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務員面試練習題及答案
海南公務員面試練習題(一)
【參考解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綜合分析中關于國家政策理解類型的題目,主要考察考生對于國家出臺政策的關注與理解,考查考生能否透過現象看清問題背后的本質,能否看清這個政策有助于一舉打破傳統駕校中一家獨大的社會現狀,從中找到利弊之處,讓此政策真正完善,對于我們事業單位的考生而言,難度確實不小。
為此,公務員考試網從以下來教你如何作答:
一是點明本質即這個問題究竟說的是什么,它究竟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們的態度該如何,是支持反對還是理性看待又或是值得我們借鑒,上面熱點問題我們就可以這樣表達:
駕考改革,是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推出的一項重大社會法制改革,是對國家簡政放權的積極響應,更是便民利民很好體現;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讓其可以盡快落實到位。
二是分析現狀背景,找出利弊之處,之所以出臺的原因,對于社會的影響:
傳統的駕考一直采取的是駕校包辦培訓考試模式,這種模式起到了很好的“傳幫帶”作用,為社會培訓出了大量合格的駕駛員;但隨著社會可以購買汽車的人群日趨增加,汽車的使用越來越加普及,駕駛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基本技能之一,社會人群對于駕考的需求越來越多,如果再繼續使用傳統的駕校模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當前時代的要求,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權力尋租和腐敗的問題。例如:駕校亂收費、學員排隊等車難、教練態度粗暴、考官作風差,以及形形色色的送禮問題越發突出,甚至幾乎已經成為常態。駕校的壟斷式的作風讓我們消費者越來越加不滿,改革也就提上了議程!
三是分析原因何在。這樣的現狀是好還是壞,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一方面是駕校、教練及交警部門的人員相互勾結,結成一條利益鏈,嚴重侵犯了民眾的合法權益;另外一面通過收受禮金而拿到駕照也衍生出來越來越多的“馬路殺手”,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四是問題的存在我們得進行解決。是以駕考改革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絕對是勢在必行的,也是一項深得民心的改革。我們為了能夠讓這個舉措可以更好的落實,我們還得做好幾個方面:
第一、提升預約服務平臺的技術支持,讓自學直考、自主預約,考試程序等過程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的監督;
第二、加強資格的審核,制定完善的對于教練資質的考核,車輛的準備,練車場所的設置,讓這個舉措可以真正落到實處。
當然這個舉措不是朝夕就可以完善的,我們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做好后續的督查工作,不斷改變完善,讓自學直考這一政策盡快在全國普及。
海南公務員面試練習題(二)
有人認為在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時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做法,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兩會期間,在談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指出,只強調形式,把學習傳統文化弄成作秀是不對的。這為傳統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敲響了警鐘。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中高考的語文試卷命題會更加重視傳統文化內容,古詩文閱讀量會
增加。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對于生活在現代漢語環境中的中小學生來說,學生就就算讀了上萬遍,也只能稱得上是“滾瓜爛熟”,而非“融會貫通”。也有人認為有的家長喜歡曬孩子孩童時期的知識儲備,三歲會背唐詩,五歲能念宋詞,諸如此類。實際上,這展示的只是孩子的記憶力與早教水平,孩子哪里會感受到“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春意與韻味,哪里會知道“低頭思故鄉”究竟是何種心境。
因此就有人質疑,弘揚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只不過是形式主義。這些文化已然過時。其實傳統文化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著做人、學會做人。讀《論語》,我們體會仁義禮智信;讀《莊子》,我們感受道法自然;讀《墨子》,我們學著兼愛非攻……理解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抓住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青少年才能建立健康的是非觀、義利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傳統文化中承載著國人的共同文化密碼和價值觀,這種文化黏合劑不僅提升了文化自信,而且有助于消弭社會裂痕,形成牢固紐帶。
當前,在經濟發展的高速時代,政府為了發展經濟,追求片面發展和短、平、快的經濟發展方式,忽視了優秀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正向教育和引導,從而導致對民眾的傳統文化漠視,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誠信意識也呈逐漸下降趨勢。有些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也迎合年輕人的需求。過多播放韓劇、美劇及流行娛樂節目,人們對西方文化的片面理解也讓中國文化邊緣化,人們對金錢和權力的崇拜讓社會的風氣比較浮躁,崇洋媚外的思想普遍存在,很多人一定記得圣誕節,但不一定記得端午節和重陽節,中國傳統的孝道、感恩等傳統思想也呈滑坡趨勢。一個國家的文化是這個國家的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國家的文化發展。
第一、政府要有轉播傳統文化的意識,這不僅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可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第二、在這個多媒體的時代,媒體也應引導在多元文化的同時,也應尊重我們本國的國情,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需要,探索我們自己的悠久文化歷史,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再放光芒。
第三、我們要抓住機遇,擴大與其它國家的交流,建立國際文化長效合作機制,一方面大膽地引進國外先進文化,為傳統文化增加活力;另一方面要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讓世界更了解中國。如這次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大膽引用傳統文化,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國,也有助于消除世界對中國的誤解。
海南公務員面試練習題(三)
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一條盜取銀行卡的黑色產業鏈,互聯網下的個人信息安全話題再一次擺在公眾面前,對于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會計考試剛報名,賣“答案”的就來聯系;孩子剛出生,賣奶粉的就發來信息;新房尚未交付,就有搞裝潢的來電……而現在又曝出銀行卡還在手上,卡中錢款卻莫名被盜刷的黑色產業鏈,這不禁讓我們驚訝于對方“神通廣大”,不得不面對隱私泄露泛濫的尷尬現實。可以說,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已是互聯網時代的民生剛需。
放眼全國,《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去年因個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遭受經濟損失1000元以上的,就有大約4500萬網民。不僅如此,個人信息被盜還會帶來無窮麻煩和心理陰影。比如陜西一名男子,因遭人冒用身份,“被吸毒”長達10年,出行住店處處受限;再如,濟南20多萬條嬰幼兒信息被泄,地址精確到小區門牌號,讓家長“一想到黑手可能伸向孩子就不寒而栗”.
是誰讓我們“裸奔”在商家與不法分子的視野里,讓我們的個人信息暴露在他人手中?從源頭來看,一方面是由于許多手機APP未經授權采集用戶信息,有些經營機構罔顧法律買賣用戶數據,而且新型的犯罪技術手段層出不窮,我們的信息技術防范手段明顯滯后;
另一方面,更為可怕的是“內鬼”,在過去的新聞報道中,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有電信公司人員,也有快遞公司、銀行、醫院、學校、工商局的工作人員,這些行業的工作人員是作為專業機構應該有更高的保密義務,卻往往監守自盜,讓人們對于個人信息的安全感大幅度降低。
信息安全問題所涉之廣、黑色產業鏈條之長,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莫讓信息安全成空談。事實上,我國也在積極迎接這場挑戰。從頂層設計看,中央在2014年就成立了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個人數據保護,嚴厲打擊非法泄露和出賣個人數據行為”亦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從法治層面講,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已經入刑,相關部委也出臺了不少保護政策與法規,司法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可以說,個人信息的“安全堡壘”,正在逐步加固。
當然,這種“加固”還需要提速增效。這就包括,加快相關法律條例的研究跟進、系統配套,加強相關部門的“握指成拳”協調共治,進一步明確運營商、銀行、電商等的權責,提高對信息泄密者的處罰成本,切實保障個人信息、展開依法維權。可以說,今天,要解決好個人信息的安全漏洞,已非簡單“打補丁”就能堵上,亟需系統整頓、源頭治理。
看過“海南公務員面試練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