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附答案
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對于“庸官”與“懶官”,你怎么看?
【點評】
“庸官”與“懶官”是有區別的,前者是不能為,后者是不想為或不敢為。但無論庸還是懶,都傷害公共服務品質,有負納稅人的供養。提高“為官不為”的成本,對“庸官懶官”說“不”是必須的。
基于“庸官”和“懶官”的不同,治理也可以有所區別——“庸官”上位根本就是一個錯誤,“不能為”就不該給位子。在公眾看來,行政改革就要做到“能上能下”,理順退出機制。對于“懶官”,則要“抽懶筋”——通過常態化的、剛性的約束,去掉他們的懶勁和惰性。同時,還要“擰發條”,給他們鼓勁,讓他們精神飽滿、干勁十足,敢干事、能干事、干好事。
另外,一些官員之所以采取“保守療法”,就是擔心做多錯多、動輒得咎,所以也要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給有心干事的官員創造較為寬容的政治氛圍。只要不是出于主觀故意,出點小問題也可當作“交學費”。在此基礎上,還要形成正面激勵機制,增進官員的干事收益。保障這一點,一是要完善考評機制,客觀、公正、民主地評價官員的能力、素質和績效;二是要建立與考評機制聯動的激勵機制,物質待遇上“多勞多得”,政治待遇讓“能者上”。總之,獎懲并用,方能根治慵懶。
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最近,涼山州金陽縣出臺了《金陽縣人民政府關于遏制婚喪事宜高額禮金和鋪張浪費之風的實施細則(試行)》文件,以10條剛性規定遏制婚喪高額禮金和鋪張浪費之風,比如:婚嫁禮金總額不超過6萬元;婚嫁中送親接親車輛不得超過6輛;喪葬活動中親屬一方奔喪車輛不得超過5輛……包括普通群眾都得遵照執行。
【題目預測】
對于政府通過強行性文件規定遏制高額禮金的行為,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有道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全面依法治國時代尤應如此。民眾宴請事宜純屬私權范疇,屬于“我的家務我做主”,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干涉。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種種弊端不容置疑,政府倡導簡樸、節儉的民風不但無可厚非而且很有必要,但應該以宣傳、教育、示范等方式引導群眾移風易俗,而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予以強制,這一點社會各界不缺共識。
政府出臺紅頭文件規定強制性標準以及“違規”處罰辦法,雖然政策初衷的善意毋庸置疑,但不等于就可以不守法律邊界,直接將手伸向民眾的餐桌。
極少數地方之所以熱衷以紅頭文件管老百姓家事,首先是依法治理理念沒有確立的體現,有些官員沒有搞清公權與私權的界限;同時也是一種懶政思維的表現,有些官員不愿意、沒耐心做過細的基層工作,指望借助行政權力立竿見影、一勞永逸。這些思想認識若不轉變,不但執行效果要打折,而且難免一陣風之后再反彈,治標不治本。
事實上,類似規模不超69桌、花費不超6萬元、用車不超6輛、殺豬不超10頭,制訂標準的依據是什么?又該由誰來監督、如何監督到位?本人以為,這些問題,既無可操作性、又欠缺執行力的紅頭文件,到頭來只會徒具觀賞價值,淪為擺設罷了。對于一些民間陋習,政府不妨倡導,卻無權干涉,當然,也沒必要干涉。
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到浙江舟山考察調研,在同舟山定海區新建社區村民座談時,群眾紛紛給村干部帶領大家致富點贊。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好不好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老百姓說了算”。習這簡單的一句話,再次傳遞百姓“口碑” 是評判干部的真正標準,是檢驗干部好壞的“試金石”,可以說,百姓的“口碑”決定著領導干部的政績。
【命題預測】
近日,在下機構考察時談到:“干部好不好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老百姓說了算。” 針對這句話你怎么看?。
【思路解析】
這是一道觀點類的綜合分析能力題目,明確了干部評價的標準由誰來定,通過聯系現實社會背景,凸顯分析這樣期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在日后明確如何讓老百姓的發言權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答案】
在基層考察調研時著力強調“群眾說了算”的干部評價標準,對于地方各級干部來說,這是一種形勢倒逼,更是一種明確信號。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百姓心為心,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真正做到為官有為,實干有為。
在過去部分地方、部分領導干部存在著“唯上不唯下”的現象,過分重視上級領導輕視基層群眾,群眾的發言權沒有得到全面的發揮,群眾的心聲被埋沒。部分領導干部對群眾訴求置之不理,究其原因是老百姓對干部的考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句話明確了領導干部的考評依據,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領導干部必然要以“公仆”的姿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黨員干部的“服務質量”如何,老百姓最有發言權。沒有監督的權力,最易產生權力任性與權力腐敗,百姓作為對領導干部最直接的監督力量,能夠清晰、明確地看到他們為百姓做了哪些事兒,哪些是實干的,哪些是“面子”上的。正所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領導干部怎么樣,百姓可謂一目了然。在百姓“雪亮”的目光監督下,是你想任性也無路為之,更何況是百姓口碑不過關,必然會“前途未卜”。
而我們的干部要成為百姓口中的好干部,實現基層群眾對領導干部的考評影響,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多聽群眾意見,能及時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急難盼怨問題,立足本職崗位積極謀劃,站在群眾立場分析解決問題。要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努力地使我們制定和實施的各項方針政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利益,切實解決好廣大群眾的民生難題。
其次,領導干部要走訪調研,主動傾聽民聲是一方面,同時也要加強制度建設,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多讓群眾參與其中,汲取群眾智慧,以公開透明贏得群眾信任,打造“陽光型”干部。通過創新基層民主方式,發揮民間組織作用,建立陽光政務平臺征集網民意見等方式,擴大公民參與、暢通表達渠道。
最后,也是要多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展示工作亮點,面對干得好、能力強,群眾自然會給出高分,而面對工作無所作為,不求上進的慵懶散干部,群眾只會給予差評。
綜上所述,要更好的運用百姓“口碑”這塊試金石,從制度上規定百姓“口碑”的分量,在干部考核任免時,要多聽聽百姓的聲音,百姓評價不好的干部就不應考慮。要建立“下崗”機制,百姓口碑不好的領導干部,就應下崗。干部好不好,百姓說了算,百姓“口碑”好,干部才是真的好。如此,才是讓更多為民辦事的官員服務大眾。
看過“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