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時事熱點分析
公務員面試時事熱點(一)
有網友調侃道:幸好這只熊貓知道,男游客就是想被咬幾下、訛點錢;這熊貓智商爆棚,愣是不下口,看來八達嶺的老虎給它的教訓很深刻啊……縱觀網絡上十數萬的跟帖評論,幾乎是清一色指責游客失責的聲音。
身為有行為能力的成年游客,罔顧動物園的安全防護硬件和警示標示,貿然躍入熊貓館肆意挑逗熊貓,這行為本身就失德失信。從情理上說,悖逆了參觀游覽的規矩和秩序,足以躋身旅游局的任性游客黑名單;從法理上說,若其行為傷害到熊貓的健康 ,可能會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公眾對其譴責或聲討,大概也是以上道理使然。
不過,在法治邏輯里,責任和義務是有優先序列的。簡單說,動物園盡到嚴苛看管與監護之責,要優先于游客在旅游參觀時的守法守規。比如這起“人熊大戰”事件中:據介紹,熊貓館護欄的高度大概是1.3米左右,護欄到場地的深度是有3米 ,隔離溝的距離大概1.5米 ,男游客跳進場館這個時間段,剛好是在飼養員準備熊貓第二天飲食的空檔期。那么問題來了:如此重點保護動物、且又是危險猛獸,游客能“輕輕一跳”就進去,防護措施會否牛欄關貓?至于這個“空檔期”,恐怕就是海恩法則中的“小隱患”——遲早會蓄勢成大問題。
10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部負責人在談及“八達嶺野生動物老虎傷人事件”時表示,在經營行為中,保護消費者安全是經營者的第一責任;在責任主體中,經營者是保護消費者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消費者“違規”不等于經營者無責。盡管這個說法令民意多有困惑,但,法理就是法理,道德情緒代替不了規則理性。比如《侵權責任法》第81條規定,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何為盡責?即便從歐美國家判例來說,縱使游客再任性,動物傷人判園方擔責也是常態而已。
明白這個邏輯,不過是恪守兩個底線:動物園做好安全防護,是第一責任、亦是優先責任;而任性游客作為弱勢個體,適度保護仍不悖公平要義。
公務員面試時事熱點(二)
萬圣節、圣誕節、感恩節等本是舶來品,可近些年來,這些洋節反而越發受歡迎,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卻越來越不受待見。面對這一趨勢,不少學者要求學校和家庭加強傳統節日的宣傳教育,甚至有人要求抵制這些洋節。
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與表征,傳統節日是否受重視往往能間接反映本土文化的生命力,專家、學者并非在杞人憂天。然而另有一些人持截然相反的觀點,在他們看來,洋節受歡迎僅僅是因為它們的慶祝方式有趣、富有吸引力,特別是與商業運營模式更為契合,洋節走俏,一方面能活躍我們的文化、愉悅身心;另一方面也能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在筆者看來,強烈抵制與坐視不理的觀點都不可取,需在其間選擇一個中庸的立場。
傳統節日與洋節之間雖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但的確存在文化上的競爭,國人對傳統節日日益淡漠,對此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理、任憑事態惡化。當然,這不是指無原則抵制洋節的主張就合理。節日是歷史的產物,節日要保持生命力就必須不斷適應人們的生活。洋節在現代社會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不是因為它們背后的一套價值觀更得人心,很可能只是因為它們與時下生活節奏更合拍而已。我們若能放棄文化對峙的觀念,平心靜氣地審視一番傳統節日,就不得不承認,相較于慶祝方式更多樣的洋節,傳統節日顯得了無生趣。過去常有人說:西方文化是“動”的,東方文化則是“靜”的。我國傳統節日大都因節氣而來,其首要目的在于紀念特定節氣,與洋節人為設計出一整套慶祝方式不同,中國傳統節日的游戲成分較少,從這個角度看,傳統節日確實很“靜”。然而傳統社會對節日的理解其實與我們如今的大相徑庭,過去對兒童在節日中的參與強調較少,雖然現行的“兒童”概念同樣是典型的舶來品(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概念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可問題是我們已逐漸接受了這種新式的、活潑的兒童觀念,故而我們必須調整節日設置,提高兒童參與度。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向洋節學習。學習它們的游戲、娛樂方式,再衍生出屬于自己的游戲內容出來。節日讓人們得以休憩,而休憩并不僅僅意味著將身體從疲勞狀態中解脫出來,它還要求舒緩人們緊繃的神經,為此,過去單純以吃為主的慶祝形式必須被放棄。對傳統節日,不少人潛意識里有這樣一種偏執的觀念,即認為“傳統”就得完整地因襲過去存留下來的東西,容不得半點增益。這種觀點讓傳統節日越發裹足不前、老氣橫秋,在玩心甚重的兒童面前,只能逐漸喪失自己的吸引力。所以要扭轉傳統節日的式微態勢,就不能拒絕娛樂、游戲和商業運營。要煥發傳統節日的生命力,不能僅僅依靠專家、學者從故紙堆中搜尋、整理民俗方面的典故與淵源。民俗學與歷史學的研究當然極有意義,卻不能取代現實的樂趣。為迎接、籌備萬圣節等洋節,商家往往不遺余力地宣傳、組織活動,其實若能將他們的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傳統節日上來,即便談不上復興,讓傳統節日更加熱鬧、受歡迎還是不難的。
對于傳統節日而言,洋節東漸不是災難,而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
公務員面試時事熱點分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