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河北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中央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高度重視。會上,從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必須堅持的正確政治方向、基本工作遵循、隊伍建設要求,強調要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現在,擺在新聞輿論戰線面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就是要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把新聞輿論工作做得更好。
輿論歷來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用五個“事關”來闡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
從全局出發把握新聞輿論工作,就要堅持“陣地意識”。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工作的最前沿,好的輿論可以引領社會、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不好的輿論則會撕裂社會、搞亂人心、破壞發展。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新聞輿論陣地沒有真空,正確的思想輿論不去占領,必然被各種錯誤的思想輿論占領。黨和人民如果不能掌握新聞輿論陣地,就可能犯顛覆性錯誤。對此,我們必須看得很清楚,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堅決打贏新聞輿論爭奪戰。
從全局出發把握新聞輿論工作,就要堅持“引領意識”。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新形勢下,黨要帶領人民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全面營造有利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推動改革發展、有利于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輿論環境。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導向。
從全局出發把握新聞輿論工作,就要堅持“創新意識”。這些年,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反映人民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有力激發了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取得的成績必須充分肯定,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適應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如何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深刻改變?如何在“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中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找準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動作為才能克難前行。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改進,在迎接挑戰中銳意創新,才能不斷鞏固壯大主流輿論,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重要法寶。全黨都要認真學習貫徹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真正從全局出發把握新聞輿論工作,推動新聞輿論戰線適應形勢發展,積極改革創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開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
河北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鋪張浪費
古人云: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深刻地啟迪著我們要在生活中保持勤儉節約的精神。然而,反觀當下,奢靡腐敗現象卻層出不窮。鋪張浪費者有之,好大喜功者有之,揮霍無度者有之,競奢斗富者有之……這嚴重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毒化了社會風氣,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刻不容緩。
厲行勤儉節約,加強思想教育是前提。俗話說:行動改變命運,而觀念決定行動。要想真正在社會上樹立勤儉節約之風,使社會成員能夠真正踐行節約的精神,需要從思想入手,轉變觀念。一方面,需要強化公民的節儉意識,使人民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加強節約方法的普及,使社會民眾掌握正確的節儉方法。因此,政府要充分調動各大媒體的宣傳作用,采取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
厲行勤儉節約,完善政策是保障。政策是黨政機關做好節約工作、防止浪費行為的總依據和總遵循。通過建章立制,讓大家有據可依,有法可循,從源頭上狠剎奢侈浪費之風,為厲行節約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因此,政府應當加快政策的完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從各個方面減少資源浪費。此外,應當加強政策的貫徹執行,保證政策的有效實施,并形成嚴格的監管和懲戒機制,讓制度之劍懸掛在人們心中,形成強大的威懾作用。
厲行勤儉節約,推進科技創新是手段。雖有厲行節約精神與強有力的政策,但同樣需要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有了以節約為目標的科技創新,才能使厲行節約不止是在精神,更在行動上具有更有更大的作用,才能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需要加大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降低能源消耗,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綠色環保產品的研發力度并把投入使用,使新一代綠色產品在經濟社會中發揮作用,真正打造節約型社會,構建生態文明。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要想真正扭轉奢靡腐敗之風,形成勤儉節約的風氣,需要我們從細做起,從易開始。只有加強思想教育,完善政府政策,推進科技創新,才能真正構建節約型社會。只有讓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團結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夠真正節約資源,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河北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誠以養德 信以修身
誠,言成,出言必成;信,人言,人言為信。誠信作為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凝聚著我們華夏五千年的民族智慧,承載著一個社會對和諧的美好希冀,更彰顯著一個的文明高度。在當前虛假廣告、劣質商品等失信現象不斷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信用危機”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重塑誠信,方能重塑道德,重現中華民族的和諧與魅力。
誠信乃立人之本。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世之本,是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一諾千金”的季布因為誠信,不僅贏得了友誼,更在關鍵時刻贏得了生命;而失信的濟陽富翁遭遇困難,卻只能坐以待斃。“守信”與“失信”,于己會有如此天壤之別。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若無誠信,怎能立身、處世?因此,真正的智者必須學會“取信他人”。古語曰“日行一善”,我們也要做到“日行一誠”。于家人、于朋友、于陌生人,坦誠守信,不僅為自己贏得聲譽,更能享受“得道多助”的特權,豈不兩全其美?
誠信乃經商之魂。“人無信不立”,對于一個行業來說,同樣只有守信用,方能從根本上做好行業品牌、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海爾如何由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廠入圍世界百強?“不是別的,是誠信創寫的歷史佳紀”。一把大錘不僅砸毀了不合格的冰箱,更砸出了“誠信”品牌。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顧客就是上帝”,市場是鐵面無私的審判官。企業如果背叛上帝,不誠實經營,其結果必然是被市場所淘汰。因此,誠信是塑造企業形象和贏得企業信譽的基石,是競爭中克敵制勝的重要砝碼,更是現代企業的命脈。
誠信乃為政之法。誠信為政,方可取信于民,從而政通人和。中國古代政治倫理所強調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無不強調取信于民之于為政的重要性。古有商鞅立木樹信的佳話,亦有不講誠信而自食惡果的烽火戲諸侯,這無疑是對“取信于民”與“失信于民”的例證。因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堅持“以德治國”,以誠信作為為政之要,方能得民心、得天下。
誠信對于個人是一種美德,對于企業是一種責任,對于更是一種力量。“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堅守誠信,于人、于商、于政,都將是成功的必行之道;對于挽救信任危機,重塑社會道德,更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看過“河北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