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及解析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解析】
[核心問題]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三農問題
[影響分析]
一方面,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造成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分配。另外一方面,城市的農產品供應會收到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城市的正常生活。
[原因分析]
第一,生產方式的封閉性。信息并不暢通,由于缺乏有效的農產品信息平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種植缺少市場調研的科學性,缺少最新的市場信息和反饋,往往是根據上一年的行情而定,農產品價格高了,種植戶就會變多,價格就會下降,進而出現滯銷。
第二,市場對象的單向性,產銷不對稱,農產品常常會出現滯銷的情況,如果擁有冷庫等倉儲設施,農民完全可以在滯銷時大量儲存,在市場出現短缺時銷售,就可以實現市場的均衡化供應。但是由于當前農民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資金、規模有限,農產品科學保鮮成本高,最終只能是按照菜果的自然生長周期來銷售農產品。銷售渠道窄且較為被動,除了較大規模的種植大戶有訂單來源外,多數農戶渠道較少。
第三,分散種植的脆弱性,農產品價格波動頻繁。農產品價格是由國內市場決定的,現階段的農民種植分散、規模小,未形成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農民在進行生產抉擇時難免存在投機心理,造成農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定。同時,一些農產品無安全保保障的種植和可能存在的不穩定質量,也會極大地影響其銷售。
[解決對策]
第一,針對農產品滯銷制定應急預案。
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要針對農產品滯銷制定應急預案,如根據滯銷數量、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預案包括組織采購和促銷、設立專項補貼獎勵資金。其中組織采購和促銷包括搭建網上產銷對接平臺,加大網上促銷力度等。
第二,借助互聯網+農業,構建信息對接平臺。
信息發布平臺的構建,產銷信息對稱,利用農信社點多面廣和信息渠道暢通的優勢,全方位收集農產品銷售信息,多形式向農戶發布供求消息,幫助聯系銷售客商,在第一時間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同時,加大與涉農企業的密切聯系,利用涉農企業的銷售網絡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快農產品銷售,減少農產品掉價、滯銷對農戶造成經濟損失。
第三,建立健全合作組織,形成產銷規模化。
要加強組織創新,鼓勵農民把農產品拿到城市去銷售,這就需要將產區的組織化程度提高。一方面加快合作社建設,進行規模化、組織化生產,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這種組織還能幫助農民主動及時了解掌握市場信息,避免盲目種植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對一些適合深加工的產品進行深加工。
第四,引導農民加入種植保險
要切實保障好農民的利益,使農產品種植走上集團化運作之路,防止市場投機行為,建立種植保險,防止農產品供銷兩端出現價格剪刀差,引導農產品市場有序健康發展,使農民真正走上產供銷一條龍的致富之路。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S市為治理大氣污染和浮塵,通過水泥澆灌將樹根封堵住,并下發紅頭文件要求轄區內的飯店全部停業,引發廣大民眾和輿論的嘩然和質疑,認為這就是“一刀切”,對此你怎么看?
【解讀】
對于這件事情,本應是一件有利當地的一件好事,政府部門下大力氣治理大氣污染,飽受其害的民眾應該歡欣鼓舞才是,為何要對政府治理工作“喝倒彩”,顯然,政府部門用“一刀切”的方式治理大氣污染時,將復雜的社會問題過度簡單化了,并且把民眾的生活方式當成了對手,無論是關停餐館還是堵住樹根,均是把民眾當成治理大氣污染的最后“埋單者”.
因此,面對洶涌的輿論,相關部門應意識到,這兩件本應成為好事的工作中,堵住民眾參與之路,政府相關部門急需從自身找找原因了。
政府部門治理大氣污染時,沒有足夠的民眾參與,孤軍冒進導致進退兩難。民眾參與社會治理有三種模式:最好的模式是拿出議題讓民眾充分參與,達成共識之后再出臺政策;其次的是專業人士拿出草案,征集民眾意見之后進行修改,最后再推行;最差的是自己選擇議題自己拿出草案自己推行,此舉會堵塞民眾參與的渠道,在自己的家園建設中,被“排擠”成為圍觀者。遺憾的是,S市政府選擇了最差的治理策略,民眾的冷嘲熱諷,實際上是對無法參與其中的不滿。
簡言之,都知道空氣污染傷害甚多,為了避免負面效果,就把正常生活攪成一團亂麻,為了將來呼吸新鮮空氣,眼巴前的日子沒法過了,二者關系沒有平衡好,政策再好也難徹底實行。尤其是,治理大氣污染并非簡單關停污染源和升級改造相關產業,而是借此重新塑造民眾的生活方式,將環保理念變為各個生活階段的不同細節。也因此,像治理污染這樣的民生大事,需要傾聽民眾的聲音,他們是治理成本的承擔者和治理后果的受益者,理應有發言的一席之地。以此觀之,S市政府部門的雷厲風行,是自上而下的推動,甚至形成了下必甚焉的局面,有些自以為是了,自然只能在政策實行后才聽到不滿之聲。
基于此,環保事業的開展,首先要端正工作態度,學會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真正實現環保工作的全民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打好環保工作的全民攻堅戰;其次要健全環保工作機制,實現科學調研、統籌規劃、重點治理。不能急功近利,要特別警惕有人玩“環保花活兒”.對那些在環保上玩手段、耍滑頭的人,理當嚴肅問責,以儆效尤。最后要在具體措施操作上,體現因地制宜,方法得當,做到真正體現環保工作的效果。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近日,第二屆山西旅游發展大會主辦城市評選活動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山西省11個地市的書記、或副出現在電視真人秀節目《人說山西好風光》中。節目旨在推廣城市旅游,打造靚麗的城市名片,推動山西經濟發展,此舉讓觀眾耳目一新。節目一經播出,視頻紛紛刷爆山西地區小伙伴們的朋友圈,罕見地官民連心。
【解析】
山西之前給人的印象和山西官員給外界的印象都是需要改變的,由于官員參與,陣容強大,親民性強,觀眾大呼意外;而這個節目的播出,不僅推介的是山西旅游,更是樹立了山西新的形象。
山西的發展,需要這樣的真人秀,需要這樣的改變:
這是煤炭大省轉型的需要。山西省煤炭資源日益枯竭,加之經歷了“塌方式”腐敗和經濟“斷崖式”下滑,當前經濟發展乏力,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模式。書記王儒林指出:“要像重視煤炭產業一樣重視發展文化旅游業”,“七大非煤產業中,第一位就是文化旅游業”,強調發展文化旅游是重振山西經濟的最佳途徑之一。
這是官員形象轉變的契機。書記政務繁忙,平時在電視上也以嚴肅莊重的形象示人。參加真人秀活動,展示了官員親民的一面。運城書記王宇燕在真人秀節日中以端莊自然的形象示人,得到市民的稱贊:“遠看是央視主持,細看是我們運城書記。”
這是打造城市名片的良策。發展旅游業,可以帶動城市經濟發展,使山西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在“互聯網+旅游”的模式下,書記參與電視真人秀節目,極大地調動了觀眾的熱情,獲得輿論對山西旅游的關注。在電視臺相關人員郭健看來:“不管哪個城市贏,都是山西贏了,都是山西的旅游贏了。”
因此,書記參加電視真人秀,樹立城市旅游品牌,進而推動山西經濟發展,是開風氣之先的明智之舉。發展山西旅游業,打造良好的品牌效應,不在一朝一夕,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需要書記的不懈努力。
當然,除了的真人秀。山西的旅游發展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立足城市的優勢,正視城市發展的不足,如忻州市鄭連生提到:“我們的旅游資源和潛力遠未挖掘,我們的浴火重生也是剛剛起步,我們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點還比比皆是,特別是還發生了令人痛心的五臺山景區被媒體曝光的情形。”認識到城市旅游發展的不足,是改善旅游環境的第一步。了解城市,重在了解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景點分布、對外來游客的承載量等。發掘城市,要有敏銳的目光,看到城市未被開發的巨大潛能,從文化、歷史、民族、民俗等角度入手,發揮城市旅游特色。推廣城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決心。鄭連生指出:“我們堅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只要始終堅持把問題當起點,把批評當動力,把監督當激勵,下苦功夫、下笨功夫,一以貫之,孜孜以求,我們一定能夠實現心靈的放飛、旅游的振興、期許的成功。”
其次,城市宣傳要立體多元,持之以恒。書記帶頭做真人秀宣傳固然是好事,但也是有限的,在信息多元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發到民眾的宣傳,在多種媒體平臺上宣傳,新媒體如微信、微博等要合理運用,還可以通過單位組織、個人自發等方式,走上街頭宣傳當地旅游文化。讓觀眾對城市旅游有新的認識和了解,喜歡上這座城市才能真正到這個城市來走一走看一看。
書記真人秀作為新興事物,既要看到它方興未艾、欣欣向榮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不足。書記要把握好電視真人秀展示的尺度、火候,切實將城市旅游介紹給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以旅游業帶動其他產業,實現經濟的良好發展。
看過“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