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與表達的答題訣竅
提高言語理解與表達的答題技巧
1.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考生平時不但要多閱讀一些材料,還要從主觀上要能克服注意力容易分散即所謂“思想開小差”的毛病,閱讀時應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從客觀上克服各種無意中形成或由來以久的壞習慣,如出聲閱讀,抖動雙腿,玩弄紙筆等。這些“小動作”,會分散注意力、影響思考,降低閱讀速度。
2.有意識的讀一些科技文章
綜觀行測的文章閱讀真題,其選材主要以科技說明文為主??萍颊f明文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類,內容往往反映的是某一領域的最新研究動向,由于文章內容比較專業,再加上考生平時對領域內研究了解的較少,在真正考試的時候難免會因為陌生而不能在第一次閱讀時領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造成因多次閱讀而占用其他題型時間。
3.找關鍵詞句
在對文章的整體內容有了基本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學會抓主要的詞句,找出段落中的主題句,從而正確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注意到是否對自己有利用價值。一般而言,考生要尤其問號后面的話,和“但是”后面的話,這往往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之所在,這些特征幾本出現在第一段最后一句,和第二段第一句,考生在遇到時應多加留意。
4.掃讀
是快讀或速讀的一種。其特點是快,但又要全部掃及。它既可以理解為“仔細地審視”,也可以理解為“粗略地瀏覽”。由于閱讀習慣不同,有些人習慣先看文章再做題目,而有些人習慣先看題目,帶著問題去讀文章,建議大家在做題初期采用前一種方法,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技巧的熟練而采用后一種方法。后一種方法是掃讀的絕好運用。從形式上看,掃讀是粗粗地一掃而過,一目十行,但從考生的注意方面來看,卻又是高度的集中,在快速閱讀中仔細挑出重要的信息。因此,掃讀可以理解為迅速找出文章中的有關事實細節或某一具體信息,有時要找出某一個單詞或詞組,如人名、地名、日期、價格等;有時要找出文中所述的某一特殊事件,而這一事件可能是由一個詞或短語交代的。若不具備一定的能力,這樣的細節恐不易發現,所以需要考生平時多加練習。
5.速度變換
我們要意識到每個人的閱讀速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人閱讀同一份材料,在開始、中途和結束時的速度不可能一樣。材料的體裁和難度不一樣,閱讀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在考試過程中我們不要過分焦慮自己的閱讀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閱讀速度的提高,理解程度難免會有所降低,所以只有合適的速度才可能獲得較高的閱讀效率和正確率。
行測言語理解主旨觀點題常用解題方法匯總
行測考試除了邏輯填空題,也一定少不了主旨觀點題這道“壓軸菜”,這道菜最大的困惑想必各位考生會深有體會,那就是題干相對較長、字數較多,如何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快速鎖定關鍵句或主旨句就成為了解題的關鍵。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帶給大家主旨觀點題解答要義——一言九鼎。
我們知道在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段中,有一種論證方式被廣泛使用,它叫做反面論證。反面論證就是從論點的對立面入手,通過證明它的錯誤來體現論點的正確。在不易發現題干的主要觀點時,我們不妨可以采取這樣另辟蹊徑的方法,從而在短時間內找出答案。
示例:某男對某女說:如果你不嫁給我,我就去跳樓。
在這個示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某男其實內心真實的想法或意圖是希望某女能夠成為他的妻子。因為我們把這樣的句式抽離出來,用符號來表示可能會更直觀一些,即“不A,導致B(通常情況下,B指負面的結果)”,此時我們就認為整個題干重點強調的是A的必要性。
我們來看幾道例題:
【例題1】良好的親子溝通能讓家庭氣氛更和諧,教養子女也變得更輕松。然而還是有很多父母大嘆和孩子難以溝通,或是已經盡力去和孩子溝通,但親子關系還是不太融洽。其實,孩子和大人的溝通方式有所不同,如果父母只是用心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而沒有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仍然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
這段話意在強調:
A.良好的親子溝通能讓家庭氣氛更和諧
B.良好的親子溝通的關鍵是溝通技巧
C.父母和孩子難以溝通是因為溝通方式不同
D.良好的親子溝通的關鍵是溝通橋梁
【答案】B。中公解析:不A,導致B(通常情況下,B指負面的結果)句式在尾句的后半部分,即“沒有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仍然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整個題干重點強調的是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的必要性,故選擇B。
【例題2】科學家最近成功破譯白鰭豚全基因組圖譜,科學家的努力當然是可貴的,其成果當然不止一張“全基因 組圖譜”。但其對于保護這些可憐的物種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恐怕還不敢斷言,而且我們更多的是從白鰭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點。如果科學家的研究不能成為保護這些生命的力量,如果有朝一日我們只能對著一個個浸泡在福爾馬林里的標本來談論它的習性,用基因圖譜來證明它們的存在,這不是科學的善意,而是人類的罪惡。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白鰭豚全基因組圖譜得以成功地破譯
B.白鰭豚全基因組圖譜解開生命的密碼
C.科學研究應對保護物種負起應有責任
D.應該反思人類活動對物種犯下的罪惡
【答案】C。中公解析:不A,導致B(通常情況下,B指負面的結果)句式在尾句,即“如果科學家的研究不能成為保護這些生命的力量……這不是科學的善意,而是人類的罪惡”,整個題干重點強調的是保護物種的必要性,故選擇C。
【例題3】一個人真正的精神饑餓感應該從中小學時期開始培養?,F階段我國必須在學校教育階段拯救閱讀,尤其是兒童閱讀。閱讀是消滅無知、消滅貧窮、消滅絕望的武器。 一個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決于閱讀水平;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沒有閱讀的“學習”只能稱作“訓練”。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兒時的閱讀習慣影響未來的的精神境界
B.閱讀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C.技能的培養是學習與訓練的最大區別
D.閱讀是培養精神饑餓感的最佳方法
【答案】B。中公解析:不A,導致B(通常情況下,B指負面的結果)句式在尾句的后半部分,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整個題干重點強調的是閱讀的必要性,故選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