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及答案
廣東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一
國道路面維修致使交通不暢,交通管理部門應該及時進行管理。但是,在交通管理部門一直缺位的情況下,修路企業花錢雇請工人穿警服指揮交通,雖然一時解決了交通秩序混亂問題,但隨之而來的是,“保暢隊”執法的不專業、擅自使用警服、對交通指揮權僭越等,這也給公眾一些負面印象,必須正視并加以解決。對交通秩序的管理,是交警部門的應有職責。對于市民而言,這是交警部門應該提供的基本行政服務,對于交警部門而言,則是一種應該履行的職責。這種職責,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由民間代替執行。即便是在有志愿者參與的情況下,志愿者也只能是輔助,而不是站在“舞臺”中間成為主角。
好心辦了違法事,企業顯然有錯在先,但又不能全怪企業的“無知”,根本錯誤還在于交警部門在面對修路時的不及時、履職的不敏感。歸根到底,當真交警不現身時,假交警上位,犯再大錯誤,也是對真交警部門缺位的諷刺,這種諷刺足夠讓人回味。
“保暢隊”顯然不應該再繼續下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警察制服和警用標志屬于人民警察依法行使權力專用,非法持有、使用人民警察制服和標志的,屬違法行為,該單位及涉事人員可能面臨相應處罰。當“保暢隊”在制裁后退出指揮舞臺時,真交警何時上崗,以及對交警缺位的問責更需要得到落實。
真交警缺位當問責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更大的問題還在于,當交警部門明知存在“假冒”交警指揮交通行為而不制止時,交警部門的行為就是更大的瀆職。倘若出了交通事故,引發交通秩序大混亂,交警部門的責任可能還會更大。
一個蘿卜一個坑,真交警保證交通秩序良好是盡責之舉。當不管是“保暢隊”收獲行人贊譽還是質疑,對于真正的交警部門都是一個尖銳的提醒。只有及時掌握交警履職要求,真正站到交通管理第一線,交警部門才能實現自身價值,贏得公眾稱贊,反之,則會受到群眾的質疑和批評。“保暢隊”的出現就是一面最好的鏡子,值得交警部門反思。
廣東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二
一、背景鏈接
日前,江蘇常州有一間廁所“紅”了。與一般廁所不一樣的是,這間廁所的男女標志分別是漢字“凸”和“凹”,因此一些人戲稱為“史上最污廁所”。記者了解到,廁所建成三四年來一直存在爭議,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二、熱點解析
以“凸”和“凹”分別作為男女廁所的標志,從世俗眼光看,的確會讓一些成年人“會心一笑”。但是,這種標志的告知效率并不高,對一些未領會其中“深意”的人,標志就很可能起誤導作用。而對于未成年人來說,這也不是一種恰當的方式。如果孩子不理解,成年人又該如何向他們解釋其中深意?
類似現象首先是一種公共語言(包括文字語言和圖像語言等)的失范,也是公共語言粗鄙化的表現。不只是這類不倫不類的公共符號,諸如錯誤的英文路牌、“最狠安全標語”等都可以視作是同一種現象。它缺乏公共語言的嚴肅性,使其喪失了準確性和美感。
在公共部門正式發布的通告中,也不時出現這類讓人感到驚詫的“創新”。本月初,陜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一組失信“老賴”的信息,其中一張“老賴”照片是小學生畢業照。榆林中院隨后回應稱:名單中的小學生照片系失信被執行人本人早年所照。由于查不到其第二代身份證信息和其他近照,暫采用了戶籍系統里的唯一能查到的這張照片。
網友指責這一做法不夠嚴謹,直接理由是這樣很難達到曝光的目的。事實確實如此,不過在我看來,其更大的危害在于其過于輕率,有悖于公布失信執行人名單應有的嚴肅性。同樣,一塊出現錯別字的路牌,一個“污”的廁所標識,也讓人感到對公共語言應有的敬畏都蕩然無存了。
這種“不講究”的心理和行為,在當前社會管理和治理中并不少見,大到一座豆腐渣工程,小到一條斷頭的盲道等等,都是如此。如果類似行為多出自公共部門之手,更須引起重視。它暴露的是一個社會“粗糙”的面子和“粗放”的里子,對應的便是精細、精致、標準化、文明化的缺失。它們看似與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甚相關,但不容忽視的是,任何社會的文化氛圍與文明程度,最終是由具體的載體來展示與塑造的。一個社會如果能有準確無誤、人性化的路牌,嚴謹而得體的公告、標識,自然能體現出更高的文明水準。
公共語言是否精確、講究,關鍵還是要看發布者對“人”的尊重夠不夠。倘若事先就考慮到某種標識會給人帶來認知困難,甚至讓人產生被“冒犯”的尷尬與反感,恐怕就不會將“惡搞”當創新了。所謂社會的粗鄙化,其特點之一就是各行為方已經不在乎或不太在乎受眾的看法,變得“隨心所欲”,似乎一切都能以“創新”之名加以解釋。殊不知,這類缺乏敬畏和邊界意識的公共語言,帶來的是對整個社會人尊嚴的矮化。雖然這次的“凸”“凹”廁所標識,只是店家私人所為,但公共部門應該帶頭抵制這種粗鄙化。
作家馮驥才曾在全國兩會上表示,要“警惕中華文化的粗鄙化”。他這是從宏觀上來提出這一問題。不講究的“公共空間”,被“污染”的公共語言,本身就是社會文化粗鄙化的一部分。當每一個行業,特別是公共部門能夠以身示范,確保每一塊路牌、每一個公共通告都精確、得體,公共氛圍自然就更文明了。
廣東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三
【熱點概述】
2016年,據教育部最新數據,2015年中國輸出了留學生52.37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0.91萬人。他們中,有些人從選擇出國到回國就業,都是遵從父母的安排,留學費用沒少花,用人單位對海歸的要求卻越來越高,而起薪也不再是想象中那么體面。
【點評】
近年來,在留學潮熱而不退的大背景下,海歸就業問題一度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由于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國內用人單位招聘機制的不斷革新,部分海歸就業陷入了尷尬局面。
其實,相比以往出國留學、學成歸國的令人羨慕的場面,近年來,出國留學已失去了當年的熱捧局面,甚至成為了某些人投機取巧的工具。在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看來,出國留學能達到投機取巧的目的。以一年制授課型碩士為例,別人要花兩三年的時間拿到的學位你花一年就拿到了,其學術“含金量”難免會引發用人單位的質疑。
更為重要的是,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更加看重求職者的真才實學和實際工作能力,也更注重控制用人成本,這使得一些“魚龍混雜”的海歸們在動輒數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高額留學費用下,很難接受“不夠體面”的月薪,不免讓自己和家人都感受到失落和挫敗。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海歸就業難”從某種意義上是用人單位更加理性、務實的產物,他們不再迷戀“海歸”的標簽,而是更加看重求職者的真才實學。而根本原因,則歸咎于出國留學的功能異化,海歸的社會聲譽不斷下降甚至已經“污名化”。在功利和算計的裹挾下,出國留學成為了一種“洗白學歷”、“貼金”的做法,致使留學生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這才造成了“自辱其名”的尷尬現狀。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只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在“海歸”符號價值不斷下降的今天,海歸要想“贏得尊重、發揮作用、實現價值”,顯然不能依靠身份標簽,而是要靠實力說話。那種“根底淺”“腹中空”的海歸,“高投入低收益”看似偶然,實則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