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審命題方式
(一)命題作文
所謂命題作文,即文章的標題在題干中已確定,考生不能做任何的修改。但是可根據標題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主副標題,使文章能體現主題+觀點。
1、不限主副標題的命題方式
例1:2013年國考副省級申論真題
“給定資料6”中的題字“歲月失語,惟石能言”能觸發人們許多思考和感悟,請參考“給定資料”,以“歲月失語,惟石能言”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有思想性;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內容充實,語言暢達;
(4)總字數800—1000字。
該命題方式即為命題作文,“歲月失語,惟石能言”必須體現在文章標題中,如若考生為了使文章標題能更加清晰地體現“主題+觀點”,可考慮增加副標題。例標題為:
歲月失語 惟石能言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承續中華民族文化
2、限定主副標題的命題方式
例2:2009年9月13日福建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認真閱讀“參考文獻2”,結合給定資料內容,以“從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所想到的”為副標題,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自擬主標題,觀點明確,分析深入,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生動流暢,總字數800—1000字。
該命題方式給定了副標題,考生必須自擬主標題,且應該符合標題中“主題+觀點”的要求,使標題能夠真正含沙射意,開門亮窗。例標題為:
落實流轉政策 保障農民權益——從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所想到的
(二)話題作文:一般是給定主題或給定主題范圍
1、題干信息給定了主題,因此給定的主題必須出現在文章標題中。
例:2011國家公務員考試副省級申論真題
參考給定資料,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論點明確,有思想高度;
(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
(3)語言流暢,1000字左右。
該題給定了文章寫作的主題,因此應該使“弘揚黃河精神”這一主題體現在標題中。例:弘揚黃河精神 辦好黃河事情
2、給定主題范圍,結合一句話或者一個故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如此主題應首先從給定范圍里提煉,進而體現在文章的標題中。
例: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地市級申論真題
“給定資料5”畫線部分寫道:“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害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或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有思想性;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語言流暢;
(4)總字數800—1000字。
題干中畫線部分意在強調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這也是本文的一個主題,因此應使這一主題在標題中體現。例:
增強憂患意識 保障城市安全
(三)填空作文,所填的空即為文章的主題
例:2013國家公務員考試地市級申論真題
請以“讓......大放異彩”為題,寫一篇內容充實的文章。
要求:
(1)用恰當的文字替換“讓......大放異彩”中的省略號部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具體的文章標題。
(2)主題應與“給定資料”相關,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給定資料”,要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切忌空談對策。
(3)觀點鮮明,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4)字數800—1000字。
該題中填空部分即為文章主題,例: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審行文角度
行文角度即考生對于文章主題的觀點,是文章立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真正體現考生獨到見解的亮點之處。從近幾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文章的寫作角度上分析,大體分為三類——政論類、策論類及思辨類,從題干要求上主要限定的角度有策論類和思辨類,對于政論類未有過多的要求,主要結合的是文章的具體內容。結合具體題目作如下剖析:
1、策論類要求
以上文提到的2013國家公務員考試地市級中“請以‘讓大放異彩’為題,寫一篇內容充實的文章為例,題干中要求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切忌空談對策,因此本題要求從對策的角度進行論述,對策的分論點要符合題干要求的可行性、具體可操作性。
2、思辨類
所謂思辨類,即分析A與B關系,從A角度論述B的重要性,從B角度闡述A的意義。
例:2010國家公務員考試副省級申論真題
參考給定資料,圍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思想深刻,觀點明確;
(2)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3)總字數800—1100。
本題從思辨的角度上看,可以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兩個角度來論述海洋未來的發展,從而更好地體現文章所要闡述的觀點和主題,切中文章要害,避免離題萬里。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對策題如何找對策
一、材料當中的直接對策
考生在作答此類題型的時候,首先需要從材料中即所給的作答范圍中尋找材料的直接對策。在這里我們就可以用標志性詞匯去尋找直接對策,常見的直接對策的標志性詞匯有:“XXX覺得/應該/務必/需要/要……”諸如2012年多省公務員考試真題要求考生根據“給定資料4”中的媒體報導,概括H區暴發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動的前前后后所暴露出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問題的解決建議。材料4中就有這樣的一段話“H區當地網友認為,狗是可以養的,但一定要納入日常管理,要建立檔案,發給狗證,對應當進行免疫而不愿免疫的狗的主人,可以發出警告限期免疫。”所以我們可以從材料的這句話的出“加強對隊動物日常的管理,建立相關的檔案。”這樣一個直接對策。
二、依托材料的問題、原因、經驗教訓推導出的間接對策
直接從材料中尋找直接對策固然簡單,但其往往是數量偏少,所以在提出對策題中,絕大部分對策往往是需要考生依托材料進行推導得出的。而這些間接對策,往往包含問題推導考生根據“給定資料4”中的媒體報導,概括H區暴發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動的前前后后所暴露出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問題的解決建議。在材料四之中絕大部分我們看到的都是問題“某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認為,全國各地政府出面捕殺狗的事件一再發生,根源是我國動物保護立法的缺失和立法的不完善造成的,此外政府和民眾的動物保護意識也至關重要。”材料當中談到就是當前我國動物保護立法缺失和立法不完善以及政府和民眾的動物保護不足的問題,因此我們隊所找到的問題推導出對策,即“完善我國的動物保護立法,并且加強政府和民眾的動物保護意識。”即為問題推導出的對策,當然,原因和經驗教訓推導對策也是一樣的。
三、依托材料自創對策
當然,當我們應用上述兩種方法找完對策之后,發現對策還不足夠或者所給的作答字數格還有空格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依托材料從思想層面、監督層面、管理層面和立法層面進行對策的自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