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一
【題目預測】
江西游客在景區內依依不舍親吻蛇,吻后放生了數百條蛇,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古語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很多有信仰的人會多多少少去放生來挽救生靈,殊不知錯誤的放生其實是“殺生”,希望當事人一定要長遠考慮切不可好心辦壞事,林業部門也要加大力度宣傳,普及放生知識,不可“任性”放生。
此次梅嶺放生的幾百條蛇,據當地林業部門介紹是菜花蛇,無毒性。但是試問天生對蛇有恐懼的人絕不是少數,別說看到蛇,想到蛇在爬行、沖你吐著舌頭都會頭皮發麻,那么如果是幾百條蛇一起出現會是怎樣的場景,如果走在景區的路上欣賞著美景,突然從頭上掉下一條蛇,想必會嚇到魂飛魄散,那么多余景區的經營也會受到影響。與此同時,專家從蛇的情況看,應該是養殖戶養殖的蛇,他們從被飼養狀態到野外生活肯定也會不適應,最終怕是會導致他們大量死亡;相反,如果他們生存了下來,大量的蛇捕捉獵物,更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破壞原有平衡的生物鏈。倘若是外來物種將更要引起重視,綠葫蘆的引入能夠讓池塘、河流幾日內變成無其他生命存在的死水;中國鯉魚能夠馳騁美國河流每天天敵等案例都足夠讓我們震撼并謹慎行事。
對于此事,林業部門、動物保護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將蛇捉捕并送到合適地點,同時也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教育引導;為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林業等部門要加大力度宣傳放生的注意事項,以及可以放生的物種進行規范并公布,讓有愛心、有信仰的人不至于“好心辦壞事”。再此基礎上,我們更應該看到,民眾對于生物鏈及動物的關愛和保護還是欠缺的,大自然并不是只有人類,人與動物、植物和諧共存才是美好的大自然,這種意識和知識要在全社會形成氛圍,從小教育,才能夠擁有真正的生態意識。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二
【熱點事件】
為了進一步提高群眾安全、文明出行意識,日前,“府谷交警”微信公眾號發出《曝光府谷城區交通違法大頭貼,看看有沒有你!》系列文章,用“大頭貼”和“大號牌”曝光府谷城區交通違法行為。由府谷交警大隊宣傳民警“龍Sir”利用制圖軟件將城區抓拍到的機動車闖紅燈、逆向行駛、違法掉頭,非機動車駛入機動車道、闖紅燈,行人亂穿馬路翻越護欄等交通違法行為,制作成“大頭貼”,并配上搞笑的表情與詼諧的網絡語言,這種趣味性曝光得到了大家的稱贊。
【命題預測】
對于某地交警將民眾的交通違法行為制作成“大頭貼”并配上搞笑的表情與詼諧的網絡語言來進行曝光的做法,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對于屢禁不止的交通違法行為,相關監管部門也是為此而操碎了心,某地交警現在別出心裁,將民眾的交通違法行為制作成大頭貼的方式進行曝光,在監管形式上無疑又是一種創新之舉,對于民眾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值得點贊。
交通行為的文明與否,是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建設交通文明,是全社會所必需,乃每個公民之責任。交通安全,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然而,相當一部分人卻缺乏交通規則意識,不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從而給自己也給他人帶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患。相關管理部門也一直在呼吁大家遵守交通法律法規,同時也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對這些行為進行監管,但民眾的違法交通行為還是屢禁不止。為此,某地交警別出心裁,將民眾的違法交通行為制作成大頭貼的方式,并附上搞笑的表情和詼諧的網絡語言發布出來,著實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一來這種形式確實是一種監管創新之舉,相較那種過于嚴肅和說教的宣傳標語來講,這些大頭貼的形象生動在帶給大家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充分突出了法律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普及了交通安全常識的同時也讓大家從中體會到監管部門的良苦用心,對于那些有一定悟性的民眾來講,也可以達到使其進一步認識到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并積極守法踐行;另一方面,這種做法將大家的交通違法行為通過大頭貼的方式發布出來,也讓當事者深感慚愧,畢竟我們國人還是很在乎面子的,而且這些表情包都是通過網絡的途徑進行傳播,大家一傳十十傳百,極大地擴大了宣傳覆蓋面,從而使得當事人以后也不敢再犯。所以這種方式如果運用得當,從很大程度上,確實可以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保持道路交通安全暢通,保障民眾的出行安全,積極倡導民眾遵守交通法律法規,是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且這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們進行長期的努力。因此,要想更好地達到人人遵守交通規則,創建和諧文明的交通環境,我們仍然任重而道遠。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廣泛深入宣傳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規,提升道理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在人民心目中的關注程度和地位。第二,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依法行政的力度,尤其是進行行政處罰時能達到處罰和教育的目的。第三,立法部門也要積極研討目前社會廣泛存在的“中國式過馬路”等各種“中國式”的交通問題,并盡快出臺進一步的監管法律,從而為執法部門加強執法提供法律保障。最后,我們廣大民眾也要從自身做起,積極爭做遵守交通法規的好公民。
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三
熱點背景:
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搜索》中,女主角在獲知自己罹患癌癥后上了一輛公交車,心靈受到沖擊的她拒絕給老大爺讓座而引發乘客的指責,被記者報道后,從而引發了一場社會大搜索,集體討伐她的道德淪喪,在公眾指責和病魔降臨的雙重打擊下,她最后選擇了自殺。本來只是一次不涉及性命的讓座,在烏合之眾的語言暴力下,女主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尊重老人,給老人讓座,是需要人們真正從內心認同、慢慢成為習慣的美德。而且被讓座并不只是老人的特權,是給所有有需要的人。
面試題目預測:
10月26日,沈陽地鐵上一個女孩因來例假而未給73歲的老人讓座,遭到老人掌摑,老人還口出臟話。類似的事情屢有發生,對于此類事情,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讓座本是一種美德,可現在一部分老人利用這種美德來強迫別人讓座。這種現象屬于“道德綁架”。
10月26日,沈陽地鐵上一個女孩因來例假而未給73歲的老人讓座,遭到老人掌摑,老人還口出臟話。類似的事情屢有發生,似乎不給讓座就是冷酷無情沒有愛心,但我們常看到的是在此類事件中所謂“弱勢群體”的老人反而劍拔弩張、暴力相向。值得反思的是,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真的被拿來當作道德綁架的武器。在沈陽的這起讓座事件中,表面看起來老人是弱勢群體,是需要被讓座的對象,但女孩也是因為來例假身體不舒服才坐在了“老弱病殘孕”專座上,女孩也是病人,也是弱勢,不讓座她也不是出于惡意。“老弱病殘孕”專座從來就不只是給老人提供的,任何在生理上不方便的人都有權利就座。過分強調“弱勢群體”的權利是對其他遵從規則者的歧視與不公。
跳出這起事件,一般而言,既然是公共交通工具,那么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在投幣或持相關證件上車后,理應合法享受乘坐權利。不給讓座有時確實有當事人的個人隱情,多份理解,心平氣和交流就能解決的事情,何必情緒化罵人甚至拳腳相向呢?本讓座就是一件自愿的、發自內心意愿的個人道德行為,換言之讓座是高尚的美德,我們無法用一種符合高尚的美德的行為來要求所有人都遵循,不讓座也不該用高道德標準來譴責他。這樣做最后總的結果之后適得其反,不僅影響到我們部分年輕人的權益,也是不利于我們“讓座”這一問題的根本解決,甚至會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
形成良好的愛老敬老的氛圍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愿意看到的,也需要我們大家一起騎行鞋里作出努力:
第一、從國家層面來說,國家對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精神生活方面出個指導性的方案,比如言行舉止,社會公德。光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是不夠的,物質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沒提高。
第二、對于年輕人來說我們也應該注意自己溝通的方式。身體不適可以耐心做好解釋溝通,在言語上讓老人感受到溫暖,相信老人也會理解。
第三、公交司機也應該做好協調工作,做到更加公平、合理,保障車內秩序。
只有我們多管齊下,讓座產生的道德綁架問題才能得以緩解,也才能更加促進愛老敬老氛圍的形成。
看過“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