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課后練習答案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課后練習:
絕壁斷___(yá)
___流滾滾(zhuó)
二.形似字注音組詞
狹( )____濁( )____境( )____峻( )____
俠( )____蝕( )____竟( )____竣( )____
競( )____俊( )____
三.先解釋加點字,再解釋整個詞語
①浩浩蕩蕩:
②一瀉千里:
③亦復如是:
④奇趣橫生:
四.根據課文把下列對象的比喻句寫在橫線上。
①民族生命的進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類歷史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艱難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整體感悟課文后回答:
①“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分別指代什么內容?
②文中“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現在還需要這樣精神嗎?
③文章二、三段都說到兩種“境界”,語意的重點在哪一方面?第二段與第三段相比,語意的重點又有什么不同?
④作者為什么要把“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聯系起來?
六.課內語段閱讀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橫斷,江河流于其間,回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過程,其經歷亦復如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征人所經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逼狹____ 崎嶇____
2.“亦復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內容?
3.第一段中的兩個“全”字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
4.作者認為“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由此你會聯想到一些與之描寫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詩句呢?
5.第二段中的兩個“其”字分別指代什么內容?
6.第三段寫到“走到崎嶇的境界”后,為什么連用兩個“愈”和兩個“趣”?
7.仿寫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征人所經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
七.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文中用了很多的比喻,請舉例并簡析其表達效果。
2.“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課后練習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①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 ②旅行 ③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④江河曲折宛轉
五.①國家正處于坎坷、挫折、災難深重的時期 有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英勇而自信的精神的人民。
②就是民族的精神,也就是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今天仍需要這種精神。
③第二段說到的兩種境界:一是寬闊的境界,一瀉千里;一是逼狹的境界,回環曲折,極其險峻。
第三段說到的兩種:一是坦蕩的平原,一是崎嶇的險路。前者重點是逼狹的境界,后者重點是崎嶇的境界。
第三段與第二段相比,語意的重點推進了一步。
第二段說兩種境界,第三段則說兩種境界有兩種樂趣,走到崎嶇的境界,置身奇絕壯絕的境界,有冒險的奇趣。
4.這是因為:中華民族現在正逢崎嶇險阻,它讓奮斗者有機會領略奇絕壯絕的景致,“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而這種“壯美的趣味”,“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夠感覺到的”。
六.1.寬敞 平坦
2.有時流到……極其險峻。或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進程中有過平坦也有過艱難曲折。
3.第一個“全”是“全部”“整個”的意思。“不全”是平坦的,說明有的是平坦的,有的是不平坦的。第二個“全”是“完全”的意思。“全靠”強調雄健精神的重要,沒有它就不能沖過去。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無限風光在險峰;等。
5.①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②民族生命的進程。
6.強調樂于戰勝困難的精神。
7.略。
七年級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課后練習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