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公務員申論模擬題及答案
山東公務員申論模擬題一
8月12日,山東理工大學學生宋振寧被不法分子以銀行卡扣繳年費、身份被冒用等虛假理由騙走1996元。8月23日凌晨,宋振寧心臟驟停,不幸離世。
7月19日,廣東省惠來縣高考錄取新生蔡淑妍接到不法分子假冒“奔跑吧,兄弟”欄目組發出的虛假中獎短信,蔡淑妍回撥短信中的電話號碼,被嫌疑人誘騙點擊登錄釣魚網站,并填入相關個人信息。隨后,嫌疑人又以繳納“保證金”、“個人所得稅”等理由誘騙受害人向嫌疑人提供的賬戶匯款,分三次共匯入9800元。蔡淑妍從8月28日起失聯,29日下午,她的遺體在惠來靖海海邊被發現。蔡淑妍留下遺書,稱遭遇詐騙,“無顏面對父母”。
個人信息和數據的嚴重泄露,電話實名制的推廣不力,運營商打擊電信詐騙的力不從心,個人安全意識的淡漠,這些因素導致電信詐騙的土壤始終肥沃,設想一下,如果不能鏟除這片土壤,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張玉玉”、“李玉玉”式悲劇發生。
【解析】
[出現原因]
1、一些大中院校的信息系統存在著漏洞容易被黑客攻陷的問題,很多網站并不都是由安全工程師搭建,他們的運營經驗不足,導致對安全風險的預見性不足,容易在設計上出現紕漏,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2、學校的網站安全人員流動快,往往過了幾年之后,新來的管理者根本不知道搭建者是誰,很多搭建信息和漏洞信息也就無從得知。教育培訓系統也應該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定期巡檢網站,邀請專業網絡安全公司測試,還應該在一些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補天等漏洞平臺注冊,以便及時收到漏洞信息。
3、犯罪的低門檻與高收益,使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鋌而走險。近年來無論何種詐騙方式都是以非面對面方式,只需一部電話同時編制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就能行騙于江湖。
4、打擊難度大進一步助漲了電信詐騙囂張氣焰。犯罪隱蔽性強,使人們極易上當受騙。犯罪分子準確掌握受害人相關信息,更容易騙取受害人信任。犯罪分子偽裝成知名號碼發詐騙短信,或撥打欺詐電話。
[對策措施]
1、要以更加扎實的措施有效防范、精準打擊、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要完善即時查詢、緊急止付、快速凍結和第三方支付賬戶管理等制度,確保一旦發生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能夠快速響應、聯動處置,最大限度避免和挽回群眾財產損失,決不能讓群眾的“養老錢”、“救命錢”、“上學錢”被騙的悲劇屢屢發生。
2、公安機關將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加大依法打擊治理力度,全面落實綜合防控措施,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勢頭。同時,針對此類犯罪新動向、新特點,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加強部門間協作配合,深入開展重點地區整治,著力提升打擊能力水平,不斷提高群眾防范意識,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3、營造“不敢騙”的懲戒機制,遏制電信詐騙囂張氣焰。嚴厲懲治典型電信詐騙犯罪基礎上,發揮宣傳的力量營造對電信詐騙犯罪的高壓態勢。建立打、擊電信詐騙部聯席會議制度,提升電信詐騙犯罪打擊力度。對欺詐案件進行串并,有效緩解諸多欺詐網購式電信詐騙難以立案的客觀情況。打造“不易騙”的防御機制,大概提升電信詐騙犯罪門檻。嚴格電信詐騙作案工具的管理,提升電信詐騙犯罪難度,規范改號軟件、網絡電話、短信群發器、偽基站等設備的管理。嚴肅懲治虛假開設銀行賬戶及販賣銀行卡等行為,電商平臺賬戶需強行實名。
4、加強宣傳教育,提升民眾安全意識,提升信息安全保護意識。加強對常見及最新電信詐騙手法及其防御常識的宣傳,提升民眾警惕心理。加大對銀行卡重要性的宣傳,提升民眾抵制出售、出租、出借銀行卡的主動性。
山東公務員申論模擬題二
近日,湖南文理學院大四學生黃某利用十多名大學生的個人信息貸款50余萬元的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被卷入此事的多名學生稱,去年至今,黃某以自己錢不夠花為名向要好的同學求援,提出借錢要求。當對方表示沒有足夠的現金時,黃某便提出可以用網貸平臺進行貸款幫忙。多名學生指出,網貸平臺在接收到申請學生的照片、學生證、身份證及銀行卡信息上傳后即成功完成注冊,隨后就放款。他們將錢取出轉給黃某后,由黃某再每月進行分期還款。但因黃某使用了多個同學的身份進行貸款,且已巨額欠款未還,導致“幫忙”的同學面臨巨大償債壓力,因此事發。
10月9日下午,湖南文理學院黨委宣傳楊云回應該校學生黃某利用他人個人信息貸款事件時表示,涉事大學生已經休學,并已與幫其借貸的5名該校同學達成相關還款協議。
【申論預測】
鄭州學生因無力償還校園網貸借款而自殺,女大學生被校園借貸平臺要求“裸持”,湖南文理學院學生利用同學個人信息貸款50余萬元而無力償還……近年來,種種因校園網貸而引發的極端事件層出不窮,校園網貸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廣為詬病。針對校園網貸亂象,請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大學生分期消費市場成為投資發展重地,眾多“校園網貸”平臺紛紛到高校“跑馬圈地”,雖然給大學生消費和理財開辟了新路徑,幫助一些大學生解了燃眉之急,但是野蠻生長的校園網貸也誘使學生背上信貸危機,嚴重威脅著整個校園生態。
首先,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成熟,自控能力還不強,“校園網貸”推崇的超前消費和貸款提前使用理念,極易誘發學生消費欲望膨脹,致使其形成錯誤的消費觀念,甚至走上歧途。顯然,湖南文理學院黃某為過奢侈生活而不惜利用同學信息網貸以致背上巨額債務就是典型案例,而鄭州學生鄭某也是因校園網貸的誘導在賭球道路上一去不返,最終因無力償還貸款而跳樓自殺,由此同學之間也是人人自危,校園單純的人際關系環境就此蒙上陰影,此種“校園網貸”的危害可見一斑。
其次,大學生金融理財知識匱乏,風險預測能力與風險意識不足,防范意識也欠佳,以致無法清晰辨別不少“校園網貸”中的高利息陷阱,很容易被“貸款程序簡便、零利率、放款速度快”等宣傳口號誘導,從而陷入“利滾利”的怪圈不可自拔。而大部分貸款公司往往采取追索、威逼、上門要賬、盯梢甚至是發展下線、違法逼債等行為,大學生顧于臉面和學業往往忍氣吞聲,久而久之成為高利貸的犧牲品,付出慘痛的代價,女大學生被借貸平臺要求“裸持”,最終因無力償貸而致使個人隱私泄露,就是鮮明教訓。
為此,繼2009年銀監會發布命令嚴格限制信用卡入校后,2016年銀監會聯合教育部又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以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和整治,嚴肅查處針對大學生的違法放貸行為,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當然,高校更應承擔其主體責任,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引導教育,要注重對大學生健康人際關系、科學人生態度、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讓大學生能理性看待金錢,理性對待個人行為,正確面對和把握人生。
而大學生則應增強自身的投資理財意識和觀念,明確投資理財目標,學習投資理財相關知識,掌握相關理財技巧,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預測能力,從而選擇正確的投資理財方式,培養合理的消費習慣。
“校園網貸”本代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如今卻變成行業毒瘤,引人唏噓。希望嚴格的管理、理性的投資、智慧的理財能使“校園網貸”演變成大學生自我發展的動力。
山東公務員申論模擬題三
【概念闡釋】
所謂電信詐騙,一般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的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轉賬的行為。
【背景鏈接】
2016年8月19日,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發生一起電信詐騙案,18歲的準大學生徐玉玉被他人以發放助學金為由,通過銀行ATM機轉賬的方式詐騙9900元。發現被騙后,徐玉玉與其父一起到公安機關報案,回家途中暈倒,出現心臟驟停,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案件發生后,公安部立即組織山東、福建、江西、廣東等地公安機關開展偵查。8月28日,此案告破。
【原因分析】
1、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政府、民航、教育、金融、醫療等公權部門,詳細地掌握了海量公民個人信息,使得“內部人”借販賣信息謀私斂財。此外,個人信息被黑客竊取并打包出售的情況并不少見;
2、老百姓防范意識薄弱。很多大學生、老年人等信息相對閉塞的弱勢群體,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和防騙教育缺失,容易輕信詐騙犯,從而導致個人財產損失;
3、防范宣傳不到位。防范電信詐騙的宣傳不夠及時、有效,宣傳的覆蓋面不夠廣;
4、低成本高回報。電信詐騙是一種投入很低、回報很高的犯罪形式,詐騙的手法很簡單,很容易傳播、仿效。
5、處罰力度偏輕。法律的支持力度還不夠,處理上偏輕,抓到以后判幾年刑很快就給放出來了。由于處理上的不太重也不利于遏制這種犯罪的發生。
【對策措施】
教育總結:
第一,加強電信詐騙的宣傳教育,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形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防騙警示教育,揭露各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伎倆及避免上當受騙的技巧,教育引導群眾自覺抵制此類詐騙犯罪。
第二,堅決禁止網絡改號電話運營,整治違規出租電信線路、制作傳播改號軟件等不法經營行為,嚴格規范對“一號通”、“400”、“商務總機”等重點電信業務市場的管理,加強對電話卡社會營銷渠道的管理,依法強制關停涉案詐騙電話。
第三,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有力推進落實銀行賬戶實名制,堅決打擊買賣銀行卡不法行為,督促商業銀行建立涉嫌電信詐騙賬戶黑名單制度。
第四,抓緊研究建立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即時查詢、緊急止付、快速凍結工作機制,切實提高涉案資金查控效率,盡可能減少受害群眾的財產損失。
第五,加快《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工作的落實,金融、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或黑客,若“違反國家規定”將公民個人信息出售,就構成犯罪。
第六,加大對電信詐騙案件的處罰力度,持續保持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犯罪高壓態勢,從而對犯罪分子形成威懾。
看過“山東公務員申論模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