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附答案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早有人斷言,得三、四、五線城市得票房,“國產電影要看小鎮青年臉色”。據相關調查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三、四、五線城市票房增幅明顯,三線城市較去年則增長65.8%,但最大增長則為四線及以下城市,達104.97%。可見,小鎮青年雖然被很多人認為在“主流”市場之外,但他們對電影票房的貢獻不容忽視;他們的品位或口味,也影響著電影產業的內容和制作。
目前,我國城鎮差距仍很明顯,但鴻溝正在逐漸得以填補。在信息和資源共享時代,對于生活在小城鎮的青年來說,口袋富起來了,腦袋也想富起來;解決了口腹之欲,還想大飽眼福。可以說,他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不斷被喚醒。從搬起小凳子到村頭看露天電影,到買票走進豪華電影院;從盼星星盼月亮一年看不上幾部電影,到最新的國內外大片同步上映……電影的變遷沉淀著基層民眾的心靈河床,改變著小鎮青年的審美觀,甚至見證著他們的文化成長過程。
在某種程度上,小鎮青年是被長期忽視的文化消費群體。面對這個龐大而生動的群體,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產品,既需要向小城輻射文化魅力,也需要尊重他們的趣味。電影技術再先進,如果不接地氣,就可能水土不服;投資再高,如果缺乏穿透力,就難以滲入基層的文化肌理。當然,正如老藝術家呂中所稱,“觀眾是需要好好引導的,而不是一味去迎合”。別高估了庸俗的力量,也別低估了小鎮青年的審美能力。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近日,某市交警在查處車輛違停時,把路邊一排違停車輛全部都貼上了罰單,其中包括一輛違停的警車。但有細心的市民發現,這貼在警車上的罰單是一張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空白罰單,是演戲給老百姓看的。
北京市交通委發布,2016年將研究試點征收擁堵費,并針對小客車、機動車實施更加嚴格的限行措施。通過停車綜合治理等措施,緩解首都擁堵。北京正在推進市場化的措施,用經濟手段來調節機動車的使用。作為一種市場化的手段,擁堵費也是北京正在考慮的一種緩堵措施。
對警車一視同仁的開違章罰單,本是公平公正執法的一種體現,但開具一張毫無法律效力的空白罰單,卻讓人不得不質疑這背后的公正性了,其敷衍的是百姓,失去的卻可能是政府的公信力。
某市交警的這一做法,背離了其本職,是選擇性執法,更是對“嚴格執法”的一種無視。對于百姓而言,這種選擇性執法,讓百姓感受到的是一種執法的不公正,甚至是對法律的進一步質疑,勢必會使百姓對執法人員失去信賴,最終政府與百姓漸行漸遠。
要消除此類現象,具體建議如下:
一、要強化法治宣傳,形成自上而下的法治思維,轉變過往人治思想,避免一些權力的異化使用。
二、要完善政府內部的監管體系,設立單獨的監管部門,避免“利益鏈”的產生。
三、要加強懲處機制的完善,明確執法的目的是維護社會的穩定,任何人或部門違法都要嚴肅處理。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熱點背景】
近日,一個名為“微信大數據”的活動頁面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不少網友貼出了包括自己加入微信的時間、發送頭條微信的時間、第一個朋友、2015年共發布多少微信、共收到多少紅包、發出多少紅包、收獲多少個點贊等詳細數據信息。
不少網友覺得這個2015年微信大數據非常有紀念價值,不過就在當天下午,有不少網友紛紛發布消息,稱該活動網址可能會盜取微信賬號信息,一位網友發布消息稱“這個網址千萬不要進,馬上把支付寶的錢轉出去,已經有人被盜”,并稱“進去(網頁)的時候速度很慢,已經在盜取資料了”。
該消息傳出之后,造成不少網友恐慌,扎堆提現微信零錢以及取消銀行卡和微信的關聯。甚至有網友發現因為系統零錢提現用戶過多,導致無法提現,造成恐慌加劇。
不過當晚,騰訊微信事業群總監、風控總監鄭立鵬親自發了一條自己的微信大數據,辟謠盜號是謠言,請放心分享。
【題目預測】
大數據時代,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充斥著真真假假的盜號軟件讓大家煩不勝煩,對此你怎么看?
【解讀】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大數據”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術語了,它的威力已無所不在,牛津大學教授維克多·梅耶-舍恩伯格在其新書《大數據》中說,這是一場“革命”,將對各行各業帶來深刻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但同時它也引發“數據暴政”的擔憂。
可以說,“數據”被捧為21世紀新型“石油”或“黃金”。一些統計學家、物理學家和所謂的數據科學家服務于大數據應用程序開發公司,通過對消費者日常的數據分析,就能從單條信息發現信息間關聯,對零售業極為有用,可以避免發貨出錯,最大限度降低庫存成本。而且能知道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行為偏好等等,為商家提供精準的消費預測。
可以說,“大數據”應用程序魅力就在于其個性化的服務。比如,如果有人在“朋友圈”上表示“喜歡”某款牛仔褲,當他下次進入該店鋪時,就可能收到店主給他發送的同品牌牛仔褲的打折信息。看起來,這對零售商和消費者都有好處,但實際上,也給我們帶來了安全隱患——各類“盜號鏈接”或者“疑似盜號鏈接”,讓人防不勝防,大數據時代,誰來保護我們的信息著實讓人擔憂。
為消除人們顧慮,許多公司強調他們收集、儲存、分析數據都是“匿名”的,但事實上可能并非如此。每個人有自己的行動模式,換句話說,你留下的信息越多,那可供分析的數據越多,就越不可能保持“匿名”。出售盜用他人的個人信息已經變成了一些人的牟利手段,近年來,從天涯、淘寶、漢庭到12306官網,大規模的信息泄露頻發,每一起事件的發生加劇了社會對網絡信息安全的擔憂。而個人信息泄露除了通過一些社會組織流出之外,還有一些不法商家或個人通過問卷調查、網絡注冊、會員登記等方式獲取,甚至微信各類測試火爆的背后,有一些測試就有搜集個人信息的嫌疑。從不少媒體已經曝光的情況中可以發現,就醫、求職、買車、買房、買保險,或辦理各種會員卡時,填寫的個人信息都有可能被泄露。
但是,比起信息發展的速度,與其相應的制度規制卻并未完善、細化。一方面亟須培養個人信息的自我保護意識,判斷哪些屬于不應“留痕”的個人信息;另一方面企業在收集、索取個人信息時也應自覺自律,培養合法使用個人信息的法律意識。除此之外,消費者還可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維護自身權益。
看過“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