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務員面試真題練習及答案
湖北省公務員面試真題(一)
【解析】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直播成為了一種新的文化產業,成為了一股引領時尚的新潮流,現代性語境下的娛樂的火熱、內容多元化、快餐式消費、去中心化、人格化特質凸顯。網絡直播內容的多元化各自吸引著興趣愛好不同的人群。很多網絡直播平臺運營賺得盆滿缽滿。或許也正是因這一利益的誘導,出現了很多失范的現象。規矩也好,秩序也罷,在粉絲量與禮物面前,也形同虛設。更有甚者,有些人為了紅為了錢將法律棄之不顧。在這亂象的背后,我們應該看到的是當下網絡文化與直播產業的失范,是國民價值觀的崩塌。我認為,出現這種失范現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一,主播素質良莠不齊;其二,直播內容雜亂無章;其三,網絡直播游走在管與不管的邊緣地帶。因此,這種新生行業想要有一個發展空間,就少不了適當監管。如果主播們只顧踩油門,追求飆車式的快感,自然會面臨傾覆的危險雖說現在是個浮躁的社會,但是對于主播而言,不該靠滿足粉絲的窺視欲、惡趣味而博出位;對于平臺而言,更應該盡到監管責任。否則,必然難以為繼。
湖北省公務員面試真題(二)
國務院《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稅收負擔,發揮收入調節功能,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然而互聯網上“年收入12萬以上的所謂‘高收入者’將要成為下一步個稅改革中被重點調節的對象,簡單說就是加稅”。對此,你怎么看?
【答題思路】
本是優化稅收調節收入職能的惠民之策,卻在網絡輿論場中成為引起眾聲喧嘩的爭議之舉,高收入被替換為了年薪12萬以上,稅收調節被替換為了加稅,反映了當前在網絡輿論中培育公共理性的重要性。
國家健全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的稅收體系,以進一步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稅收負擔,發揮收入調節功能,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值得點贊。然而一條對政策誤讀的的消息卻引爆網絡輿論場,這雖然體現出公眾表達權的真實進步,但卻揭示出我國網絡輿論空間公共理性的欠缺。一方面,在公民納稅人權利意識覺醒背景下,個稅改革由于其涉及納稅人之間稅收負擔的合理分配而引萬眾矚目,在改革具體操作環節未明確的背景下,眾多網民通過網絡輿論傾吐自己的利益訴求,切實展示了我國公民表達權的進步。另一方面,網民利用網絡媒體這個“麥克風”充分表達雖是情理之中,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缺乏公共理性的輿論中由于信息的失真、對象的錯位而造成表達的失效。我國網絡輿論發展方興未艾,但缺乏“審慎表達、充分質證、有效反饋”的公共理性,因此源頭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才會不經核實將高收入者替換為年薪12萬以上,將稅收調節替換為加稅,一場“沒有敵人的戰爭”就此開打。
針對上述問題,一方面我們應堅持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路徑應,對現行11項分類所得中的勞動所得進行適當歸并為綜合所得,逐步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的稅前扣除制度,包括子女教育、職業教育、首套住宅按揭貸款利息等逐漸被納入專項扣除項目。另一方面要對網絡輿論的參與主體——媒體和網民加強公眾理性的培育。對媒體,進一步細化信息發布和傳播的制度規范、操作指南,完善對敏感信息的政策指引;對網民,進一步嚴格落實《文明上網公約》和有序表達倡導,拓寬合理訴求的制度化表達渠道。
湖北省公務員面試真題(三)
在一次向貧困地區捐衣服的活動中,由于捐衣服的大都是年輕人,衣物運到該地區后,出現了太多流行時尚的衣服,但該地區的農村里大都是老人和孩童,故基本上很少有人領取衣物,造成了此種尷尬的局面。后續無人領取衣物處理中又出現了無人管理與組織的問題。對于捐贈慈善事業,有的人認同捐物,有的人說直接捐錢較合適,你怎么看?
【解析】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明有所不明”.天下萬事萬物,都沒有十全十美,在擁有優勢的同時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們必須要辯證的看待。
就捐物而言,益處很多,就捐贈者來說是愛心的傳遞也解決了家里舊物閑置誤用的煩惱;就被捐助者來說,如果能夠直接使用就可以免去再次購買的麻煩并且有些物品可能在偏遠地區也不易買到;就整個社會而言,社會上生產的物資在一定時期是固定的,物品的捐助可以使這些物資等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并且,愛心物資作為有形之物在傳遞過程中更容易激發大家的善良。但捐物也有不便的地方,捐助物品的運輸、管理以及分配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傷害愛心人士的愛心。
捐錢也有捐錢的益處,我們今天處在一個商品經濟時代,如果被捐助者領到的是現金,他們可以去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這樣省去了公益活動捐物時要首先去了解捐助地區實際需求的環節。并且,捐錢也不用考慮運輸及保管的問題,因為錢可以直接通過銀行轉到需要者的賬戶中。但捐錢也有不利的一面,現在大多數愛心資金都是通過公益組織發放的,如紅十字會等等,那么在資金的使用發放方面,必須要流程公開、完善、透明,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否則,一旦出現一些丑聞,那么對整個社會的愛心氛圍傷害是相當大的。
既然捐錢和捐物都是既有理由有弊,那么我們就沒有必須在那種方式更優這個問題上起爭執了。我們要做到的是如何力爭使每種方法都盡量發揮其優勢,較少其缺點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在這一方面,我們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比如捐物時做好物品的收集、管理、和發放工作,事前做好調研工作,將貧困群眾真正的需求及時正確地傳遞到愛心人士手中,在比如,捐款時對資金的使用一定要公開、透明、科學、合理,政府也要引導或者說培養更多的專業公益組織和公益人才,使公益事業蓬勃發展。
互幫互愛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我們都懷著一顆真誠之心,身體力行慈善的本意,無論是捐款也好,還是捐物也好,都將會使我們的社會到處洋溢著人性最光輝的一面——愛他人。
看過“湖北省公務員面試真題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