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
遼寧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身為“同行”,競爭關系便注定存在,市場份額有限的前提之下,同行越多,意味各方所分得的市場蛋糕越小,逐利天性使然,自然同行之間會“相看兩生厭”, “同行是冤家”的俗語便由此衍生。字面觀之,“同行是冤家”飽含厭惡不滿之意,細細思量,我們更應看到其背后隱藏的競爭合作關系。
缺乏競爭,工作便如一灘死水,職員懶散行事、效率低下;存在競爭,工作便會產生鯰魚效應,職員你追我趕、生機盎然。當然,此處競爭必為良性互動,以收雙贏之效。若為惡性競爭,等待同行的便是兩敗甚至多敗俱傷。以麥當勞和肯德基這一對“老冤家”為例,作為同行,兩家產品類似,在爭奪市場占有率方面,競爭可謂相當激烈,頻頻翻新花樣以吸引顧客。如此競爭不僅沒有使雙方兩敗俱傷,反而在你追我趕之下,兩家的市場總份額都實現了擴大、市場影響力獲得了提升,使得在國外原本只是低檔廉價的兩家快餐連鎖店,在中國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兒童樂園和時尚休閑之地,成為快餐連鎖店的兩大巨頭。如此共贏局面的產生無疑得益于這對“老冤家”在競爭中共同造就的文化傳播力。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阿迪達斯與耐克等等“老冤家”的成長史,同樣為我們很好地闡釋了競爭與合作的良性互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公職人員,以后工作中,我需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正確認識競爭對手。競爭雖有壓力,卻是事業成功的必要保障,于此我要保持積極心態,勇敢無畏,直面競爭。第二,積極學習對手長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于競爭對手而言,我要及時發現對方優點,擇其善者而從之。第三,不斷提高自身。過硬的自身實力是獲得競爭成功的保障,于此我要認真學習,不斷充實業務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第四,以合作實現共贏,促進團隊共同進步。
遼寧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有人說法大于情,有人說執法不顧情,以后難做人。對此,你怎么看?
這兩句話實際上并不矛盾,講的就是我們在執法過程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能夠站在人的角度上充分尊重人的感受,以人為本。這兩句話正是我們要執法如山,又要執法如水的體現。
法大于情強調的是法律的嚴肅性、法治的重要性,我們執法必須要堅持原則不動搖,因為這是保證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中國自古就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工作、交往,往往看重的是交情,是人情,而大家應該也越來越清楚,一旦發生意外,情往往是最靠不住的東西,例如當一位朋友找你借錢,你礙于情面將錢借給他而沒有打欠條的話,一旦他拒不還錢,你將只能吃悶虧。因此,恰恰是出于保護每位公民最基本的合法權益的目的,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必然大于情。只有做到依法治國,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保障我們國家的公平正義,才能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是“執法如山”的體現。
然而,我們不能單純地為了執法而執法,我們需要注重工作方式,依法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于人的需要,正所謂“執法如水”。如果我們一味強調法律,出現任何事情都進行強制執法,失去了人情味,難免會讓群眾從情感上難以接受,那么就會偏離法律維護公民權益、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本質。試想,當我們的城管在依法維護街道秩序的時候,對臨街攤販進行強制驅趕,小攤販的憤怒與周圍的市民投來的無奈的眼神,足以說明我們的工作并未真正做到群眾的心里。如果我們能改變我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在執法過程中,做到關心群眾,在維護街道秩序的同時關注攤販和市民的需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能在職權范圍內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古語言:“法不容情,法可融情”,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的國家,需要的并不是一個冷血的儈子手式的執法者,而是既堅持原則,又能懂得以人為本、靈活溫暖的長者式的人來管理社會、服務人民。我們作為一名公務人員,服務工作關系到國家的穩定,我們更加應該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做到執法如山、執法如水。公正執法,嚴格遵守法律,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到絕不容“私情”。
遼寧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在霧霾籠罩,讓人憂心忡忡之時,環境保護部派出4個督查組,分赴北京、天津、石家莊、廊坊等城市采取暗查、暗訪等方式重點督查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工作開展情況。對此,有人發出質疑,“督查暗訪,‘霾禍’會被徹底鏟除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據環保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31個城市現今均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北京空氣重污染預警也屢屢升級為橙色預警。對此,環保部實施的督查暗訪工作行動值得點贊,加大督查力度體現其責任擔當,采取暗查、暗訪等方式,也更能及時發現真問題。
與此同時,質疑聲音也引發更多的深思。誠然,督查暗訪發現問題并不難,難的是有效解決問題。現今,環境檢測數據造假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企業造假手段層出不窮,一些企業檢測設備安裝在一個管道,而實際排放則是在另一個管道;有些企業安裝了檢測設備,但是卻暗自做了手腳,每天晚上對在線監測設施煙塵儀電位器進行調整,并對其系數進行修正,甚至通過修改設備工作參數等軟件手段造假,真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頂“霾”作案、偷梁換柱的系列事件背后,我們更需深究的是少數地方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缺乏與走過場的督查形式,甚至于為保一方發展而為頂“霾”作案人跑環評、跑數據、跑總量的錯誤政績觀。
為讓“等風來”不再成為霧霾來臨之時人們的共同祈愿,為使督查暗訪任務真正落到實地,我們的“作戰方式”需升級。一方面,將督查工作常態化,加大督查暗訪的力度,力圖擺脫“霧霾才督查”的怪圈,并充分發揮社會的監督力量,力抓頑固派“把柄”;另一方面,處置方式進一步升級,除了警告、通報之外,對那些不按要求整改、有多次不良記錄的企業,讓其“關門大吉”。與此同時,加大對不達標企業的整改力度,督促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整改到位,完善檢查巡查機制,讓其嚴格執行審批事項,堅決堵住權錢勾結、利益輸送的“暗門”。更為重要的是,國家應重視發展清潔能源、淘汰落后產能,走一條綠色發展之路。霧霾來襲,任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唯有同心協力驅霾,才能打造美麗中國、健康中國。
看過“遼寧省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