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
北京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一)
隨著我國網絡的發展與普及,中國網民數量達到6.6億,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網絡了解國家、社會、民生等方面的信息,網絡新媒體如網頁、論壇、微博、微信等不斷興起壯大,相比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網絡新媒體不由單一機構主導,而是具有個體性和自發性;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開放性強,具有動態交互性。以上特點使以往對傳統媒體機構監管以控制輿情的方法對網絡新媒體幾乎失效。為引導輿論導向,近年來出現了網絡公關,并有不斷壯大之勢。
網絡公關的主體可能是企業或者個人,企業雇傭水軍主要是為其新產品造勢,以達到推廣產品、增加銷量的目的;或是以打壓對手目的,例如通過夸大對手產品缺陷以誤導消費者;或是危機公關,如自身產品被曝光存在缺陷,通過水軍可在輿論上進行彌補。個人使用水軍,多為名人制造話題,并利用網絡水軍推波助瀾,達到宣傳自己的目的;或者名人被爆出丑聞,通過水軍進行危機公關,以減少負面新聞給其帶來的經濟損失。
網絡公關表現得無序和混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網絡環境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大部分網民缺乏明確的價值導向和辨別真偽的能力,容易被表象蒙蔽和受到輿論的引導。隨著我國網絡環境以及群眾思想的成熟,人民對各種事件將形成自己觀點,不再容易受到輿論的影響,屆時網絡公關也將慢慢走向成熟。
北京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二)
鄭州公交三公司考慮到夏季穿著及放開二胎后孕婦較多的情況,出于對婦女的關愛,906路公交推出了女性專車,在交通高峰時段發車。有人說是歧視男性,有人說是關愛女性,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鄭州公交三公司推出的這項關愛女性的女性公交專車是為了讓夏季出行的女性免公交“咸豬手”受騷擾、也是照顧孕期女性,是十分貼心和細心的舉措,應該給予支持,同時公交公司也要有配套的措施,不能讓其他乘客感受到不公平和傷心。
近年來,一種公交車上的心理變態疾病“摩擦癖”的人被稱為“咸豬手”,不同程度騷擾公交車上女性,尤其是交通高峰期的時候更是防不勝防,苦不堪言;而在交通高峰期還有一類人更是難,那就是孕婦,懷孕月份較大的比較明顯的孕婦坐公交車很容易碰到比較細心的、有愛心的乘客讓座,而那些懷孕月份小,又是比較危險和關鍵的前三個月的時候,很難被發現是孕婦,而孕婦也難以啟齒去要求男性乘客讓座。鑒于這樣的情況,鄭州市首推女性專車,確實一定程度上讓特殊時期的女性們得到了關愛,讓人拍手稱贊的同時卻引來了男士們的感嘆,被認為是歧視、不公平待遇,尤其是要乘坐公交的男性老年人也是弱勢群體需要關心。
因此,我們看到這項政策的推行下去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
(1)要提前宣傳到位,將政策的初衷和具體的措施向公眾講清楚說明白,這樣大眾便不會有非議,也會配合政策的推行;
(2)在女性專車發車的同時,也要考慮配套發車等措施,避免男性乘客們同樣等待卻不能上課的尷尬情況,也避免一些負面情緒產生;
(3)最根本和重要的,也是這類問題的根本是提升整個社會市民整體素質,對于一些有心理疾病的人應該及時就醫,不必諱疾忌醫;與此同時要加大力度倡導文明乘車,從家庭、從孩子、從每個人做起。只有這樣,整個公交環境才是讓我們樂見和舒適的,每個人樂于乘公交,綠色環保的生活就真正開始了。
北京市公務員面試題目(三)
日前,有關部門聯合舉行“構建誠信、懲戒失信”發布會,向社會公布對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并采取其他信用懲戒措施,包括禁止“老賴”乘坐飛機、列車軟臥,限制他們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等。對此,你怎么看?
【解讀】
目前,在我國,誠信建設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就是:陌生人社會已經形成,市場交易和守信成本過高,“老實人”吃虧的現象屢見不鮮。扶老者被訛,助人者被騙,守法企業成了一些人愛捏的軟柿子,老實排隊的經濟適用房申購者望眼欲穿……曾幾何時,老實人、誠信者在社會上幾乎成了“傻”的代名詞。在此前的一項網絡調查中,面對“您是否因為堅持誠信吃過虧”這個問題,選擇“有過”的受訪者高達88.4%。
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社會現象。誠信者沒有得到應有尊重和鼓勵,更有甚者還要付出沉重代價。相比之下,失信無需成本,失信者反而可以“食信而肥”。誠信者吃虧,失信者得利,這種強烈的反差,直接沖擊的是價值底線,導致是非標準的顛倒。
經驗和教訓告訴人們,誠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喚起內心的道德,讓誠信成為一種有感召力的價值觀;又需要借助外在的制度環境,形成守信用、講誠信的社會風氣。
近年來,國家層面的道德模范評選,各地對“最美人物”的褒揚,“信義兄弟”“油條哥”等誠信標桿脫穎而出,已經在不斷傳播誠信的正能量。很多黨員干部以身示范,用自身行動做標桿,影響周圍的普通人誠實守信。
加強誠信建設,關鍵在于制度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要構建守信激勵機制,加強對守信主體的獎勵和激勵。這些頂層設計,彰顯了“用制度為守信者撐腰”的制度導向,將為誠信中國建設帶來新的正能量。一些城市已經出臺“好人法”為扶老者免除后顧之憂;稅務總局將對納稅信用進行評級,讓誠信納稅人上“光榮榜”,可享受相關優惠待遇;不少地方紛紛建立守信企業“紅名單”“紅榜”,加大扶持和優惠力度,讓守信企業“有肉吃”。
信用建設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律保障。要通過健全法律和法規,完善信用信息系統,把違法違規、不守誠信的個人或企業列入“黑名單”,限制他們的經濟活動和高消費行為,讓其為失信付出代價,這就是揚善懲惡的作用。這對失信者是教育和制裁,對公民和其他經濟組織也是一種警示和監督。
國以誠立心,人以誠立身。現在,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認識到,誠信是每個人不能缺少的另一張“身份證”。知易行難,建設誠信的社會,需要公民的思想自覺,更需要制度力量的激勵和護航。只有內外兼修,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守信用”的好風尚。
看過“北京市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