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面試社會熱點解析
廣東公務員面試社會熱點(一)
廣東公務員面試社會熱點解析
查一個徐玉玉案容易,但要形成對信息泄露、電信詐騙的多向打擊,卻并不容易。但再不容易,也得“起而行之”:現(xiàn)在電信詐騙之嚴重,早就成了社會性問題。
而要全鏈條治理,就需要跳出那種個案化或部門化的單兵作戰(zhàn)式治理。電信詐騙從上游的信息泄露,到下游的各種詐騙術,作案者經常是跨省作案,對其打擊涉及的權責則隸屬于多個部門?;诖耍斜匾⒖绲赜?、跨行業(yè),協(xié)調聯(lián)動、快速一體全鏈條的打擊機制,形成全國范圍內無縫的打擊網絡,避免小范疇的單打獨斗。
比如就編織公民信息安全網而言,加強如快遞、銀行、教育等重點領域的公民信息安全防范及信息買賣的打擊,盡快結束公民信息“裸奔”的局面,就需要并舉。而對實施環(huán)節(jié)的電信詐騙具體操作,既要盡早完成包括虛擬號段在內百分之百的實名認證,提升實施電信詐騙的暴露風險,也要針對其詐騙錢財的典型特征,進行對癥施治:被騙的錢財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不管是防止詐騙得逞還是破獲犯罪分子,都離不開對這個“管道”的把控。
所以這就需要推進公安、銀行、電信等部門協(xié)作,以信息為中心,形成區(qū)域一體扁平化的快反機制,這就是初步全鏈條的局域網。對不少省市而言,強化部門協(xié)作,也需要機制保證:如今山東、陜西、深圳等地都相繼建立了類似于反電信詐騙中心,層層成立了由政府領導任召集人的聯(lián)席會議,形成齊抓共管的電信詐騙治理局面,就意在如此。
而全鏈條治理、多系統(tǒng)共治之下,著力堵住信息泄露的口子,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上游”制作木馬病毒、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和“下游”非法買賣銀行卡、利用POS機套現(xiàn)獲利等違法犯罪,實施全覆蓋追蹤、全鏈條打擊,在遇到詐騙案件跡象的情況及時組織電信運營企業(yè)和銀行金融機構快速攔截、封堵、查詢和止付,對詐騙先凍結財產再查辦案件,才能徹頭徹尾地摧毀這類違法犯罪的“黑產”體系。
徐玉玉案中的騙局,是個值得解剖的“樣本”,其教訓指向了全鏈條治理的盡早建立。這是完善反詐騙治理體系與機制的必由之路,也是讓徐玉玉事件不再上演的不二之方。
廣東公務員面試社會熱點(二)
9月22日消息,當日8點39分左右,河南商丘市睢縣振興路與泰山路交叉口,睢縣職工幼兒園的一輛校車與一輛滿載貨物的貨車發(fā)生撞擊造成多人死傷。目前傷者被送往中醫(yī)院接受治療。肇事的貨車司機和校車司機均已被警方控制。
廣東公務員面試社會熱點解析
又是一起慘烈的校車事故。什么時候,我們的校車才能稱得上是安全?什么時候校車才不會是學生與家長的噩夢?
還要值得“慶幸”,這確實是一輛黃色的校車,而不是一輛改裝過來的面包車。更要慶幸的是,這輛校車還沒有超載。要知道,之前發(fā)生的校車事故中,普通9座或7座面包車裝下十幾、二十幾位學生的情況并不少見。相信這起事故,也正是因為是真校車,也沒有超載,才讓車里的學生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沒有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傷亡。但即便如此,該校車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仍然值得扣問。
就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來看,校車司機與貨車司機應該都有很大的責任。首先,校車通過如此大的路口,并沒有減速,更沒有避讓,對于開著滿載孩子的校車而言,這樣的司機顯然是不合格的;同時,貨車速度也非???mdash;—正是因為速度快才把校車撞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問題很明顯,校車司機可能并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業(yè)務培訓,會開車卻并沒有達到校車司機的高標準,而貨車司機也可能沒有預警黃色車輛在安全方面的特殊性。
2012年3月,國務院發(fā)布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迄今為止,這部國務院通過的條例,已經實施了4年半之久。然而,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沒有在我所居住的小縣城看到一輛像樣的校車,所有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校車”,要么是私家車,要么是電動三輪車。而即便是有了校車的地區(qū),司機是不是接受了專業(yè)的培訓,是不是按照《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中的規(guī)定為汽車裝上了各種安全設備,學生是不是按要求系了安全帶,司機是不是萬里挑一、優(yōu)中選優(yōu)……這些問題,都很成問題。
校車事故如此之多,責任到底誰應該來負?《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第五條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qū)域的校車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也就是說,在普及校車以及加強管理這件事上,各基層政府應該是第一責任人。那么,各級基層政府就應該嚴肅認真對待此問題,肩負起應有的責任。
廣東公務員面試社會熱點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