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務員面試考題及答案
北京市公務員面試考題(一)
【考查能力】自我認知與職位匹配能力
【參考解析】
進入新的工作崗位,作為一名新入職工作人員要擺正心態,盡快熟悉并且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利用工作、生活之余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學習。困難一定是存在的,時間也是有限的,但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我們應該積極的解決。
首先,我將盡快熟悉新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權限與職責范圍。由于新到崗位,自身無論是專業技能還是工作方法也許不能馬上勝任這份工作,但這并非是避開困難,拖延時間的理由。在專業學習中掌握的方法與工作緊密結合,不斷更新實踐技巧,從而盡快熟悉新崗位。
其次,由于經驗的缺乏,新到崗位一定會存在很多困難,例如,我學習的專業領域是法學類,即將接受的工作是城市管理崗位。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也許這并非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問題。但我專業學習中所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如以實踐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處理問題時將提高我執法為民的水平,在提高城管執法形象的同時,也為城市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第三,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快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是需要我正視的問題。將自身掌握的方法應用于工作中,進而提高工作效率是重要支撐。我會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增強自身工作能力。在生活中我的興趣愛好是登山,如果有可能我會盡己所能組織一些戶外運動,邀請一些有這方面興趣的同事一起參加進來。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體魄,只有有一個好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還可以在活動中進一步與同事相處,不斷從一點一滴中向工作經驗豐富,人際關系良好的老同事學習,從而提高集體的凝聚力與榮譽感,進而利用當下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與資源盡快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
總之,我既要擺正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工作心態,又不可急于求成。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講究工作方法。只有這樣,我才能盡其所能使自身得到剛好的歷練。
北京市公務員面試考題(二)
公家車上一個抱孩子的母親上車無人讓座,司機停車7分鐘,有人讓座后才開車,引發熱議,請問你如何看?
【題目類型】綜合分析
【考查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參考解析】
公車讓座是體現社會公德、傳統美德的文明表現,然而近期在常州的公交上,抱孩子的母親卻無人讓座,司機無奈停車7分鐘,引起了廣泛爭議。有人認為,這位司機師傅做得對,這樣的司機太贊了!但也有人認為,讓不讓座是私人的事情,司機的行為是道德綁架!在我看來,我們對待這些爭議、討論應該辯證的看待。
一方面,司機的行為是出于職業道德和安全考慮,為了保證乘客的安全,避免車子的發動給孩子和母親帶來危險,從這個角度我們應該肯定司機的初衷。另一方面,司機對乘客文明素質的表示憤慨,用停車的方式警告乘客,雖然可以迫使乘客讓座,但只能算作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對于乘客文明意識和素質的提升幫助不大。類似的行為不免引起爭議,如年輕人不讓座遭到指責、大罵等現象,讓座的人感到寒心。因此,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徹底改變目前狀況,弘揚傳統美德,形成自覺讓座的風氣。
首先,觀念的轉變是核心。媒體要通過有效的宣傳,如公益廣告、提示標語等,提升公眾的文明意識;家庭、學校、單位和社會各方面要通過有效的教化,增強公眾文明出行的自覺性;公交單位要通過有效的措施,將“黃色座椅為老幼病殘孕專座”的規定落到實處。在宣傳教育中尤其需要細化內容,提高針對性、增強操作性。比如,明確要求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做到:乘車時見到老人孩子要讓座……這樣的效果可能要比空講道理好一些。
其次,轉變工作方法是關鍵。讓老人孩子等體弱者上車有座,司乘人員經過努力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比如,司乘人員要提醒乘客給老人孩子讓座,擔負起督促執行有關“專座”規定的責任;又如,安排持“老年證”者坐黃座椅,要求其他人為其讓座……俗話說,“只要有心人,萬事能辦成”,解決體弱者乘車難問題也不例外。
最后,法律約束是保障。提高社會文明水平,重塑道德感,需要制度、教育、法律多管齊下,方能見效。公民素質的提高有時須依賴法律約束的推動。盡管公交車上明確寫著請給有需要者讓座,但現實中讓座的并不是很多;常回家看看父母,本來是最起碼的親情倫理所在,但有多少人能常回家?道德失范的行為越來越多,不但帶來了道德滑坡的拷問,也體現了公民素質急需提高。因而,有必要用法律來對這些道德行為立法,并進而讓失范的道德行為回歸正常。當然道德立法可行的背后與嚴格的執法有關,有令必行,違法必究,才使得道德立法可行。
溫良恭儉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其中的“讓”,有謙讓、辭讓、推讓之意。可敬的“讓”,能給人以幫助、給人以溫暖。讓座拉近距離,互助增進友愛。讓座,把方便讓給他人,把辛苦留給自己,是高風亮節、胸懷寬廣,是弘揚美德、營造和諧。
北京市公務員面試考題(三)
新形勢下公務員要求務實、創新,請結合所報崗位和自身優勢,談談如何做到這兩點。
【考查能力】自我認知與職位匹配能力
【參考解析】
改革創新謀發展,戮力履職為民生。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公職人員,要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好相關工作。務實,就是要求作為一名公職人員在工作中,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既要講究實際情況,又要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創新,則是要求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既要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的落實并開展相關工作,又要善于打破陳規陋習,在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與業務水平。
我所報考的崗位是公安機關行政執法類。由于工作特點與性質會經常與人們群眾,尤其是一些犯罪分子打交道。這就既要發揮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又要因時因地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首先,我大學期間所就讀的是某公安院校,專業為社會治安類。除研讀本專業知識外,還學習了一系列諸如犯罪心理學等專業,使得自身專業素質不斷完善。在大三、大四期間由于專業的特殊性,我曾在上海某區公安分局下轄派出所實習。我在辦案過程中要隨時與師傅和一些經驗豐富的同事請教地理乃至氣候因素等特殊問題,進而在實習期間還聽懂了上海方言。這一語言障礙的基本消除是在學校單單學習書本知識所難以達到的。
其次,由于專業特點,在校期間還特別重視身體素質的鍛煉。在大學體能訓練的基礎上,我利用業余時間還選修了武術、泰拳等課外知識。使得身體各項機能在訓練時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原本以為社會治安類僅僅從事一些社會治安類的小案件,但在實習中參與了一次配合相關單位處理一起突發人質劫持事件,并且表現出色,得到了上級單位及相關領導的表揚和嘉獎。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即將履職的公安干警,忠誠于黨,服務于民,是我一切工作的重心所在。最終無論將我分配在哪里,人民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都將成為我畢生的追求。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勇于進取,開拓創新的在本職崗位上做好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北京市公務員面試考題(四)
某小學某班42人,卻設了52個班干部職位,除班長學委等,還有關燈的關長等,對于這種全民班干部的現象你怎么看?
【題目類型】綜合分析
【考查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參考解析】
界定“全民班干部”的利與弊,關鍵要看它的初衷,是為了迎合家長和社會的求官思維,還是從教育本義出發,為學生健康成長做出的創新和探索。因此我認為,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地加以指責,更多看到這種現象的積極意義。
一方面,“全民班干部”弱化了班干部的權力感,樹立了“權力”服務于民的責任和意識,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一個班42個小學生,卻有52個班干部,除了大家熟悉的班長、組長、課代表,還有關長、門長、領讀員……這些“班干部”有名也有實,也不會渲染學生的權力意識,相反還是對媚權、媚官思維的一種糾正。因為,“全民班干部”弱化了班干部的權力感,樹立了“權力”服務于民的責任和意識,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另一個方面,它讓孩子們找到歸屬感,增強自信心,同時讓孩子們在班干部崗位參與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人都是班干部的制度更容易在班級工作中調動大家積極性,讓每一項工作都能在學生的努力下順利完成,使班級氣氛更加活躍。應該說這對于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責任意識都是有益的。
不少人認為這是社會“官念”侵蝕校園的結果,會導致學生對權力的過度崇拜。在筆者看來,這種論調才恰恰是人們“官念”太盛的體現,是以社會復雜之腹度學生單純之心的成見和偏見。
因此,這種“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的班級管理辦法,不僅不應受到外界壓力的干擾,反而可以作為典型進行推廣。
首先,學校應該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改革和實踐的新理念,讓學生參與到班級乃至學校的管理中,對于增強學生的管理意識,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比如讓學生通過開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關工委、學生營養午餐等活動,為管理的客體,也成為管理的主體,可以增強他們的班級歸屬感和榮譽感,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社會應該用更加包容的心態對待素質教育的進步和實踐,給予更多贊許和支持。“五道杠”少年黃藝博的官味十足、童話大王鄭淵潔公開指責班干部制度是在培養漢奸、人大副教授炮轟學生會等事件,又讓民眾不得不開始反思如何給孩子們創造一片凈土。但同時應該呼吁教育專家,對待教育改的新嘗試應該更多采取理性客觀的態度,不能全盤否定,“一棒子打死”,而應該給出更多符合實際的專業意見,給學校和家長更多的正確的引導。
“全民班干部”是一個良好的教育開端,但“路漫漫其修遠兮”,老師、家長和學生都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努力,繼續思考,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
看過“北京市公務員面試考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