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
鄉鎮公務員面試題一
目前,很多社區中居民關系冷漠,鄰里之間互相不認識,對此,你怎么看?
【解析】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是現在鄰里之間關系冷漠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影響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的建設,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從居民、社區、社會三方面去解決這個問題。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首先,是因為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居民沒有閑暇的時間做這方面的溝通和交流,甚至有很多居民認為日常生活里有同學、同事、好友,沒有跟鄰居交往的必要,由于鄰里之間相互不了解,在交往的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和矛盾;其次,對于現在的社會來講,社會風氣不正,人與人之間不信任,出現了很多熟人反目成仇的案例,而媒體也對這樣的問題沒有正確地進行報道或引導,導致居民從心里本能地排斥這種交往;最后,作為居民生活的主要載體,我國社區處在起步階段,工作任務相對比較重,這就使得社區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礎建設上,忽略了人文建設。
時代在變化,我們永遠回不到傳統的鄰里關系,我們既要看到鄰里關系日漸疏遠的現實,也要看到城市化、現代化為構建新型鄰里關系提供的內在動力與客觀需求,比如買房子時樓道、小區綠地等就是公共生活的空間,是公共的財產,每一個業主都是公共財產的所有者,物業管理是大家享受的有償服務;再如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左鄰右舍用的是同一根電纜電線、同一個暖氣管道,鄰里間成了新的共同體的成員,這就意味著要構建新型的鄰里關系。
為了更好地營造鄰里關系,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應加大思想宣傳,多宣傳鄰里互相的重要性,以及社區中鄰里互相幫助的事跡,樹立居民正確的思想,鼓勵社區居民自治;第二,定期地組織社區活動,比如健身活動、興趣愛好活動等等,除此之外,也可以由社區牽頭,根據居民的情況,結成一幫一對子;第三,社區應該建立論壇、QQ群,及時發現社區居民的訴求和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鄉鎮公務員面試題二
【熱點背景】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因為發現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然而,屠呦呦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__”前的歷史條件所致,但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因此,社會大眾紛紛議論這位“三無”科學家卻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模擬試題】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科學獎項——諾貝爾獎,卻是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的“三無”科學家。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不僅給推動了世界醫學界的進步和發展,也通過青蒿素的研發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她特殊的背景身份也引起大眾的關注,其中也暴露出我國在科技管理、院士制度、以及科技工作制度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之所產生這樣的尷尬局面,其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現行的科技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弊端。科研項目政出多門、申請程序過于復雜繁瑣、評估考核過于頻繁,導致科研人員把大量精力耗費在申請項目、應付檢查上。考評機制上過分量化,許多單位還把論文與獎金、晉升等掛鉤,致使科研人員很難專心研究。
另一方面,我國院士制度在考核、評定等諸多方面存在漏洞。各高校校長和行政官員每年都爭先恐后評選院士,有些人雖涉嫌學術造假而屢遭檢舉卻依然穩坐院士的寶座,這就阻礙了那些真正有實力的研究人員當選。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屠呦呦”式的尷尬境地,更應多措并舉:其一,中科院等部門加強自律,遏制腐敗和不正之風,嚴格遵守院士章程和程序進行評選,在必要時也需要紀檢部門的介入和監督;其二,完善院士選拔、考評、管理機制,切斷院士評選背后的利益鏈條,回歸求真務實的研究本質,將院士頭銜還原為一種科學榮譽。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提高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是必要的手段,這也關乎中國在世界上的科研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因此,需要通過科研體制的改革激發科研人員的活力,讓未來的“屠呦呦們”沒有遺憾,讓那些真正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和尊重。
鄉鎮公務員面試題三
【熱點背景】
自2015年入冬以來,上海兒科門診爆棚現象普遍,以新華醫院為例,在入冬的兩周內,新華醫院兒童就診人數增加了近20%,排隊4—6小時成為常態,甚至連綜合性醫院的兒科門診排隊也至少2個小時,對此,你怎么看?
【分析】
孩子是全家人的心頭肉,一旦孩子不舒服,就會牽動一家人的神經,上海新華醫院等兒科門診爆棚,就醫等待時間較長,充分反映出兒科醫療資源的短缺性。
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天氣因素影響:入冬以來,上海霧霾天氣頻發,由于小孩的呼吸道官腔比較狹小,呼吸道粘膜的防護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與成人相比,霧霾天氣對小孩的呼吸道刺激更大,也就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機會。二是家長對就醫存在誤區,有些孩子病情不重,家長也希望打點滴趕快好,造成扎推去醫院就醫的現象。最后,我國兒科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醫療資源相對小城市豐富,再加上上海人口壓力較大,從而無形中增加了去兒科門診就醫的數量。三是兒科醫生較為缺乏。我國目前兒科醫生缺乏已是普遍現象,兒科是門“啞科”,患兒不能自述,而家長對病情描述不準確,從而造成兒科醫生壓力大風險高,相對其他科室收入少,再加上國家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取消了兒科專業,從而造成兒科人才培養存在后繼乏人現象,由于多數醫學院校兒科專業停招,十多年來中國兒科醫生僅增加了5000名,中國每千名兒童擁有醫生數僅為0.26名,而美國每千名兒童擁有醫生數為1.6名。而隨著全面二孩放開,這種供不應求現象會愈演愈烈。這是造成兒科門診爆棚的主要原因。
緩解兒科門診爆棚現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從各個方面去完善,逐步推行,進行解決,一方面醫院可以在就醫高峰期,招募夜間志愿者,主要負責在急診幫助患兒及家長了解就醫過程,疏導擁擠的人群,引導家長盡量減少排隊,包括如何使用一站式自主服務機等。減少醫生去處理因為家長在排隊過程中產生焦躁心情及矛盾糾紛的時間,讓醫生能夠在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中從醫,減少外部干擾,提高醫生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作為家長自身來講,要有一定的醫學常識,一般的感冒發燒不要著急去醫院,要意識到生病是一個過程,病原排出去肯定需要一段時間。不要一發熱就忙亂,小孩子的精神很重要,精神萎靡,不管什么病都要檢查。如果活蹦亂跳,發一點熱也不要緊。讓病情緊急的孩子先看病,同時也能給堅守在崗位上的兒科醫生多一點寬容,要理解兒科醫生的不易。
最后,政府在進一步加大環境重視度和改革力度的同時,應該加強對兒科醫生短缺的重視度,采取激勵措施,引導更多的大學生愿意從事兒科,提高兒科醫生待遇,改變兒科醫生“留不住”的社會現象等,引導更多的人愿意從事兒科,同時,合理引導及調整大中小城市兒科資源,減少大城市兒科壓力,從兒科人才資源配置上來緩解目前以及將來存在的兒科醫生短缺的現狀。
看過“鄉鎮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