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
廣東公務員面試題目一
近日,某市交警在查處車輛違停時,把路邊一排違停車輛全部都貼上了罰單,其中包括一輛違停的警車。但有細心的市民發現,這貼在警車上的罰單是一張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空白罰單,是演戲給老百姓看的。
【解析】
北京市交通委發布,2016年將研究試點征收擁堵費,并針對小客車、機動車實施更加嚴格的限行措施。通過停車綜合治理等措施,緩解首都擁堵。北京正在推進市場化的措施,用經濟手段來調節機動車的使用。作為一種市場化的手段,擁堵費也是北京正在考慮的一種緩堵措施。
對警車一視同仁的開違章罰單,本是公平公正執法的一種體現,但開具一張毫無法律效力的空白罰單,卻讓人不得不質疑這背后的公正性了,其敷衍的是百姓,失去的卻可能是政府的公信力。
某市交警的這一做法,背離了其本職,是選擇性執法,更是對“嚴格執法”的一種無視。對于百姓而言,這種選擇性執法,讓百姓感受到的是一種執法的不公正,甚至是對法律的進一步質疑,勢必會使百姓對執法人員失去信賴,最終政府與百姓漸行漸遠。
要消除此類現象,具體建議如下:
一、要強化法治宣傳,形成自上而下的法治思維,轉變過往人治思想,避免一些權力的異化使用。
二、要完善政府內部的監管體系,設立單獨的監管部門,避免“利益鏈”的產生。
三、要加強懲處機制的完善,明確執法的目的是維護社會的穩定,任何人或部門違法都要嚴肅處理。
廣東公務員面試題目二
【背景概述】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宋英輝說,中國留守兒童的規模說法不一,從6100萬到6800萬都有,而6000多萬留守兒童加上3600多萬的流動未成年人,總數約1億,占中國3億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國3個未成年人中就有一個處于留守或流動狀態,對國家治理、社會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
【時評】
這些年來,無論是政府的幫扶政策,還是社會的公益活動,關愛留守兒童越來越精準化、精細化。今年年初,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翔實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一人一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施策”,把“精準”固化為制度原則。而從“三元免費午餐”致力于身體健康,到“上學路上”“愛心媽媽”著眼于精神陪伴,“精準”也是各類公益活動的關鍵詞。關愛留守兒童固然需要政府、社會、專業機構等協同合作,但協同合作的前提正是要針對具體需求實現“精準關愛”。
事實上,在留守兒童這個龐大群體中,有的孩子掰著手指頭數著父母回家的歸期,更多需要精神撫慰;有的孩子與爺爺奶奶守著家徒四壁的農屋,更多需要物質資助;有的孩子在孤獨寂寞中變得行為孤僻、性格內向,尤其需要心理輔導……每一個孩子都有獨屬于自己的“小宇宙”,只有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給予他們渴望的關愛,才能撫平流動時代的家庭之傷、社會之痛。
目前,盡管“精準關愛”已經開始發力,但是真正做到“精準”仍然任重道遠。有的地方,政府部門逢年過節組織慰問看望,僅僅是“節日性”問候,而缺少日常性的幫扶與關愛;有的公益項目組織捧著“愛心”上山下鄉,但是時間太短,以至于還沒有熟悉情況,大學生、志愿者就已匆匆離開。這正如有人指出的,“問題并非出在關愛資源的不足上,而是我們的救助結構有缺陷,幫扶的姿態形式感太強”。無論是政府部門、專業機構,還是社會組織、志愿團體,關愛留守兒童都應該摒棄“形式思維”,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籠統關愛,更不是忽強忽弱、乍有乍無的隨機愛心,而是真正融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予他們真正需要的關愛與呵護。
哪個孩子不眷戀父母的懷抱,又有哪個父母不愿意在孩子牙牙學語中感受快樂、在孩子茁壯成長中體味幸福?既然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撕裂不可能瞬間填平,既然“霓虹燈下你們身影迢迢,鄉間的小路我們形單影只”的分離無法短期彌合,那么,就讓我們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精準關愛”,以他們渴望的形式撫慰孤獨、陪伴成長。
廣東公務員面試題目三
【熱點背景】
清明小長假結束了,但人們關于假期的討論遠沒有結束。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依法優化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從那以后,周末2.5天休假模式持續引發公眾熱議,不少人都誤認為這個模式是休假的“尚方寶劍”。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至少8個省份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包括廣州在內的許多地市也已出臺實施細則,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實行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這些落地意見和實施細則與國家精神一脈相承,再次說明周末2.5天休假并不是“一刀切”式普惠制度。
【熱點解讀】
正確認識這一休假模式,需要把握好三個關鍵詞:鼓勵、夏季、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也就是說,這不是一項強制性政策,而且規定時間段只有夏季,針對的是有條件的,而不是全部地方和單位。這應該是周末2.5天休假與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帶薪休假的最大不同。這項鼓勵性政策惠及的群體和人數,注定是在一定范圍內的。
對于周末2.5天休假,地方和單位有比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特別是在評價是否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上。在實行過程中,要防止出現兩類現象:一是本來不會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卻以“影響”為名拒絕職工正當休假;二是肯定會影響到,卻以“沒影響”為由給職工全員放假。前者多出現在一些低端中小企業,它們高度看重經營利潤,常常追求職工最大價值化,這類企業的職工有的甚至連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帶薪休假的權利都得不到保證,遑論鼓勵性的周末2.5天休假。后者多出現在一些窗口服務行業,它們主要是一些服務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往往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職工利益,而職工休假對單位自身運行也影響不大,但可能對其服務對象造成直接影響。這是兩類對比鮮明的極端現象,盡管都是少數,卻明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而且無形中會放大公眾的休假權利鴻溝,因此需要警惕。
中國旅游休閑消費正迎來黃金發展期,但旅游供需上的時空錯配問題卻愈發突出,現有“一刀切”式的假期安排也有其不盡合理之處。從這個意義上說,鼓勵周末2.5天休假,堪稱一項創新性假期設計,既符合旅游業發展需求,也符合人們對更多假期的期待。同時,我們也要正確認識、理性看待這一假期安排。短期來看,不是每個地區、每個單位、每個人都能享受周末2.5天休假,尤其是那些帶薪休假都不能保證的企業和單位,即便有指導意見護航,許多人恐怕依然會面對“有假難休”的無奈。長期來看,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整體提升,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健全、單位和企業文化的成熟,相信更多的地區、更多的單位、更多的人可以更加靈活從容地安排假期。這需要一個鼓勵、引導、完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看過“廣東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