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含答案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一)
蓋世功名將底用②,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8.作者是怎樣訴說自己“幽懷”的?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9.有人說這首詞“字面意思消沉,情思意趣卻催人感奮”,請結合下闋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答案
8.①直抒胸臆。如“老盡英雄”“人生長恨”等直寫年老而功名未立的悲傷。②借古抒懷(或觸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詞人行走于北邙山下,想到這里多有王侯公卿,對比自己的不得志,寫出了悲傷之情。③化用。“人生長恨水長東”,化用李煜詩句,以東逝的江水無休無止永無盡頭,比喻人生憾事之多。④借動作細節描寫側面烘托。“遠目送歸鴻”暗示無人與共語,故寄意于飛鴻;“浩歌一曲酒千鐘”寫飲酒唱歌,表達了看透功名無用后的瀟灑快意。9.①從字面看似乎消沉,“老盡英雄”之語,“人生長恨”之嘆,都顯得有點落落寡歡。②從整體來看,意趣高揚,令人感奮。下闋第一句講不再怨天公,第二句說的是要飲酒浩歌,第三句則直述不在意窮達,心靈趨于寧靜,情趣則豪邁曠達。
試題解析:8.本題是考查詩歌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借古諷今、用典抒情。襯托(襯托有兩種,一是正襯、二是反襯,反襯有以聲襯靜和以動襯靜)、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揚、以小見大等。明確了這些可以結合具體詩句進行考慮,本詞中“老盡英雄”“人生長恨”屬于直接抒情;“今古北邙山”屬于借古抒懷;“遠目送歸鴻”屬于細節描寫抒懷或動作描寫抒懷;“人生長恨水長東”屬于化用前人詩句抒懷。
9.解答該題,首先要根據題干中“字面意思消沉,情思意趣卻催人感奮”的說法考慮,找出詩歌中哪些內容屬于消沉的,哪些內容又屬于催人感奮的,如本詞中“老盡英雄”“人生長恨”等屬于看似意志消沉之語;“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等內容則屬于催人感奮的。然后理解詞句,逐一分析意思,整合答案即可。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二)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鳴沙①過雁
無名氏
秋成河外鎖斜暉,風卷晴沙拂地飛。
過雁數聲清墮玉,征人何處問寒衣?
春雁
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注:①鳴沙,北魏至宋、西夏縣名,治今中寧縣鳴沙鎮。
8.在《鳴沙過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來描寫雁的?請簡要分析。
9.兩首詩通過“雁”各自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答案
8.運用了烘托和比喻的手法。通過秋日斜暉、晴沙拂地冷清蕭瑟的景象烘托了過雁南飛的艱辛,“清墮玉”運用比喻描寫了過雁的鳴叫如玉石墮落在地上一樣清脆。
8.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等;然后分析詩歌內容,《鳴沙過雁》前兩聯寫景,借此突出“雁”的形象,因此用到的手法是烘托,第三聯直接描寫雁聲,用到了比喻,最后一聯聯想到征人生發感慨。答題時第一步明確指出運用何種技巧,第二步結合詩句具體分析,第三步指出這種技巧的表達效果。
9.雖然兩首詩都寫到了“雁”,但是所表達出的感情是不同的。無名氏的詩通過雁的鳴叫想到征人艱苦的生活,流露出詩人對征人的悲憫情懷。王詩表達了自己不愿留在溫暖舒適的他鄉,想要返回家鄉的急切心情。
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對比鑒賞的能力。兩首詩都寫到了雁,但表達的感情不同,第一首體現情感的句子在尾聯“征人何處問寒衣”,由前文雁的叫聲聯想到征人,表達了對征人的悲憫情懷;第二首體現情感的句子也在尾聯“江南雖好是他鄉”,明確表達了自己不愿在異鄉,想回到家鄉的情感。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含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