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詩經原文翻譯及鑒賞
《靜女》原文欣賞 |
《靜女》原文翻譯 |
《靜女》原文賞析 |
《詩經》簡介 |
詩經研究的意義 |
《靜女》原文欣賞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返回目錄
《靜女》原文翻譯
嫻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旁。視線遮蔽看不見,搔頭徘徊心緊張。
嫻靜姑娘真嬌艷,送我新筆紅筆管。鮮紅筆管有光彩,愛她姑娘好容顏。
遠自郊野贈白茅,誠然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注釋
⑴靜女:貞靜嫻雅之女。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靜當讀靖,謂善女,猶云淑女、碩女也?!辨?shū):美好。
⑵俟,等待,此處指約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隱蔽處。
⑶愛:“薆”的假借字。隱蔽,躲藏。
⑷踟躇(chí chú):徘徊不定。
⑸孌(luán):面目姣好。
⑹貽(yí),贈。彤管:不詳何物。一說紅管的筆,一說和荑應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時或者才發芽不久時呈紅色,不僅顏色鮮亮,有的還可吃。如是此意,就與下文的“荑”同類。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紅顏色的管狀樂器等。
⑺有:形容詞詞頭。煒(wěi):盛明貌。
⑻說懌(yuè yì):喜悅。女:汝,你。
⑼牧:野外。歸:借作“饋”,贈。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異:確實美得特別。洵:實在,誠然。異:特殊。
⑾匪:非。
⑿貽:贈與。
返回目錄
《靜女》原文賞析
詩是從男子一方來寫的,但通過他對戀人外貌的贊美,對她待自己情義之深的宣揚,也可見出未直接在詩中出現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說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稱敘述中顯得更為鮮明。而這又反過來使讀者對小伙子的癡情加深了印象。
詩的第一章是即時的場景:有一位閑雅而又美麗的姑娘,與小伙子約好在城墻角落會面,他早早趕到約會地點,急不可耐地張望著,卻被樹木房舍之類東西擋住了視線,于是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徘徊原地。“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雖描寫的是人物外在的動作,卻極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劃了人物的內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戀慕至深、如癡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兩章,從辭意的遞進來看,應當是那位癡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時的回憶,也就是說,“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之事是倒敘的。在章與章的聯系上,第二章首句“靜女其孌”與第一章首句“靜女其姝”僅一字不同,次句頭兩字“貽我”與“俟我”結構也相似,因此兩章多少有一種重章疊句的趨向,有一定的勻稱感,但由于這兩章的后兩句語言結構與意義均無相近之處,且第一章還有五字句,這種重章疊句的趨向便被扼制,使之成為一種佯似。這樣的結構代表了《詩經》中一種介于整齊的重章疊句體與互無重復的分章體之間的特殊類型,似乎反映出合樂歌詞由簡單到復雜的過渡歷程。
讀詩的第二、第三兩章,讀者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對詩人的“寫形寫神之妙”(陳震《讀詩識小錄》)有進一步的感受。照理說,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艷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荑草卻由衷地大贊“洵美且異”,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原來,荑草是她跋涉遠處郊野親手采來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達,不妨說已成為一個具有能指優勢的特殊符號。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戀人紅潤的面容,那種“說(悅)懌”只是對外在美的欣賞;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異”,則是對她所傳送的那種有著特定內容的異乎尋常的真情的深切體驗,那已經超越了對外表的迷戀而進入了追求內心世界的諧合的高層次的愛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將會長成茂盛的草叢,也含有愛情將更加發展的象征意義。
第三章結尾“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兩句對戀人贈物的“愛屋及烏”式的反應,可視為一種內心獨白,既是第二章詩義的遞進,也與第一章以“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的典型動作刻劃人物的戀愛心理可以首尾呼應,別具真率純樸之美。讀完此詩,對那位癡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讀者必然深受感動。
返回目錄
《詩經》簡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我們看到了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已經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國風”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的思婦的詩,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這一類詩篇的代表作。“國風”中還有數量不少的愛情詩。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給婦女造成極大的痛苦,表達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這類愛情詩的重要主題?!睹ァ?、《谷風》等篇為我們展示的正是這種生活畫面。而《柏舟》還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反抗意識。基調健康、樂觀的戀歌(如《靜女》、《木瓜》等),更給愛情詩增添了一種和諧、喜悅的情愫。所有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達。 “國風”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臺》、《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以簡樸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現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國風”中有很好的體現,并且成為它顯著的藝術特點。在形象塑造上,“國風”也具有 現實主義藝術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情主人公的內心傾訴,表現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征?!皣L”在形式上多數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沖破四言的規定,而雜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雜言詩。這些隨著情感的波動而富于變化的詩句,讀起來節奏分明,極富音樂性,“國風”的語言準確、優美,富于形象性。精確恰當地使 用雙聲、疊韻、疊字,更增加了藝術魅力。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國風”大大增強了表現力。 雅詩和頌詩都是統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容上無法與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相比,但由于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 《詩經》是我國文學光輝的起點,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志,它所表現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对娊洝吩谖覈酥潦澜缥幕飞隙颊加袠O高的地位
返回目錄
詩經研究的意義
詩經學即研究《詩經》的學科。由于原始文獻成書很早,所以后人不斷層累完成的著作可謂卷帙浩繁。
慢慢形成了體系極為龐大的學科,其中解決了許多問題,但是提出了許多至今仍未能解決的問題,而且還有很多的問題沒有被發現出來,比如他的作者與創作地點、時代,甚至于其作詩之義都存在著各種觀點與爭議。并且研究成果也由于視野不寬、材料有限有許多的訛誤。
現在的研究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利用舊的史料,或是根據近些年發現的新的證據,修正前人錯誤的觀點、提出更為貼切的看法、甚至于是提出鐵證將問題解決。其次是作為其他學科的研究。
1.作為純文學上的,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同樣不容忽視,他的韻讀、用字方式都可以作為當時時代語言用法的代表;研究他的這些創作特點也可以與楚辭甚至是《老子》等同時代成書的文獻進行對比。2.同時由于先秦時期文獻很少,而詩經之中又記載著許多方面的諸如禮制、歷史等的內容,可以作為研究先秦時代許多制度與史實、考古的重要資料;有諸如風俗、名物又可研究當時的風俗制度,各種名物諸如服飾,車馬等。
3.同時,《詩經》作為十三經之一,也是經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偟目梢哉f其中包含的內容特別的多,極有研究價值,這里只是簡單的概述之。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