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簡答題預測(2)
11.注意的品質與影響因素
品質:廣度、轉移、分配和穩定性。
廣度的影響因素:(1)注意對象的特點
(2)個體的知識經驗
轉移的影響因素:(1)對原活動的注意集中程度
(2)新注意對象的吸引力
(3)明確的信號提示
(4)個人神經類型和自控能力
穩定性的影響因:(1)注意對象的特點
(2)主體的意志力水平
(3)個人的主觀狀態
12.影響遺忘的主要因素
(1)學習材料的性質、數量和位置 (2)學習程度的大小 (3)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4)識記的方法 (5)時間因素 (6)情緒和動機
即學習材料、學習程度、記憶任務、方法、時間、態度(口訣:端正態度,用好的方法,在對的時間,根據材料,完成一定程度的記憶任務)
13.記憶能力的培養方法
(1) 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動機
(2) 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理解
(3) 深度精細加工,促進知識理解 加工
(4) 組塊化策略+多重編碼 加工
(5) 合理使用記憶術 記憶術
(6) 重視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復習
(7) 拓展練習機會,提供時間機會 應用
14.影響個體認知發展的因素
(1) 成熟
(2) 練習和經驗
(3) 社會性經驗
(4) 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
15.簡述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主要表現在:
(1)人作為主體是通過他自身的實踐活動來參與和接受客觀事物
(2)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認識。經驗以及需要、興趣等來對客觀事物作出反應,并為了實現自己的意向,自覺地、有目的地開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活動。
(3)能否正確處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充分發展和發揮
16.小學兒童學習動機的特點
(1)為了得到好分數,不落人后,或為了得到表揚和獎勵而學習
(2)為了履行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或為集體爭光而學習
(3)為了個人前途而學習
(4)為了祖國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學習
17.小學兒童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
(1)學生自己要有積極的態度
(2)利用學科特點優勢
(3)創設問題情境
(4)改進教學方法
(5)學習結果的及時反饋
18.小學兒童學習態度的特點
(1)對老師尊敬依戀;選擇性懷疑
(2)對集體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交往;責任感
(3)對作業自覺負責
(4)對評分認識到評分的意義
19.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在教育中的應用
1 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2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需求
3 自由學習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體精神
4 重視人文社科的設置
5 提倡情感性的師生關系
20.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學習觀
主動建構性 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著,而是主動的信息建構者
社會會互動性 學習是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技能,掌握有關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是通過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的,學習共同體彼此之間溝通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社會任務
情景性 知識是不能脫離活動情景而抽象存在的,學習應該與情景化的社會活動結合起來
(2)教學觀
探究學習通過有意義的問題情景,讓學生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學習與所探究的問題有關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支架學習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外部支持,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讓學生獨立探索學習。
情景教學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基礎上的教學稱為情景教學。知識,學習與情景化的活動聯系在一起,學生應該在真實的情景中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合作學習 以互動合作為教學活動取向,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
21.奧蘇貝爾的學習動機理論
1)認知驅力是成就動機三個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穩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學習任務本身之中的。所謂認知驅力,就是指學生渴望認知、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陳述和解決問題的傾向。
2)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一種通過自身努力,勝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從而贏得一定的社會地位的需要。
3)附屬的內驅力是指個人為了保持長者們或權威們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把學習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22.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學習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2)替代性經驗;
(3)言語勸說;
(4)情緒喚醒。
23.學習動機的培養
1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志向
2利用原有動機遷移,產生新的學習需要
3幫助學生設置具體的學習目標
4注意學生的歸因傾向
5向學生提供榜樣
6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24.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妥善進行懲罰、維護內部動機
3根據作業難度、控制動機水平
4設置課堂環境、搞好競爭合作
5進行歸因訓練、促進繼續努力
6利用反饋信息、給與適當評定
7進行成就訓練、提高自我效能
25.班集體的基本特征
1.目標+活動——共同的奮斗目標和為實現這一目標組成的共同活動
2.機構+領導——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堅強的領導核心
3.紀律+制度——嚴格的組織紀律和健全的規章制度
4.輿論導向——積極向上的班集體輿論導向
5.個性發展——學生良好個性的充分發展
26.形成良好班風的基本措施
1.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
2.選拔班干部
3.建立正常的班級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27.班級管理的方法
1.常規管理——做好班級常規管理
2.及時引導+制止——對于學生不正確、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時引導和制止
3.典型+平等——樹立典型,平等對待學生
4.差異性,鼓勵——因材施教,以鼓勵為主
5.自身素質——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質
28.班級管理中的問題解決策略、處理原則和方法
解決策略
1.以滿足學生的發展為目的
2.確立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主體地位
3.有目的的訓練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的能力
處理原則
1.教育性: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目的
2.因材施教:照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
3.客觀性:避免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隨意處理問題
4.啟發性:注意啟發學生改正錯誤的自覺性
5.有效性:用育人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學生,一分為二的看待事情
6.一致性:學校、家庭、社會力求步調一致,相互配合
7.可接受:處理不能強加于人,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
8.冷處理:冷靜、公平、寬容
處理方法
1.沉著冷靜,機智果斷
2.客觀公正,以事實為依據
3.積極疏導,抓住教育的契機
4.掌握分寸,謹慎行事
5.即興發揮,機敏幽默
29.處理課堂上對突發事件的注意事項
1.忽略小而且轉瞬即逝的問題行為;
2.非言語警示或停頓;
3.適時表揚正確行為;
4.言語提醒、反復提醒;
5.直接提問;
6.執行結果,注意慎用批評與懲罰。
猜你感興趣:
1.2017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預測卷附答案
2.2017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含答案
3.2017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附答案
4.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