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自我認知題 如何答好自我認知類題目
公務員面試自我認知題(一)
【參考答案】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不會一帆風順,尤其是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會碰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我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讓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是自己在基層工作時,被調到黨政辦公室接手單位文案撰寫工作的事情。
那時候自己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缺乏社會工作經驗,尤其是對于政府機關文字寫作基本沒有接觸過,所以領導把工作安排給我的時候我就犯難了。還記得年底的時候主任讓我寫單位的年終工作總結和下年度工作計劃,因為對工作內容不了解,寫起來根本沒有頭緒,也無從下手。
為此,我找到主任說明情況,向主任請教,主任把去年的文件給我以供參考,并且讓我主動去找各部門負責人、了解部門工作總結和年度工作計劃,作為我寫材料的基礎數據資料。通過這些我熟悉了機關工作總結的基本格式和內容,也為進一步完善內容積累了素材。除此之外,我還主動找到辦公室的老同志去請教,問他們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辦法。最終,經過幾天的伏案寫作,形成了初稿,但是在交給主任審閱時卻被狠批了一頓。跟主任溝通過后,按照修改意見經過了幾次修改才算完成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是為我今后的成長找到了新的突破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主動找主任要了近幾年單位所有的文檔文件,工作之余就去研究學習;平時也多與各部門的同事交流溝通,隨時了解各部門工作的基本情況,有重要文件需要整合資料的時候又會進行專題的調研收集數據;也更加注重多向老同志請教,了解他們的一些工作方法。當然,自己也注重加強理論的學習,認真研讀國家政策和上級機關文件精神,以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
雖然今后工作中可能還會碰上這樣的情況,但是有了之前的這段經歷,相信我會更好地尋找到工作的突破口,處理好這一問題。
公務員面試自我認知題(二)
結合自身經歷,舉一個例子說明“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有時候不用追求細枝末節,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
【參考答案】
在工作中我們不僅要把握大局,更要注重每個細節。但是,我們在從事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時,在把握住大方向、服從工作大局、保證工作任務順利完成的前提下,有些細節是可以忽略的。當然,對于一些能夠影響到全局工作的細節問題,我們還是要認真對待。
我在大學期間讀外語專業,有時老師會交給我們一些翻譯任務。開始做時,由于我們不熟練,害怕出問題,對每個詞每句話都反復斟酌,有些詞按照原意再翻譯過來后和整句的意思不符合,或者不符合邏輯,我們都要作適當的調整。但是,后來我們發現,這樣做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有些是沒有必要的。老師建議我們把握住大體意思,把文章要表達的核心思想突顯出來就可以了,至于句中具體的單詞,我們可以根據總體意思進行適當的改動。我們根據老師的意見做出來后發現,有的同學矯枉過正了,忽略了細節,反而使得整篇文章質量低劣,語言生硬。后來,我們通過嘗試終于能夠把握住關鍵所在,對于該注重的細節問題我們都認真對待,反復探討,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則一帶而過,在我們的努力下,最終達到了老師的要求,翻譯出了合格的文章。
通過這件事,我學到了在工作中要學會如何對待細節問題。有時細節決定成敗,那么這個細節問題就是我們要重點把握的。有時則是不拘小節,無礙大局,那么我們就要大膽地忽略掉微乎其微的小節,把握住全盤工作。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爭取做到效率和質量的雙贏。
答好自我認知類題目方法
一、初識廬山真面目
(一)認識“你”
自我認知即對自我的認識與評價。指的是考生對自身的經歷、性格特點、人生觀、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認知。這類題目往往與“職位匹配”關聯,放在一起考察考生的人生經歷、個性特征、報考動機、工作計劃等。例如,2011年6月12日河北省考面試中,曾經考到:有人喜歡高壓高薪的工作,有人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你呢?這道題考的就是考生對于自己的性格特征、報考職位的認識。
與組織管理、人際溝通類題目不同,自我認知類題目中,考官針對的作為考生的“你”進行發問。而不是“你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你是一名接待人員”等。所以,考試在遇到這類題目時,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身份和位置,那就是接受考官面試的考生。
(二)面試考場中的地位——地基
無論是國考面試,還是省考面試,抑或是選調生面試等等,自我認知與職位匹配類題目都會考到。近幾年來,這類題目的出題頻率雖有所下降,但其他類型題目的考核均是基于對自我的準確認識的基礎之上。有一道題目是這樣發問的:拿破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孫中山說“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你怎么看待這兩句話。這道題是一道典型的觀點類綜合分析題目,如果單單闡述這兩句話的意思,難免顯得單薄。因為考官并不只是想知道考生對于這兩句話的理解,而是想知道作為考生的你是怎樣定位自己的。在答這道題時,考生若結合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來論述這兩句話,將會贏得考官的認可。所以,考生在復習備考時,對自我的認知和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處于基礎的位置。只有對自我和報考職位進行必要的梳理,形成自己的體系,那么我們考生在面試答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二、夯實地基,有的放矢
(一)事前準備
自我認知題目,與其他類型的題目有所不同,這類題目是面試考題中唯一一類可以提前準備的題目。那么,怎樣準備,才能打好面試的“地基”,構建成功的大房子?
2011年1月國家外交部面試真題有一道是這樣的:你迄今為止最失敗的事情是什么?你如果進入外交部,以后的10-15年怎么計劃的?如果沒能進入外交部,將來會怎么辦?這道題是典型的自我認知類題,也是可以事前準備的。題目問詢考生迄今為止最失敗的事情,以及入職之后的工作計劃等。我們考生在復習備考時,應著重梳理自己的人生經歷、性格優缺點、人生觀等等。在梳理這些要素的時候,考生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進行,可以將一些要點寫下來,再進行練習。
(二)有的放矢——投射性
要做到在備考中有的放矢,我們就要了解自我認知類題目的測評目的。自我認知類題目考察的就是考生能夠準確認識自己,認識報考的職位。這就要求我們在梳理自身經歷、性格優缺點、人生觀等要素的基礎上,根據報考職位的要求,有選擇的歸納,與報考職位的要求相對應。例如,你報考的是財會崗位,那么你的答案中應體現出自己思維縝密,做事謹慎有序的特質。又如,你報考的是鄉鎮公務員,那么你的答案中應體現出自己腳踏實地、具有責任感的性格特征。
三、淡定——壓力型題目的備考
近三年的公務員面試中,傳統的自我認知類考題已漸漸退出面試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壓力型題目。“我覺得今天你的表現有點緊張,距離我對你的預期有很大差距,請你對你自己的表現作個評價。”或者“我聽說你在這次面試中找了關系,是這樣嗎?”有些考生一聽到這樣的題目,頓時滿頭冒汗,反問考官“你聽誰說的我找了關系?”這樣回答,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出局”。
其實壓力型題目僅僅是考官為了考察考生面對壓力環境下,能否保持冷靜沉著,以此推及考生在以后能否勝任擬任職位。所以考生遇到這種問題,一定要保持從容,按部就班的答題。遇到這類題,考生首先應該擺明自己的態度,相信這是一次“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同時向考官表明自己經過是認真復習,認真備考的,并沒有“走關系”。此外,還要說明自己對于面試結果的態度,從自身找原因,可能是由于緊張,沒有發揮出真實水平等等。
對于壓力型題目,我們答完上述內容后,已經基本達到要求。我們知道,答案沒有亮點是不能贏得考官的特別注意。怎樣才能答得出彩呢?考生不妨這樣說:感謝考官今天出了這樣的一道題給我,這也提醒了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要腳踏實地,按照規矩辦事,本著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的態度做事、做人。
看過“如何答好自我認知類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