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含答案
海南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一)
備受關注的“陳作家篡改4名同班同學高考志愿”一案已在單縣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陳某的家長以及被篡改志愿考生小田和小許、小朱的家長均來到庭審現場。審判員周博宣判稱,陳作家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數據進行修改、刪除,后果嚴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考慮陳作家認罪態度較好,可從輕處罰。
“本院認為,被告人陳作家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數據進行修改、刪除后果嚴重,其行為已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予以確認。被告人陳作家認罪態度較好,可酌情從輕處罰。根據被告人犯罪的實事、性質、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6條第2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陳作家犯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則抵刑期一日”。
【命題模擬】
最近接連發生幾起高考志愿被篡改的事件,無論是篡改人還是被篡改人都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傷害,你對此類事件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接連發生的及其高考志愿被修改事件,雖然修改別人志愿的人受到了法律的處罰,但是給其他人造成的傷害也是無法彌補的,我們需要努力從各個方面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造成此類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方面主觀因素,以“陳作家篡改4名同班同學高考志愿”為例,之所以篡改無論是出于嫉妒報復還是好玩的心態都是法律意識淡薄,道德素質缺失的表現,沒有認清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帶來傷害,沒有認清自己所承擔的法律后果。第二方面,個人信息的泄露,支援篡改需要知道身份證號碼,初始密碼,無論是由于個人信息的不注意保護還是其他渠道的流失,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我們應該從這類事件中吸取教訓,好好防范措施。首先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關注學習成績,還應注意調節心理狀態;學校和社會也應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學生注意個人信息的保密,學校做好個人信息的維護宣傳,提高維權意識,防止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海南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二)
【面試熱點】
2016年8月,臨沂準大學生徐玉玉用生命的代價,喚起了全社會對電信詐騙問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以往大家不以為然的騷擾電話、詐騙電話背后,存在一條牽涉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巨大的黑色利益鏈,并吞噬了很多人的財富甚至生命。
【參考解析】
進入網絡互聯互通的時代,收集個人信息的方式日漸增多。網絡購物時,只要瀏覽過某一件商品,下次網站就會自動推送相關類別的商品;查閱新聞時,只要點擊過某一起事件,客戶端就會記錄下你的“喜好”,自動推薦相關的新聞。
大到買房買車、辦理銀行業務,小到餐廳就餐、醫院就診、報教育輔導班,都涉及個人信息的記錄與讀取,不可避免地要在互聯網上留下許多個人信息。然而,正因為獲取個人信息途徑十分廣泛,保護個人信息的難度越來越大,有關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及時采取監管措施,制止個人信息泄露,保護消費者利益。只有這樣,徐玉玉的悲劇才不會重演。
其實,電信詐騙的精準度和成功率不斷提高,癥結在于保護個人信息的安全防線不斷失守。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面對虎視眈眈的黑客、等待販賣牟利的信息販子,如果缺乏嚴格的保護和追責機制,公民信息就會處于“裸奔”的狀態。
對于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而言,應當建立懲處條款,從立法層面讓其承擔起保護個人信息的義務。無論公民信息泄露程度嚴重與否,都應當追根溯源,找到泄露信息的責任人。
此外,收集用戶信息的機構,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風險防御機制,如果自身并不具備保護用戶信息安全的能力,就應當將泄露的風險提前告知用戶。可以從采集環節入手治理,加重信息收集機構身上肩負的保護責任,嚴格落實有關方面的監管職責,方能從根本上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海南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三)
面試題目模擬:
10月26日,沈陽地鐵上一個女孩因來例假而未給73歲的老人讓座,遭到老人掌摑,老人還口出臟話。類似的事情屢有發生,對于此類事情,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讓座本是一種美德,可現在一部分老人利用這種美德來強迫別人讓座。這種現象屬于“道德綁架”。
10月26日,沈陽地鐵上一個女孩因來例假而未給73歲的老人讓座,遭到老人掌摑,老人還口出臟話。類似的事情屢有發生,似乎不給讓座就是冷酷無情沒有愛心,但我們常看到的是在此類事件中所謂“弱勢群體”的老人反而劍拔弩張、暴力相向。值得反思的是,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真的被拿來當作道德綁架的武器。在沈陽的這起讓座事件中,表面看起來老人是弱勢群體,是需要被讓座的對象,但女孩也是因為來例假身體不舒服才坐在了“老弱病殘孕”專座上,女孩也是病人,也是弱勢,不讓座她也不是出于惡意。“老弱病殘孕”專座從來就不只是給老人提供的,任何在生理上不方便的人都有權利就座。過分強調“弱勢群體”的權利是對其他遵從規則者的歧視與不公。
跳出這起事件,一般而言,既然是公共交通工具,那么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在投幣或持相關證件上車后,理應合法享受乘坐權利。不給讓座有時確實有當事人的個人隱情,多份理解,心平氣和交流就能解決的事情,何必情緒化罵人甚至拳腳相向呢?本讓座就是一件自愿的、發自內心意愿的個人道德行為,換言之讓座是高尚的美德,我們無法用一種符合高尚的美德的行為來要求所有人都遵循,不讓座也不該用高道德標準來譴責他。這樣做最后總的結果之后適得其反,不僅影響到我們部分年輕人的權益,也是不利于我們“讓座”這一問題的根本解決,甚至會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
形成良好的愛老敬老的氛圍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愿意看到的,也需要我們大家一起騎行鞋里作出努力:
第一、從國家層面來說,國家對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精神生活方面出個指導性的方案,比如言行舉止,社會公德。光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是不夠的,物質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沒提高。
第二、對于年輕人來說我們也應該注意自己溝通的方式。身體不適可以耐心做好解釋溝通,在言語上讓老人感受到溫暖,相信老人也會理解。
第三、公交司機也應該做好協調工作,做到更加公平、合理,保障車內秩序。
只有我們多管齊下,讓座產生的道德綁架問題才能得以緩解,也才能更加促進愛老敬老氛圍的形成。
看過“海南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