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講解
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一)
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講解
一所網戒學校的背后是一個世俗眼中的特殊群體——比如網癮、厭學、叛逆,也是一個需要嚴格規范、監管的教育生態。網戒學校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而興起,也隨著管教方式的曝光而頗受質疑。至今,網戒領域依然混亂、模糊,有多少機構、有多少患者、有多少治愈率,似乎都成了謎。教育不能是一本糊涂賬,涉及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是如此。網戒學校,是針對所謂“問題少年”而開設,教育和糾偏的方式異于一般校園培養。有沒有科學有效的教育體系?有沒有對癥下藥的教育方法?有沒有可供評估的教育標準?這些問題一直拷問著網戒學校及教育部門。
現實情況不容樂觀。每家網戒學校都有自己的“獨門功夫”,催眠、針灸、吶喊、電擊、藥物、體訓“各顯神通”,其中的“亂”“雜”“黑”早有曝光,卻至今仍未斷絕,足見相關部門在教育建設和監管整頓上的缺位。其實,這些手段都背離了教育和治療常識,其后果往往是,不少孩子在這類學校里,心靈和身體受到二次傷害,甚至仇恨父母、報復社會、行為極端,“少女弒母”或許早已埋下了禍根。時代在變,外部環境也在變。以往,網戒學校多以封閉式、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強力讓患者遠離網絡;如今,網絡遍布各地,手機也成了“身體器官”,更何況,網癮是不是精神疾病本就存在爭議,在這種情況下,網戒學校將如何與時代共處呢?毋庸置疑,借暴力控制并打造一個難以飛越的“瘋人院”,肯定是要被時代淘汰的。
叛逆網癮壞孩子是可以教好的——涉事網戒學校的標語如是,可他們不僅沒有教好孩子,反而用暴力手段進一步傷害了孩子,這樣的學校為什么一直沒人管?再回到所謂“問題少年”,我們常說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教育,對于成長出了偏差的孩子,愛、尊重和陪伴才是最好的藥,這些遠比暴力更有效。家長們該醒醒了,別再把孩子送進這樣的“牢籠”;教育部門也該行動了,別再對類似學校放任自流。
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二)
盡管電信詐騙已經讓不少民眾受害,但很多人仍將各種電信詐騙案例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他們認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只是“別人的故事”,篤信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不過,那些冷眼旁觀電信詐騙案,甚至從受害者的遭遇中找到某種智力優越感的人,或許沒有意識到電信詐騙亂象引發的“次生災害”——加劇社會不信任。
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講解
如今,不少人只要看到陌生號碼來電就很警惕,要么不接,要么直接掛斷;“提到公檢法的電話一律掛掉”等防騙指南,影響一些部門正常工作的開展;有人因為誤把紅十字會電話當成詐騙電話,錯過了救人性命的機會……。還有,快遞員電話被誤認為是騷擾電話,北京一些單位因“5”字頭電話聯系工作備受困擾,外地人不敢接區號“010”的電話,等等。
本來,現代通信手段的日新月異,聯系方式的便捷,不僅方便經濟社會生活,降低社會運行成本,電信詐騙卻向癌細胞一樣,由于附著了先進的通信技術反而更兇猛地擴散。在許多人抱怨騷擾電話、防范心理緊繃的背后,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電信詐騙可怕的癌變危害。因為,電信詐騙不僅給直接受害者帶來財產甚至生命損失,也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增加了社會運行成本,損害社會信任的基石,帶來更多“次生災害”。
人們總說,信任,是一個社會復雜性的簡化機制。隨著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已經全面進入“陌生人社會”,相較于傳統社會,“陌生人社會”的復雜性呈幾何倍數增加。現代化的摩天大廈,需要社會信任做基石支撐,否則便會轟然垮塌。基本信任缺失,猶如社會潰瘍,任其滋長,社會就會喪失凝聚力,不僅會加大社會運行成本,阻礙國家發展,而且會給人們心理造成隔閡,人們就會失去安全感,導致社會的內耗和沖突加大,損害社會和諧。今年5月,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誠信建設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誠信建設狀況研究報告》指出,誠信缺失問題,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頑癥。單就經濟發展而言,有數據顯示,企業每年因不誠信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
事實上,電信詐騙由于消蝕削弱了社會基本信任,危害遠大于一般的誠信缺失,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對電信詐騙視而不見。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電信詐騙造成的顯性危害,更要重視電信詐騙破壞社會信任、擾亂社會秩序、增加社會運行成本的隱性危害。越是面對反復發生的問題,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從規律上找原因;越是損害社會信任基石的犯罪,越要運用制度意識從機制上尋對策。因而,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更加重視電信詐騙的危害,更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根治。
降低社會運行成本、提高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度,在加強正向的建設的同時,必須嚴懲害群之馬。遺憾的是,一方面,一些通信運營商非但沒有為消費者創造健康的環境,反倒與不良商家、個人信息販子、短信群發公司、群發設備研制銷售企業形成利益同盟;另一方面,監管乏力,客觀上縱容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因此,防止電信詐騙“次生災害”對社會的沖擊,釜底抽薪之策是相關職能部門端正認識,展現重拳治亂的誠意和魄力。
電話號碼和銀行賬戶是電信詐騙案的兩個核心要素,想要順藤摸瓜地查獲涉案人員、追回被騙欠款,并不會太難。而且“徐玉玉案”引發舉國關注后,6名涉案人員幾天之內全部落網,這也足以說明,電信詐騙并非不治之癥,能不能治好頑疾,就看有關各方的治理力度,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無責任心。
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