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及答案
河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一)
“有企業到學校招聘20人,其中只招了一個女生”。“只限男生”“男生優先”……中國傳媒大學女生小趙說起之前在招聘會上遇到的性別歧視就十分沮喪。雖然小趙有中央媒體實習經歷,又有博士學位,但“用人單位還是最青睞男碩士,女博士的競爭力甚至不如某些名校男本科生。”小趙說,求職面試時,還會被問到婚育計劃、會否生二胎等問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6年高校畢業生765萬人,就業形勢艱巨、復雜。在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首個畢業求職季,可能承擔的兩次生育,會怎樣影響女性畢業生求職就業?女大學畢業生就業這個老問題再次受到關注。據了解,招聘中的顯性性別歧視包括:在招聘信息中注明限招男性、男性優先、已婚且育有孩子的女性優先、提高對女性的學歷要求、增加身材相貌等外在附加條件、規定幾年內不得結婚或生育等。隱性歧視則更多變,如詢問女大學生戀愛、婚育狀況、生育規劃等私人信息,強調崗位需要經常加班、男生更合適等。2014年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課題組對北京、河北、山東應屆本科畢業生展開調查,86.18%的女大學生受到過一種或多種招聘性別歧視。
【考試熱點】
當下女性就業遭遇歧視和“暗門檻”,甚至有人聲稱“女博士不如男本科”這一現象,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當下,隨著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推進,“兩個孩子的媽媽”成為女性求職者中有“優勢”的人。然而這種“優勢”背后,卻不乏對女性的“就業歧視”。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2015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使用相同背景的簡歷情況下,男生求職者接到面試邀請的次數是女生的1.42倍。在年均勞動收入等就業質量方面,女大學畢業生也明顯低于男大學畢業生,造成典型的同工不同酬現象,甚至有人聲稱“女博士不如男本科占優勢”。
這些女性求職過程中的“暗門檻”無疑對于女性是十分不公平的,從法律上講這些“暗門檻”也侵犯了女性就業的權利,侵犯了《勞動法》中的平等就業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歧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傳統觀念在作祟,在我國傳統觀念中,打理家務、照料孩子,大多默認為女性的責任,因此女性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而個人精力總是有限,女性很難做到生活和工作兩者之間的完美平衡。第二方面是企業的一心為“錢”的觀念在作祟,企業的宗旨就是利益至上,女性所需的產假有兩次,這讓企業在生產銜接和運營管理中難以掌控,造成一定的損失,如果聘請男性則避免了產假假期的問題。第三方面是相關政策法規還不明確,“歧視”本身具有感性色彩,而立法對此大多是原則性規定,缺乏明確界定、細化。如何舉證,執法主體如何認證等,這在國家法律體系中仍是空白,直接導致受害者維權難。因此,也有專家指出,就業的性別歧視實際上反映了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與女性生育成本非社會化的矛盾。
想要減少女性就業歧視,就需國家和企業共同打好保障的組合拳。國家應建立全國統一的生育保障體系,通過實現生育保險的全覆蓋,保障用人單位在招用女性上的利益平衡,同時采取配套措施,比如通過減少稅收、資金傾斜等手段激勵雇主聘用女性,約束、引導用人單位積極承擔性別平等方面的社會責任,使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地位得到保護。同時,也可借鑒一些西方經驗,比如新西蘭帶薪產假中的“薪”是由政府發放;俄羅斯產婦半薪產假中產婦所領工資40%的補貼由國家社會保險基金支付;瑞典實施“育兒假的男性配額制度”,在480天的帶薪產假中,60天是“父親產假”,不可轉讓給配偶等。相信經過多管齊下,再加上當下女性的獨立自主自強以及較好的學習背景和能力,一定可以解決當下就業歧視問題。
河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二)
【熱點背景】
4月10日,央視播出“揭秘銀行卡盜刷黑色產業鏈”調查報道,曝光目前銀行卡盜刷已經形成一個規模龐大、分工明確的地下產業鏈,不法分子通過改裝POS機、發釣魚鏈接及黑客WIFI盜取銀行卡信息,將信息批量賣出,通過木馬程序攔截銀行卡驗證碼。
央視調查報道播出后,引起了社會廣泛熱議,許多群眾表示,自己或身邊人就曾遭遇銀行卡被盜刷。有過銀行卡盜刷經歷的群眾紛紛稱去立案也是相互扯皮,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該怎么處理這種案件。在銀行卡被盜刷后來回奔走于銀行、公安局、第三方支付等各機構,不僅耗時長,維權成本也高。
不少群眾呼吁,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今天,不能一味地追求便捷而勿視安全性,金融機構風險防范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個人信息安全不能因為網絡便捷而丟失,要遏制信息盜竊,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防范銀行卡盜刷。
【預測題目】
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一條盜取銀行卡的黑色產業鏈,互聯網下的個人信息安全話題再一次擺在公眾面前,對于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會計考試剛報名,賣“答案”的就來聯系;孩子剛出生,賣奶粉的就發來信息;新房尚未交付,就有搞裝潢的來電……而現在又曝出銀行卡還在手上,卡中錢款卻莫名被盜刷的黑色產業鏈,這不禁讓我們驚訝于對方“神通廣大”,不得不面對隱私泄露泛濫的尷尬現實。可以說,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已是互聯網時代的民生剛需。
放眼全國,《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去年因個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遭受經濟損失1000元以上的,就有大約4500萬網民。不僅如此,個人信息被盜還會帶來無窮麻煩和心理陰影。比如陜西一名男子,因遭人冒用身份,“被吸毒”長達10年,出行住店處處受限;再如,濟南20多萬條嬰幼兒信息被泄,地址精確到小區門牌號,讓家長“一想到黑手可能伸向孩子就不寒而栗”.
是誰讓我們“裸奔”在商家與不法分子的視野里,讓我們的個人信息暴露在他人手中?從源頭來看,一方面是由于許多手機APP未經授權采集用戶信息,有些經營機構罔顧法律買賣用戶數據,而且新型的犯罪技術手段層出不窮,我們的信息技術防范手段明顯滯后;
另一方面,更為可怕的是“內鬼”,在過去的新聞報道中,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有電信公司人員,也有快遞公司、銀行、醫院、學校、工商局的工作人員,這些行業的工作人員是作為專業機構應該有更高的保密義務,卻往往監守自盜,讓人們對于個人信息的安全感大幅度降低。
信息安全問題所涉之廣、黑色產業鏈條之長,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莫讓信息安全成空談。事實上,我國也在積極迎接這場挑戰。從頂層設計看,中央在2014年就成立了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個人數據保護,嚴厲打擊非法泄露和出賣個人數據行為”亦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從法治層面講,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已經入刑,相關部委也出臺了不少保護政策與法規,司法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可以說,個人信息的“安全堡壘”,正在逐步加固。
當然,這種“加固”還需要提速增效。這就包括,加快相關法律條例的研究跟進、系統配套,加強相關部門的“握指成拳”協調共治,進一步明確運營商、銀行、電商等的權責,提高對信息泄密者的處罰成本,切實保障個人信息、展開依法維權。可以說,今天,要解決好個人信息的安全漏洞,已非簡單“打補丁”就能堵上,亟需系統整頓、源頭治理。
河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三)
預測題題目:
領導讓你做一次單位食堂的滿意度調查,你會怎么做?
參考答案:
食堂是單位員工一日三餐必到的場所,它關系著全體員工的生活和健康。對食堂進行滿意度調查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堂的情況,加強對食堂的管理,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食堂監管工作提供依據。
事前我會成立調查小組,設計調查問卷,安排調查分工,和食堂方面事先溝通。
我們主要調查對象是在食堂就餐的員工,如果單位人數不多,我們將全員調查,如果單位人數過多,我們將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飯菜情況:例如飯菜衛生、飯菜品種、飯菜口感、飯菜價格和份量等;二、就餐情況:例如打飯秩序、排隊時長、座位數量、師傅態度、開餐時間等;三、改進建議,此為主觀問題,可自由填寫。
其次我們要對食堂的工作人員進行訪談調查。包括食堂的領導和廚師、服務人員。訪談內容主要是食堂的管理思路,食品采購和飯制作時遵守的規范要求,一線人員的工作條件,以及對上級的意見建議等。另外我們還要對食堂進行實地參觀,對廚具設施、食品原料、清潔用品等進行檢查,并在飯菜備制的現場和飯后清理現場進行觀察。
綜合問卷和訪談、觀察的信息,我會撰寫調查報告,對食堂的滿意度做出結論,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初步的改進建議,提交領導以供決策。
看過“河南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