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
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一
【熱點預測】
2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婚姻登記工作規范》規定,設立獨立的離婚登記室,新增了詢問筆錄程序。由于協議離婚登記時間有所增長,離婚登記工作時間每天受理50個號、上午下午各25個,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離婚限號限制了離婚自由,有人認為離婚限號有助于減少沖動離婚。對此,你怎么看?
【解析】
新規的出臺使得協議離婚登記的時間增長導致接待量下降,離婚限號是短期內工作現實的需要,而且確實體現著制度的善意,但也應兼顧效率。
當事人在辦理離婚登記前增加詢問筆錄程序。經過詳細詢問,可以讓民政部門更真實地了解雙方的離婚意愿,有助于對《離婚協議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確認、規范,避免后期更改等麻煩,同時,還可以對詢問中發現的“沖動型”離婚進行及時干預。所以限號離婚一來可保證服務質量,作為有效的緩沖期。二來能保障正常的工作秩序,避免群眾撲空,是對當事人更負責的體現。
當然婚姻自由是我國婚姻的一項基本原則,其既包括結婚自由,也包括離婚自由。有網友認為離婚限號限制了人們的離婚自由,這種說法有失偏頗。離婚是雙方意愿的表達,民政部門并沒有對離婚自由進行任何限制,網友所謂的自由并不意味著24小時公共資源必須對他們開放,比如醫院專家門診,同樣也是限號,前來辦理離婚手續的市民在取號的時候肯定是平等的,只是時間上有個先來后到。
但是,對于一些確實需要離婚的人來說,善意不能替代效率,“預約離婚”緩解沖動也好,減少排隊提高效率也罷,兩者本身并不矛盾,都是一種善意。一方面,“預約離婚”是干預沖動離婚的一種方式,但并不能剝奪婚姻自由的權利。另一方面,公共服務機構不應該因為工作量的增加就將工作后推來變相減輕工作量。
所以,當然,僅僅限號還不夠,應對新規定,浦東新區婚登中心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盡快完善“預約離婚”的技術和制度細節,暢通預約通道,減少等待時間;二是增加工作人員,盡量滿足當事人所需。此外,還應探索和完善離婚制度,可通過有效的詢問、增加婚姻情感咨詢窗口等方式來幫助一些本可以挽回的婚姻。也可借鑒很多國家在離婚程序中設計了冷靜期或等候期制度。比如,加拿大法律規定,婚姻破裂而且分居達一年者,才準許辦理離婚手續,除非已有既成的通奸或虐待證據。讓離婚制度既體現挽救婚姻的善意又能保障離婚自由的權益。
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二
【熱點鏈接】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這本無可厚非,但有的游客在爬山時竟然將垃圾往山下扔,逼得環衛工必須“飛檐走壁”去處理懸崖下的垃圾;有的家長竟然還把不文明行為帶給了孩子,比如找到一處墻角就讓孩子隨意方便,放縱孩子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隨意玩耍、追逐、叫鬧,若讓孩子也養成了“不考慮他人感受”的壞習慣,不文明行為也許就將代際傳遞;曾有“xxx到此一游”的中文字被刻在了埃及名勝盧克索神廟的石壁上,引發網友集體聲討,最后“人肉”出是南京某中學一名在讀初一學生所為、亂涂亂畫這種不文明行為被從國內帶到了國外;有些人還刻下旅游當時的所思所感,甚至留下臟話;有的游客住進歐洲的酒店后,還會按照中國的習慣去互相“串門”、開著房門大聲聊天給其他住客造成困擾;更突出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喜歡拍照,不顧別人的隱私也不顧自己的形象、甚至為搶位置大打出手。
正因此,2015年4月6日由國家旅游局依法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按照《辦法》的規定,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由省級旅游主管部門報送,或通過媒體報道和社會舉報等渠道采集;省級旅游主管部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由下級旅游主管部門報送,或通過媒體報道和社會舉報等渠道采集。自信息核實之日算起,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的保存期限為一至兩年。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公共領域是大家的,倘若沒有基本的規矩和秩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最終也無法保障。《辦法》的施行,正是給旅游者設了硬性規矩。一旦有了“記錄”,旅游主管部門要通報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補救措施,必要時,還會向公安、海關、邊檢、交通、人民銀行征信機構通報,甚至影響其今后的旅游行為。《辦法》的出臺,旨在創造一種外在的約束環境。對個人而言,不要掉以輕心,應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改掉不良習慣。對管理部門而言,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今后還應該展示執行制度的決心和行動,讓《辦法》硬氣起來,作用發揮出來。
【模擬練習】
國慶、清明、春節等各類小長假結束后,一些旅游不文明現象在媒體上定會鋪天蓋地。有人騎上雕塑、有人爬上大樹、有人在名湖中洗腳、有人一邊賞花一邊吐痰,以致有的景區保潔人員要攀巖爬壁去清理垃圾、甚至有的地方想恢復原狀都無從下手……對旅游文明的呼喚,再次成為公共話題。對于當下各類不文明出游現象,你怎么看?
【解析】
對于花樣百出的不文明行為,有的游客認為是讓自己放松、自由而已,甚至有的游客會認為這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可見中國人對于司空見慣的不文明行為,確實過于寬容了。這些現象表面上是游客的自由散漫,實際上折射出了旅游行業管理松散、文明教育缺失的根本問題。更警示我們強化旅游管理迫在眉睫,國民素質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不容忽視!
不文明行為的頻發不僅有損游客自身形象、更有損國家形象;不僅不便于旅游區保潔員清潔管理、甚至有可能導致公共場合游客間大打出手,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不僅污染了景區環境,還給物質文化遺產帶來不可恢復的毀壞。深究其原因,在種種旅游不文明行為中,確實存在因不熟悉環境和規矩不小心所致、景區環境設施不配套等客觀因素,但最主要還是:一方面,眾多游客環保意識、文明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另一方面,沒有事前教育、沒有現場勸導機制、更缺乏事后追責懲罰,整個管理松散而無序。
對待不文明旅游行為,應多管齊下、對癥下藥:第一,完善景區管理,嚴格立法執法。在醒目位置用溫馨又具引導性的語言提示游客注意自身行為,同時讓游客了解當地風俗、宗教、習慣、信仰。出臺法律規定導游及景區管理人員對會給景區和游客造成明顯傷害的不文明行為及時制止、處罰;第二,加強社會監督。媒體對不文明行為加大曝光力度的同時,引導文明出行的重要性、明確環境保護的意義、不遵守法律的后果,褒揚保護環境、文明出行、監督舉報的好人好事,引導百姓文明旅行。鼓勵游客對于不文明行為大膽舉報,形成互相監督文明出行的良好風尚。第三,真正告別旅游“任性”,歸根到底要靠公民道德素質提高。孔子曾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將政策宣傳和法制教育相結合、將道德教育和禮儀教育相結合,將管理者治理和個人自覺相結合。
只有我們每個人文明一小步,才能美麗中國一大步!
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目三
【事件背景】
近期,北京懷柔山區出現大量放生狐貍、貉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從懷柔林業部門獲悉,目前已找到此次放生事件的組織者,其在河北一家養殖場購買了人工養殖的380只藍狐和貉,在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私自組織人員投放山中。放生的狐貍咬死咬傷大量當地村民的家禽,當地村民報警。在捕捉藍狐和貉的同時,警方根據線索,找到了此次放生的組織者,并協調賠償事宜。林業部門已責令該組織者限期捕回剩余的藍狐和貉。
據專業人士分析,由于此次放生的藍狐和貉均為人工養殖,其野外生存能力幾乎為零。再加上沒有食物和水,它們之間相互撕咬或餓死的可能性很大,從目前發現的尸體只剩下一張皮和近些天未再發現活體可以看出。
【解讀】
就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這次放生事件讓人啼笑皆非。首先,放生的動物并非野生,放生之后這些動物反而很難存活。其次,放生行為本身給當地村民帶來了不小損失。這一舉動以善念為初衷,以鬧劇收場。如果單是一個另類個案,也并無多大探討價值。但實際上,近幾年類似的另類“放生”行為屢見報端。如往北京水質嚴重污染的河中放生活魚致魚死亡,向云南放生大量外來物種導致當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部分物種甚至滅亡……這些另類“放生”行為,值得我們深思。
這些“放生”舉動看似千差萬別,實際上有諸多共性。當事人往往基于惻隱之心或是單純善念,在精神訴求的指引下,產生“放生”舉動。而這一舉動本身并非單純個人行為,往往在涉及放生動物的同時,影響周遭自然環境甚至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所以,“放生”絕不可因善念的道德外衣而脫離了法理的規制。
首先,放生者本身要思考最起碼的事理邏輯,如“放生”動物的生命能否真的得以存續,“放生”對于其它生命是否意味著殺害?如果善念本身無法在事理邏輯上得到最起碼的自洽,那便是一種盲目,甚至是另一種殘忍與殺戮。其次,作為一個社會公民,還要有最起碼的法律意識。不管是放生還是其它行為,都不能傷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大規模放生的舉動也要遵從約束,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申報審批。
當然,換個角度,這也反映出我們在生態保護和法律宣傳方面存在盲區。要加強涉及放生行為的法律規范宣傳,增強民眾的法律意識。另外,強化民眾生態保護能力,做好具體科普工作,實現生態保護宣傳的細致化具體化。
看過“福建省公務員面試題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