化。
C.東漢有一個棘手的邊疆問題,青海草原地區的羌人過著游牧的生活,無統一組織,各部落時合時分,該地區無法占領,也難以移民。
D.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重建太廟之后,只奉祀西漢的君主到元帝為止,而將呂后的靈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靈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在羌人區域無法占領也不易移民實邊的情況下,漢朝招羌人內屬,也會帶來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擁兵自重,威脅漢朝的統治。
B.漢代墳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標幟與裝潢,是因為當時一般人雖然也相信陰間地府之類的說法,要祭祀供獻死者,但認為生與死沒有絕大的差別,用不著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C.東漢時由于由上至下的官府司法機構主要用刑法治理,沒有民法的支持,所以當民間經濟發達到某種程度,政府在技能上無力處理社會所產生之各種繁復問題。
D.兩漢法制逾400年沒有實質改進,其行政不能表現活躍與生機,表現在東漢就是只有起首的三個君主有所作為,這是時勢所必然。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廟的奉祀情況來看,他是公元前建國以來從父系母系上講都是名正言順一脈相傳的繼承人。
B.兩漢的疆域及兵力威勢相差不大,漢武帝竭全國之力伐匈奴,東漢曾擊退匈奴數千里,致北單于“不知所終”,東漢出使西域也曾有過破紀錄的表現。
C.中國的初期統一,以淳樸雷同的法制加于廣大的地區,兩漢的重農政策既體現出這一特點,也促進了許多住戶生活水平的提高,這說明這種統治政策很好,兩漢一直貫徹這一政策是英明的。
D.仲長統認為,三公都是虛設,國家仍是寡頭政治,這是他根據當時君權無從分割、也不能根據實況合理化而得出的結論。
九年級語文閱讀答案
1、B(原文是“以疆域及兵力威勢之所及而言,則兩漢間的變動亦少”)
2、C(根據原文,“同時官僚機構的組織,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沒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開,民間經濟發達到某種程度,政府在技能上無力處理社會所產生之各種繁復問題。”)
3、C(原文是“不是完全沒有好處”,還說“一個國家的法制逾400年沒有實質的改進,其行政不能表現活躍與生機”)
九年級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