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旅鼠之謎課后練習答案(2)
旅鼠之謎課后練習答案:
一、課文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討論一下,課文說的對不對?為什么?
本題是開放性的,意在激發探究興趣,擴大閱讀空間,活躍思維,鼓勵創新思維,鼓勵奇思妙想。這樣的討論,學生可能陷入凝神遐思,也可能非常活躍,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開動腦筋,關注社會問題。
二、除了旅鼠外,其他動物也有一些起一的現象。情根據你的觀察和了解,寫一段文字,說明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
鯨魚“自殺”
鯨,俗稱鯨魚。其實,稱魚非魚,乃是海洋中的一種哺乳動物。然而這種動物似乎最容易對生活產生厭倦。自古以來,人類就注意到一種奇怪的現象,常有單獨或成群的鯨魚,冒險游到海邊,然后在那里拼命地用尾巴拍打水面,同時發出絕望的嚎叫,最終在退潮時擱淺死亡。
據記載,遠在1783年,曾有18條抹香鯨沖往歐洲易北河口,在那里待死。次年,在法國奧迪艾尼灣又有32條抹香鯨擱淺。18世紀,一些航海家在塔斯發現可怖的鯨魚墳場,一堆堆的腐尸和白骨散布在海灘上,呈現一片凄慘景象。
世界上第一個記錄鯨魚擱淺現象的,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直率地告訴人們:“鯨究竟為什么會擱淺?我無法回答這一難題。”古代的著名學者普盧塔赫卻把鯨魚擱淺現象解釋為“集體自殺”。這顯然是不科學的。因為鯨魚不可能具有人類那樣豐富的感情,再說鯨魚一旦擱淺后,往往顯得驚恐,甚至發出悲慘的求救聲。
大王烏賊神秘死亡
1976年10月,在美國科特角灣沿岸遼闊的海灘上,突然涌來成千上萬只烏賊,它們前仆后繼、勇往直前地游向海岸,擱淺而亡,尸體布滿了沙灘。人們目睹了這番情景,采取了各種辦法來救援,卻毫無效果。
事態并沒有到此結束。11月,烏賊集體死亡事件又沿著大西洋海岸向北蔓延。有時,一天死亡的烏賊竟達10萬只之多!如果按每只烏賊平均重340克計算,每天就要損失成萬噸的烏賊。這場巨禍一直延續了兩個多月,直到12月中旬,才告終止。
近幾年來,在英國、冰島、丹麥、挪威、芬蘭、日本、新西蘭等國沿海也發現了成批已死或半死的大王烏賊,成了海鷗的口中之物。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