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熱點分析
公務員面試熱點分析:你怎么看“競價排名”的商業運營模式
近日,某知名搜索網站因提供虛假醫療廣告信息而導致一名大學生錯誤就醫、最終身亡的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虛假醫療信息之所以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搜索引擎首頁,與網站“競價排名”的商業運營模式不無關系,對于這一現象,你怎么看?
面試熱點獨家解析
對某一社會現象展開綜合分析,是陜西省近三年來省考面試中的一類常考題型,其答題要點在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提煉分析某一現象背后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闡述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并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本文以近日來引發全社會巨大爭議的某搜索網站采用“競價排名”模式推薦不實信息一事為切入點,為各位考生梳理社會現象類分析題目在面試中的答題步驟與答題思路。
第一步,透過現象找本質。搜索網站通過競價排名的方式將各類未經核實的信息推送給廣大網絡用戶,所折射出的是網站為盈利而拋開應盡的社會責任,以及商家誠信缺失的社會問題,除了企業自身的問題外,相關法律政策的監管缺失同樣在一定程度上為虛假信息的傳播提供了生長土壤。
第二步,闡述影響分析原因。搜索網站在推送搜索內容時如果僅以商家所支付的推送費用多少為排序標準,而不辨別其中真偽,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廣大網絡用戶造成誤導,甚至會出現網民因受虛假信息蒙騙而導致錯誤就醫不幸身亡的極端案例。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搜索網站作為一種能產生巨大影響力的社會公器,如果一味地唯利是圖,必將淪落為不良商家發布虛假信息的一線陣地,侵害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搜索網站“競價排名”這一推廣模式近年來之所以愈演愈烈,可以歸結為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某搜索網站對于所推廣的信息真實性不加核實,因而造成了不少虛假廣告占據搜索排名前列,加之該網站一家獨大,對于搜索信息的壟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競價排名”發展;第二,一些商家缺乏誠信、道德喪失,認為只要花高價在網站進行產品推廣即可獲得高額利潤,甚至發布不實信息,欺騙消費者;第三,相關政策法規對于搜索網站監管的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競價排名”模式的發展,盡管在人們的認知中“競價排名”是一種典型的廣告方式,但在北京高院所發布的《關于涉及網絡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指南》中卻指出“搜索引擎服務提供者提供的競價排名服務,屬于信息檢索服務”,因而不屬于廣告行為,自然也不受《廣告法》的相關約束。
第三步,根據原因談對策。首先,針對網站不核實推廣信息這一問題,解決之道在于網站完善自身的推廣審核制度,不能僅以廣告主所支付的推廣費用作為信息推送的唯一標準;其次,根治個別商家的誠信缺失問題,需要從法律法規層面加大懲處力度,對于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不法商家嚴格制裁,防止同類問題的再次出現;最后,關于“競價排名”法律性質的認定同樣應當結合生活實際,相關立法部門應當多方聽取專家、群眾的意見,早日將此類社會影響力巨大的商業推廣模式納入規范的法律監管體系之中,從法律層面遏制網站對于虛假信息的推廣。
第四步,點題總結。在分析完某一熱點事件背后的社會問題、影響、原因,并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后,還應當做一個簡短的總結,讓咱們的回答顯得更有條理,結構更為完整。點題總結的一般方法可以是結合相關政策,談談這一社會問題在未來可以如何規避、解決,例如可以說,“競價排名”背后所折射出的是我國在互聯網領域監管的不到位,唯有加快相關立法,不斷完善網絡監管體系,才能保證商業搜索網站所推廣信息的真實性。
公務員面試熱點分析:莫讓“高溫津貼”一直走在紙上
進入6月,不少地區迎來夏季高溫期,高溫津貼也進入發放時間。記者注意到,目前全國至少已有28個省份明確了津貼發放標準。而本月,全國范圍內也將開展用人單位遵守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情況專項檢查,高溫津貼發放情況被列入其中。(6月12日中國新聞網)
面試熱點獨家解析
@京華時報連海平:和許多法規得不到尊重一樣,“高溫權益”從紙面落到地面,同樣存在諸多瓶頸:法規比較抽象,缺乏 可操作性;執法主體不明晰,監管責任難落實;執行與不執行成本不成比例,用人單位消極對待;勞動者維權成本高、收益小,不敢或不愿與用人單位較真。落實勞 動者的“高溫權益”首先要有“硬度”,讓相關法規“帶電運行”。一是從法規本身著手。考慮推進高溫保護方面的專門立法,提升法律效力,同時清理整頓那些和 現實脫節的法規,改變當前法規“碎片化”狀況;二是從行政力量著力。行政層面的勞動者“高溫權益”保護,涉及安監、人社、衛生、工會等多個職能部門,多頭 管理難以克服低效痼疾,只有將管理責任具體落實到某一部門,專人負責才能改變投訴無門現象;三是依靠集體力量。由集體出面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有助于提升 維權效率;四是借助法律力量。法律是公眾維權的最后一道防線。就算將法規落到實處,那一點高溫津貼多半也是“雞肋”。如廣東目前的高溫津貼標準為每人每月 150元,這一標準從2007年開始至今都未調整。從善治角度,高溫津貼調整不應該是靜態的,調一次管十年八年,而應是動態的,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學合理的 調整機制,最好與工資、物價水平掛鉤,讓法規善意不打折扣。
@人民網蔣萌:這事讓我想到一些企業老板以及為老板代言的專家宣稱,《勞動法》“過度”維護勞動者權益,影響企業效 益與效率,要求法律放寬尺度。在這些人看來,無論是執行最低工資標準,還是職工帶薪休假,再或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是對企業的“不當束縛”。現實中, 一些企業還明里暗里地拒絕招錄處于育齡期的女性,要求職工加班且不給加班費,高溫津貼更猶如“傳說”。簡言之,高溫津貼政策被無視,只是一些企業侵犯勞動 者合法權益、公然與有關法規叫板的一個方面。在過去,某些地方行政者片面追逐GDP,不僅給予企業主“超國民待遇”,而且對企業侵犯職工權益睜一眼閉一 眼。如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某些管理者在維持經濟增速與嚴格執行勞動法規之間,又存在“投鼠忌器”心理,導致管治時心軟與手軟。基于此,有關專項檢查能 否做到一絲不茍,對高溫津貼的督促落實能否不含糊,難免存在問號。“嚴格執法,切實維權”,這八個字說起來容易,背后卻有太多博弈與糾結。堅決落實依法治 國,管理者必須拋開雜念,維護法律與行政的公信力。
@大連日報于文軍:按理說,發放高溫津貼是保障高溫作業者合法權益的必須,沒商量。但是,在一些地方或者一些單位, 發放高溫津貼落實依然不到位。近期,就有媒體報道,有建筑工地工人三年未收到過高溫津貼。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面前較為弱勢,不敢更不會主張權利,生怕用人單 位砸了自己的飯碗。因而,對那些不發放高溫津貼的用人單位,須主要依靠勞動監察部門、工會組織依法監督懲治,絕不姑息遷就。然而,這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比 較乏力,懲處方面的欠缺,使得用人單位違法成本較低,這是亟待補上的短板。為此,不妨考慮將高溫津貼等高溫勞動保護措施列入《勞動法》,提高其執行效力。 同時,要明晰監管責任,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保證政策的剛性和權威性。若有單位克扣高溫津貼,當與拖欠工資“同罪”,列入黑名單,對監管不到位的部門要打 屁股。
與發放高溫津貼相關的,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即應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職工平均工資、消費物價指數等因素適時調整高溫津貼標準。據報道:在已 經明確高溫津貼標準的省份中,部分地區的標準已經多年未漲。根據現在的物價水平,每個月一兩百元的高溫津貼標準還是少了些。目前,天津高溫津貼已經實行動 態調整,日標準按照上年度全市職工日平均工資12%發放,天津的做法值得其他地區借鑒推廣。高溫津貼是崗位津貼,是一種勞動補償,其調整應該與工資掛鉤。
@重慶日報:高溫年年有,津貼年年呼,不以實際發放為目的的高溫補貼都是“耍流氓”。因此,專項檢查不能僅停留在打“預防針”的檢與走形式的查,而是要落在“打板子”的懲戒,從而防止高溫津貼“懸空”高掛,讓發放高溫津貼成為企業的高度自覺。
@淮北文明網岳寧:夏日炎炎,酷暑難耐,卻還要在這高溫的季節進行勞作,勞動者的辛苦理應得到理解、權益理應得到維 護。諸多省份明確并適當提高高溫補貼標準的舉動,正體現了以上目的,在夏日給無數勞動者帶來了絲絲“涼意”。對于高溫補貼明確標準的規定,我們報以很高期 待。不過,這里有一個問題必須搞清,那就是:不少地方高溫補貼政策出臺了,到底能不能實現直通?顯然,這絕非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通過媒體報道我們不難得 知,高溫補貼僅限于“紙上權益”的用人單位不在少數,特別是一些農民工所在的施工單位,高溫補貼基本都是鏡花水月;而且,還有一些單位發放高溫補貼搞變 通,發放毛巾、肥皂等取而代之。這些都是高溫補貼執行不到位的具體表現。而這所反映的深層問題是: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漠視。?
至此,我們可以說,盡管高溫補貼雖不能包治勞動者中暑,但卻可以警示相關方面采取其他一系列措施,來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從這個角度看,高溫補貼又 何嘗不是一種象征勞動者權益的符號呢?對于這一符號,我們理應得到最大的關注,而這也是發放高溫補貼所傳達的制度善意、關愛之情。既然如此,相關用人單位 就應提高認識,不偏不倚,讓高溫補貼實現“無障礙”直通勞動者。?
華圖解析: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發放高溫津貼又被提上了日程,而這個老話題,卻每年都總讓人糾結。說起來,高溫補貼 問題并不缺社會共識,也不乏監管機構,可就算如此,高溫津貼等依然只能“飄香在紙面上”。觀察這幾年的社會新聞不難發現,要么勞動者壓根兒就沒見過啥津 貼,要么企業以飲料、綠豆湯“沖抵”,職工該享受的高溫權益常常淪為一種施舍,甚至成為一筆糊涂賬。
高溫津貼,是對勞動價值的尊重。這不僅是多了幾個錢的問題,而是勞動監察部門心里有沒有勞動者,而是用人單位是不是把工人當親人看。這牽涉到的其實是能不 能更加融洽用工單位和勞動人員的關系的問題。他們的權益得到了彰顯,他們的勞動得到了尊重,他們就會全心全意的為社會發展做貢獻。反之,就會與我們預想的 方向背道而馳。經濟發展了,理應提高高溫津貼。物價上漲了,理應提高高溫津貼。這是符合常理,符合科學的。
高溫津貼落實難,最終亟須用法治方式解除——既需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基本的落腳點在嚴格執法上。當務之急,應通過政府職能部門督查、工會組織審查、行業自律嚴查等途徑,使落實法律規定成為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一種常態。
公務員面試熱點分析:雙劍合璧巧解雙觀點題目
在觀點類題目中,雙觀點題目往往出現的次數更多。一般情況下,雙觀點題目會以引用兩種人的說法來展開題干。
例如,“有兩種教育理念,一種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旨在提高全民素質的理念;另一種是‘只要一位學生出名’,旨在培養精英教育的理念。對此,請談談你的理解。”
在雙觀點題目中,考生需首先審清題目,否則的話南轅北轍答題再多都無濟于事。考生需明確兩種觀點的含義和內容,進而明確其意義和價值,并能通過語言把自己的觀點完整的充分的闡釋表述出來,使考官能夠意識到考生對相關觀點認識到位,能夠多角度看問題,能夠多層次闡述問題。兩種觀點相結合,雙劍合璧談論點,才能將雙觀點題目拿下。
一、提煉論點
答題的第一步要求考生能夠順利解釋觀點的含義和內容,并解釋其意義和實際的價值,用簡短的話發表自己的看法即可。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的整體素質。這種說法首先旨在增進教育公平,使每個孩子都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其次,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即保證每個學生接受的教育質量是同等的。
“只要一位學生出名”,旨在進行精英教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只為培育一個絕頂精英,少數代表了大多數。
二、分析論點
該部分要求考生對觀點的意義和價值進行充分闡釋,闡釋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便可,可結合自身、歷史人物事件以及當前社會典型進行論述。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在歐美國家較為普遍,不論學生的出身如何,都在最大程度地努力使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站在底線站在全體的角度動用國家的力量來進行全民族的教育,就是考試也是要求和期待沒有一個孩子掉隊,希望都能夠順利通過,基本上都沒有什么難題。
“只要一位學生出名”,在我國較為多見,只要一位學生出名,教育就獲得了巨大成功!只要一位學生獲得了金獎,似乎全校就都是金獎的獲得者;只要一位學生是冠軍,全校就都成了天下無敵的英雄;只要一位學生考上了北大清華,全校的教學質量就是最好的了……“只要一位學生出名”是站在高線來思考來炫耀來掩蓋實際教育的不足。就連我們的考試,包括所謂的學業水平,也是要區分出學生之中的三六九等,找出最厲害獲得最高分數的那一個學生來,就一定是設置的高線考試,其試題自然就免不掉有繁難偏怪。
三.論證論點
在這個部分中,需要考生給出恰當合理的選擇。
當社會發展進入到了21世紀,當我國的教育進入到了今天,我們也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將過去貼在墻上的口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真正把我國沉重的人口負擔通過教育轉化為優勢的人力資源,國家及各級官員以及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夠將“只要一位學生出名”在骨子里逐漸轉變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大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