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帶答案
遼寧省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一)
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老生常談,但不斷發展的現實又使這一話題常談常新。依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一方面,經濟增長意味著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既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又帶來更多的污染排放,因而對環境質量產生負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經濟增長通過清潔能源以及新技術的使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等,對環境質量產生正的技術進步效應和結構效應。因此,題目中所提及的情況,屬于工業化的前期階段,而非后工業化階段。
深度挖掘,在大規模工業化階段,規模效應超過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不斷惡化;在后工業化階段,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超過規模效應,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逐步改善。歸結起來,技術效應、結構效應、規模效應共同決定了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倒U形曲線關系,即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呈先惡化后改善的趨勢。
就我國而言,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大國,東中西部發展很不平衡,城市與鄉村發展很不平衡。從現實情況看,至少在東部城市,隨著產業升級以及對環境污染的大力控制和治理,空氣污染、水體污染、植被破壞等初步得到控制,或者有所改善。而在西部地區,大規模資源開發、大規模投資上項目、大規模污染排放仍然難以完全避免。這也就是中西部近幾年的經濟增長明顯高于東部地區的深層原因。這也正是“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現實表現。
因此,經濟增長與環境問題仍然是我國在相當長時期內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問題,政府和公眾對環境問題決不可有絲毫松懈。一方面,政府在進行引進大型企業之時,應時刻秉持可持續的原則,盡力減少污染源的不斷出現;另一方面,民眾應真正樹立主人翁意識,保護好家園的碧水藍天,不可隨意讓人玷污。
遼寧省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二)
我國學前教育處于爬坡過坎關鍵期,面臨著生育政策調整帶來的新挑戰,以及公益普惠程度不高等老問題,徹底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呼聲依然強烈。對此你怎么看?
現如今,想進公立幼兒園要四處托人還要交贊助費,進民辦幼兒園,每個月費用昂貴;在一些偏遠地區,溫馨充滿童趣的幼兒園依舊是山區兒童的“奢侈品”。同時,由于監管不到位,學前教育資源短缺,一些地方無證辦園現象也是很大的隱患。學前教育入園貴、入園難上存在的種種問題,推動著改革措施的進一步落實。[現狀分析]
學前教育的弊端,主要是由于普惠性幼兒園不足,無法滿足現在的市場需求。政府要做好規劃,解決家長的心理焦慮。對此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改善:[解決措施]
首先要鼓勵和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農村要充分考慮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公辦園為主體,構建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城市要在進一步發展公辦園的同時,充分考慮民辦園比例較高的現實,有計劃地認定一批普惠性民辦園,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降低收費標準。
其次,大多數公辦園以及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的日常運轉主要依靠收費,亟待建立長效經費投入機制。建機制的核心是財政投入的標準問題。因此,國家下一步工作重點是科學核定運行成本,推動各地制定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完善普惠性民辦園的扶持辦法,把政府投入和老百姓負擔二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好。
最后,治標更要治本,把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放在第一位,同時也要加強監管,絕不能放松對黑園的治理。此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提出了針對黑園的治理,對基本具備條件但還不具備審批條件的,通過政府扶持,讓它加強整改,按正常幼兒園去辦;另一類通過扶持幫扶仍不達標、影響到孩子身體和生命安全的要堅決取締,停辦后各級教育部門一定要把孩子轉移到其他合格的幼兒園。
從長遠來考慮,在放開“二孩”政策之后,到2020年是我們學前教育資源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國家應該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把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占比提高;進一步推動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要實現以財政投入為主、公辦幼兒園為主,縮小城鄉差距,重點解決好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問題;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把“雙50%以上”(即公辦幼兒園數量占比50%以上和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占比50%以上)作為各地建設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的考核指標,加強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認定、支持與監管。
遼寧省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三)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教師隊伍建設專題評估報告公布,報告中破除了教師資格終身制,將教師道德水平作為注冊考核的標準之一。請談談你的看法。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國選拔和考核人才的重要標準,對于教師隊伍也不例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報告要求,將道德水平作為教師注冊和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教師資格改革的重要舉措。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次教育部提出的“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的相關舉措深得人心。
作為一個教師,如果不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很難做到愛護學生,言傳身教。所以,將道德水平納入到對教師注冊和考核中,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教師的道德水準和學校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社會上起到帶頭示范作用,讓道德文化成為社會推行的風尚。
但是,只是做到以道德水平來考核教師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考核的主體不夠廣泛。目前具備考核資質的主體還是以學校、教育部門為主,這種權力集中的考核模式,無疑注定了考核結果難免失真,同時失去民眾監督的考核,會失信于民。
另一方面,考核的成本和難度較大。道德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包括教師個人、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在考核的時候容易因為造假,使得考核結果失真,倘若真能取證,這期間的時間和投入成本又另當別論,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使得考核最終難以實行。
因此,在實施相關注冊和考核改革的各項舉措過程中,必須堅持多措并舉,才能保證考核體系的不斷完善。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設計。比如,在考核道德水平過程中,除了由相關證明之外,還應該增加教師自評、社會普評等考核內容,將道德素養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成為走過場。
另一方面,學校需要不斷加大對教師隊伍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培訓。通過舉辦學習和實踐活動,讓整個教師隊伍樹立起“以德為先”的觀念,將對學校、對學生的愛推廣到整個社會中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職員工只有不斷自身道德修養,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去推而廣之,才能變小愛為大愛,變小德為大德,才能真正為實現科教興國和人才發展戰略貢獻一份力量。
看過“遼寧省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