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十三五規劃考點指導
《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1以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為基礎
2.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三五規劃》重點關注的經濟領域:
1.網絡經濟: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2.藍色經濟:堅持陸海統籌,壯大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3.區域經濟: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優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平衡城鄉經濟。
4.綠色經濟: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
《十三五規劃》重點關注的經濟動力:三駕馬車與創新
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1.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朝著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
2.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創新融資方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創新公共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3.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增強對外投資和擴大出口結合度,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營造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優勢,提高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十三五規劃考點指導:生態篇
《十三五規劃》涉及的重點生態建設領域及內容:
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1.建設四局一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
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2.兩發展一革命
1)低碳發展:
低碳交通——公共交通優先,加強軌道交通,自行車。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提高電動車產業化水平。
綠色建筑——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
控制碳排放——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
2)循環發展: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
3)能源革命: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等
3.兩個價值觀
依靠教育,從小培養生態價值觀。
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
4.建設主體功能區,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1)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完善政策,發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圖和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目錄,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
2)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濕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十三五規劃考點指導:政治篇
《十三五規劃》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主要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十三五規劃》中涉及的政治建設重點:
一、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三、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四、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加強內地和香港、澳門交流合作,繼續實施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
五、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和六點意見,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主題。
六、積極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深入開展多邊外交,積極參加國際合作。擴大同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增進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深化傳統友誼,維護共同利益。加強公共外交,廣泛開展民間友好交往,推動人文交流,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
十三五規劃考點指導:文化篇
《十三五規劃》中對文化建設的總要求: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
文化的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十三五規劃》中涉及的文化建設的重點環節:
一、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提倡修身律己、尊老愛幼、勤勉做事、平實做人,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強化職業操守,支持創新創業,鼓勵勞動致富,發揚團隊精神;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手段,引導人們知榮辱、講正氣、盡義務,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二、推進文化創新。適應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立足當代中國實踐,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創作生產更多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三、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一起抓,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重要新聞媒體建設,重視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建設、運用、管理,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傳播能力;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加強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