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含答案
青海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一)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于近日發布消息稱,將設置垃圾“分類、分質、分時”收運試點,促進居民源頭分類,同時將探索設置垃圾“不分類、不收集”懲戒試點。但是現實中,好多人不知道如何分類,這也成為困擾諸多小區居民的難題。在北京與上海、南京等作為全國第一批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已經“試”了16年,公眾仍不知如何分類,這份成績單確實有點難看。如何分類,怎么分類正確成了居民的小難題!那么,如何讓垃圾分類走出困局,真正著力呢?
【參考解析】
現如今,我國公眾對垃圾分類認知水平低,當然也與我們的意識有關。有些人能夠堅持垃圾分類投放,有些人不愿意,公共意識是分水嶺。垃圾分類作為一種新習慣、新素養,公眾需要在生活中不斷適應、反復習得,才能內化為一種素質,外化為一種習慣。垃圾分類普遍處于粗放狀態,分類簡單且缺乏標準指引,公眾難以準確拿捏。
再者一些地方缺少精細化的務實舉措;垃圾分類不能分在嘴上,關鍵是要落實在行動上,而這種行動應該從職能部門的轉變開始,沒有切實可行的做法,作為老百姓,也理解配合,這種理解與配合都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上,沒有自覺就沒有真正的垃圾分類,沒有自覺就沒有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社會秩序。所以當然這試點的16年還是“原地踏步走!”
后者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配套設施未及時跟進,讓垃圾分類在“最后一公里”功虧一簣。后者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配套設施未及時跟進,讓垃圾分類在“最后一公里”功虧一簣。沒有垃圾分類車的運輸,本來分類放置的垃圾被不愿意分類的人混在了一起,并且被沒有分類意識的垃圾運輸車輛混運走了,這種分類就顯得毫無作用了,這也就是垃圾分類空喊了16年的根本原因。所以居民分類,也得保障后續垃圾分類車的運輸,要不然輸在那最后一公里上,就前功盡棄!
對此,需要有關部門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立法的完善,對一些城市樂此不疲地將垃圾送到農村污染了農村生態環境。一方面,城市垃圾“上山下鄉”往往打著在農村建立垃圾填埋場的旗號進行,農村是收錢接納城市垃圾,連違規都夠不上。另一方面,退一步說,即便是城市在農村地區任性傾倒垃圾,只要垃圾中不包括危險廢物,只是生活垃圾,就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只是罰款了之。不多的上限罰款對于城市而言,根本不在乎。所以保障立法制度的完善!其次,制度的跟進,就是對違反垃圾收運、處置規定的行為,除依法給予處罰外,還應實行累計記分制度,列入“黑名單”。特別是,應積極探索垃圾資源化處理的途徑,進一步加強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環保的基礎設施等大力重點扶持。最后,提高公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水平,具體而言,有些人能夠堅持垃圾分類投放,有些人不愿意,公共意識是分水嶺。這一過程中,政府也要有所作為,引導、幫助公眾養成垃圾分類意識。公眾教育,對成年人更要對未成年人,這方面,許多城市乏善可陳。16年試點,假如一開始就從幼兒園抓起,當年的孩子如今都踏入社會了,垃圾分類意識也都深入這一代人心中了吧。保證垃圾分類成為一座城市恒久的公共政策,也要約束普通公眾,對不守規矩者進行處罰等。
青海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二)
【熱點概述】
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要堅持文化自信,其語境更為莊嚴,觀點更為鮮明,態度更為堅決,傳遞出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導思想。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
【模擬題】
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要堅持文化自信,其語境更為莊嚴,觀點更為鮮明,態度更為堅決,傳遞出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導思想。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文化自信關系到人民的生活,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是一個國家實力強大的體現,這也是多次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因。
為了傳承和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國已經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孔子學院,隨著孔子學院在全世界的不斷增多,其影響范圍也更加廣泛,可以肯定的是中華文化借助孔子學院及其他諸多實踐,已經傳遍世界。但是國內外仍然出現了些許“文化不自信”的現象,比如“文化自虐”現象。比如過分斥責本土文化及本土文化作品,大力推崇西方文化,近幾年來更為突出。再如逢年過節時影院里好萊塢大片的場次座無虛席,而國產影視作品票房卻少得可憐,甚至被一眾觀眾冷言譏諷,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對西方文化認同的傾向。
為了增強文化自信,我們需要多個方面的努力:
第一,對于傳統文化,我們應該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獨有的文化,我們應該對自身文化充滿自豪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結合起來,打造文化強國。
第二,對于外來文化,我們要采取包容的態度。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應該借鑒吸收國外的優秀文化,但同時也需注意不能毫無辨別地吸收,造成“文化入侵”的現象,影響我國本土文化的發展。
第三,增強文化自信還需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政府要積極構建書香社會,營造閱讀氛圍,廣泛開展全民閱讀;公民要響應政府的號召,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立世,文化興邦。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將傳統文化根植心中,傳承下去!
青海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三)
【熱點背景】
2016年11月,國辦印發《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從管理體制、崗位職責、人員招聘等多方面對輔警人員管理進行規范。輔警履職“出格”不能“臨時工”了事,后果由所在公安機關承擔。
意見的指向性很明顯,即為了解決實踐中輔警的法律地位不明、職責權限不清、職業保障偏低、管理使用不規范等問題,通過法治手段實現輔警的規范化治理,確保輔警依法有效發揮作用。公眾期待,通過意見的規范化管理,能夠讓輔警走出“臨時工”之殤,逐步邁向公正文明的規則之治。
【參考解析】
輔警的產生最初源于公安執法力量的不足,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彌補性的舉措漸漸擴大,以致輔警從數量到質量都出現了一些問題。而實踐中輔警的權責并不清晰,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參與執法情況比較混亂。尤其是一些部門在出現執法危機后,將責任推卸到輔警身上,降低了公眾對輔警的認同度。
很多輔警干著臟、重、累的活,但工作待遇缺乏保障,人身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等難以有效落實。有的單位聘用輔警極不規范,選人用人沒有硬標準,工資福利沒保障,有的輔警工資還沒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生活中輔警參與輔助執法時,更是面臨諸多人身權上的侵害,但卻缺乏相應的救濟機制。
針對這種問題,我們建議如下幾點:
首先,明確輔警的法律地位,實質上就是明晰其職責范圍,進而才能在程序上對其協助相關工作予以界定,規范其行為。
其次,嚴格落實“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監督原則外,還應該進一步明確,其在協助工作中的不當行為是個人行為,還是準公務行為,其相應的后果應由個人承擔,還是由相應的使用者完全承擔。
最后,從法律上明確可以為和不可為的權責界限,并輔之以公開的、可識別的操作性程序規范,才能不斷推動警務輔助隊伍正規化建設、充分發揮其警務輔助作用,在創新社會治理的同時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
看過“青海公務員面試模擬真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