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訓練消防隊員去心病
兩名消防官兵在戰友們的支持下,攜手快速翻過8.5米高的鐵架。
這是日前記者在全國公安民警心理訓練四川實驗中心看到的一幕。聳立在訓練中心室外訓練場上的“心理行為訓練器械”看上去和平常見到的拓展訓練器械差不多。訓練師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就是讓受訓人員在高空訓練中體驗恐懼,面對恐懼,最終形成戰勝恐懼的能力。
作為每天出入火場和各種災害事故現場的消防官兵,其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心和重視。近日,記者走近這群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傾聽他們的真情故事、作戰經歷,進入到他們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心病一:“第一次品嘗到失眠的滋味”
癥狀:失眠
病因:心理壓力過大,長期見證慘烈場面
個案:成都市消防支隊五中隊的劉蛟剛到消防隊不久,就被派到市區北門碼頭打撈一具浮尸。他趕到現場時,只見水面上躺著一具完全變形的男尸,其狀慘不忍睹。當他和另一名戰士劃著橡皮艇靠近尸體時,陣陣惡臭傳來,小劉禁不住“哇”地一聲嘔吐起來。但本職所在,劉蛟和戰友只好背過臉用一根消防火鉤將尸體鉤在橡皮艇上。
靠岸后,兩個消防新兵都不肯先出手,僵持幾分鐘后,他們才屏住氣,硬著頭皮將尸體抬上岸。回到軍營,那具尸體的慘狀總在劉蛟眼前浮現,當天,他一連換了7件衣服,洗了8次澡,還是無法從那一幕中擺脫出來。連續半個月,他一看到豬肉就嘔吐,而且連續失眠很多天,“我本來碰枕頭就睡,卻第一次品嘗到了失眠的滋味”。
2004年,由省消防總隊首次進行的“四川消防部隊基層官兵心理問題課題調研”結果表明,消防部隊基層官兵承受的心理負荷,已大大超過一般人群的平均心理承受水平。在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時,調研組認為,消防部隊性質與工作特點是問題產生的客觀原因,其中,“工作學習壓力”更大大超過重度刺激標準。
處方:消防官兵因長期見證著災難和死亡,產生巨大精神壓力。成都消防支隊至少配備了3名以上專兼職心理咨詢輔導員,針對消防部隊救災搶險工作的特殊性,為每位消防官兵建立心理檔案。省消防總隊還成立官兵心理健康保護工作委員會,組織專職心理輔導干部和心理醫生開展巡回咨詢,組織心理測試,對有重點心理疾病的官兵進行疑難會診。
心病二:“每次出警回來情緒最低落”
癥狀:出警歸來情緒低落
病因:在高危險境中的適應能力不足
個案:成都市特勤三中隊的楊指導員對消防戰士們的心理問題深有感觸。每次出警歸來,都有戰士情緒低落的情況出現。有一次,特勤三中隊接到一起滅火任務,中隊出動10名戰士3輛消防車,但由于消防通道不暢通,消防官兵趕到時,熊熊大火已經把那棟老房子全部包圍。戰士們奮不顧身沖進火海里救出兩人,正當他們高興體現自己的存在價值時,卻發現這兩個人已經死了。
“看著生命消失,這種情況最難受了”,戰士楊正勇說,那天,他們參加“打火”的戰士都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總想著,要是早一點,那兩個人或許就有救了。
處方:面對這種情況,中隊的指導員就會抽出時間與戰士聊天,天南海北地“吹牛”,化解戰士心理陰影。或者,組織各種各樣的體育比賽,如籃球賽、乒乓球賽、臺球賽等,通過體育比賽,轉移戰士們的注意力。
在全國公安民警心理訓練四川實驗中心,整套室外訓練包括20余個科目,其中“凌空跨越”、“尖峰時刻”等10余項目是高空訓練,能夠幫助民警磨練和強化在高危險境中的適應能力、團隊精神、自信心、意志力等,提升心理素質。
心病三:“最不想聽到的就是電鈴聲”
癥狀:對電鈴聲和警笛過敏
病因:出警量過大,超負荷工作
個案:2005年瀘州鞋城和宮闕酒廠接連兩把大火,讓消防官兵搶險奮戰了幾十個小時。瀘州公安消防支隊一中隊的消防員王輝,老是揮之不去當時的搶險場面,但當次日清晨的第一聲哨聲響起,他又一個挺身翻下床,強打精神,開始每天必做的晨跑。王輝說,他每晚睡覺時總以為警鈴馬上就要響了,睡著時身子也不自覺地做出要起床的動作來。
成都市消防支隊五中隊的劉蛟告訴記者,他平時最不想聽到的就是電鈴聲和火警警笛聲。每當這兩種聲音出現,不管正在干什么,他都會迅速丟下手里的活沖出去,“天長日久,已經變成了一種潛意識”,小劉對自己的行為很不好意思。
在成都市,任務最為繁重的消防五中隊至今保持著日出警量33次的全省最高紀錄。“我們太累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不受任何干擾下睡個好覺。”幾位老兵這樣說。中隊日均出警量很高,一旦接到指令,他們必須迅速趕到現場,24小時待命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據省消防總隊宣傳處負責人介紹,在近6年時間里,成都消防支隊接出警總量達15萬次,而諸如取鑰匙、掏下水道等社會救助服務占80%以上。按照有關規定,成都市區應設40多個消防站,實際上市區內僅有12個中隊,警力嚴重不足,目前包括機關在內的消防官兵總人數才900多人,與城市人口相等的天津市相比,警力僅為對方的1/4,消防官兵不得不面臨超負荷工作。
處方:一方面,增加消防站數量;另一方面,省消防總隊啟動了官兵心理健康保護三年工作計劃,此舉標志著四川省消防總隊首次將官兵心理問題納入正式工作計劃中。根據該計劃,全省將在基層消防部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健全心理健康保護工作制度,促使官兵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觀。
鏈接:四川省消防官兵心理健康保護三年工作計劃――除要求建立官兵心理健康檔案、專兼職心理輔導員隊伍外,還提出建立健全心理健康保護工作制度,包括:日常心理咨詢服務制度,對官兵遇到的各種心理失衡主動提供心理服務;重大應急咨詢服務制度,對官兵因遇突發事件引起較嚴重心理應急反應的行為,要求當事官兵在48小時內撥打心理咨詢電話或與心理醫生面談;心理健康醫療制度,對出現心理異常的官兵,提供專家評估、治療及跟蹤服務;入警心理測試制度,每年新進官兵一律進行心理素質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科學合理安排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