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有什么禁忌
(1)時間講究
下元節在家中紀念祖先和逝去的親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前把家中打掃干凈,然后沐浴之后穿著合適的服飾,準備祭祀物品。一般的祭祀物品除了魚肉、水果等等,還要準備祭酒。最后在下元節的晚上,月出之后焚香、祭酒為好。
(2)準備禮節
根據傳統的民間風俗,下元節這一天還要祭下元水官,祈禱消解困厄。如果是家中進行祭下元水官的活動,除了準備好相關的祭品,而且要在在正廳下、幾案旁等處懸掛提燈。這個過程中,在墊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禮等禮節。
(3)祭祀注意
下元節是個祭祖的日子,這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敬重,歸于一種精神上的寄予。但凡是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干凈,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傳達給亡人。
2023下元節是幾月初幾
2023下元節是農歷十月十五,陽歷11月27日。
下元節是什么日子?
祭拜水官的日子
下元節,是水官誕辰,即大禹的生日。相傳這一天,水官會下凡,考察凡間民情,奏錄天庭,為眾生解厄。因此,下元節又被稱為消災日。在這一天,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旗上寫著“天地水府”、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
祈愿神靈的日子
從祭祀內容與對象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禳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
享祭祖先的日子
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就是在下元節這天,為祖先送“金銀包”、仙衣等。民間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金銀錠(因錫箔燒前為白色,燒后變成黃色),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彩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后焚化。因為它與寒衣節只隔半月,所以,隨著人們的社會活動越來越多,祭祖活動往往并入寒衣節或中元節了。
下元節吃什么
1、“五谷主偶像”米果。下元節,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稱“五谷主生”(也稱“五谷母生”)。潮汕地區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農具、五谷的“尖擔”、“粟穗”等食品。
2、米果。客家的下元節,十月十五是相傳為三界公誕辰,雖有敬祀,但不如上元節(元宵)和中元節(鬼節)熱鬧。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完冬節”。農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類食品,謂“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戲之俗。
3、麻腐包子。據說這是紀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貞氣節。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下元節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時間點麻腐。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將麻籽碾細,用水攪拌成糊狀,以籮過濾去皮,摻上黃米煎熬成稠糊狀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蘿卜或洋芋、葫蘆為餡,蒸成麻腐包子或餃子,這種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細軟的自然口味。
4、糍粑。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糍粑質地細膩柔韌、潔白晶美,筷子夾起來軟軟的,心里升騰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時可就別太心急,以免燙了口舌。嘗一口更是口感味鮮,細滑沁甜,米香而不膩,好吃好吃。
5、芋仔包。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紡錘形,由芋子或馬鈴薯作為主料,餡料相當豐富。餡料是芋子包最關鍵的因素,把香菇、魷魚、蔥花等放入鍋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時舀起來,倒入切碎的菜料。
下元節出生的人好不好
下元節出生的人自帶財運,破具貴人運。此時接近小雪節氣,性格上聰明伶俐,總體來說為吉星高照、天賦重任,還是很有福氣的。整體運勢是早年經歷磨難,中年后進入佳境,晚年富可進貴。加上是紀念水官的日子,可以幫老百姓排憂解難的,所以這一天生日還是不錯的。
下元節出生的人,能夠從教導他人當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所以這天出生的女性朋友非常適合從事教育、教研方面的工作。他們是個聰明又能隨機應變的幸運兒。但是不能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進得速度快,花出去的速度更快。該日出生的女孩在消化系統方面比較弱,在健康上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__慣,尤其不能暴飲暴食,以免給腸胃造成更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