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有哪些忌諱
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有哪些忌諱
雖然申論答題沒有卷面分,這一條絕對有必要放在第一個來講,因為卷面整體看起來好不好會直接影響閱卷老師對考生的第一印象。如果卷面整潔、字跡工整,看的人心情也會好很多,無形中就對考生有個好印象,在評分的時候也會手下留情;如果卷面涂改信息過多,嚴重影響美觀,字跡也是潦草不堪,難以辨認,這樣的試卷看著就讓人心煩,還要慢慢找采分點賦分,想想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說不定某條或某幾條采分點就會被遺漏了,這樣好不容易寫出來的答案卻沒有得分,就很可惜了。因此,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字可以寫得不漂亮,但一定要工整,在下筆前要先思考,不要下筆了后才發現寫錯了,又反復涂改,影響美觀。
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忌諱第二種,答題無重點,條理混亂
首先,先給考生普及下申論答題是按點賦分,只有答到了采分點才會得分,因此考生在答題時最好不要什么題型上來就是一大段話,沒有分條分點,看起來無重點。沒有邏輯,條理混亂的試卷需要閱卷老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慢慢找采分點,因此考官普遍比較反感。建議考生在答題時先要看清題目,如題目要求考生分析原因,考生在作答的時候,最好歸納總結后分條寫清,注意適當加上1、2、3等這樣的小標題,既防止自己將筆墨過多浪費在一個采分點上,沒有足夠的空白寫清其余的采分點,又方便了閱卷老師查看。
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忌諱第三種,全是空話套話,缺乏可行性
在訪談中,我們發現滿是空話套話的試卷是閱卷老師最討厭的答卷之一。他們每天要看大量的答卷,看過了太多的模板式答案,滿口空話套話,毫無實質性可言,分析問題淺顯,提出的對策缺乏可行性。不少閱卷老師碰到這樣的答卷,就惱火,考生得分自然也就不高。
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忌諱第四種,答案偏題,有量沒質,甚至大量直接摘抄材料
若有些考生抱著蒙混過關的心態去答題是行不通的。有些考生覺得閱卷老師每天要改那么多試卷,肯定也不會仔細看的,只要把試卷寫滿分數肯定不會低。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告訴考生,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如果考生答題只是為了填滿答題卷而答非所問,只有量沒有質,是不會得分的。有些考生更甚,在大作文寫作時為了湊字數直接大量摘抄給定材料充數,妄圖逃過閱卷老師的法眼,這是不現實的。
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忌諱第五種,錯別字滿篇
如果一份答題試卷錯別字滿篇,只看了一道題就出現了五六個錯別字,試想一下你會作何感想,是考生態度有問題?還是能力有問題?不管是哪一種,在閱卷老師心里答題考生就會大打折扣,然后波及評分的高低。其實,在這個計算機、手機普及的社會,很多考生在平時就很少寫字,試卷中出現個別錯別字還可以理解,但如果是錯字滿篇就讓人忍無可忍了,因此那些提筆忘字的考生在平時還是要注意一下,多寫寫字。
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忌諱第六種,答題的角度有失偏薄,缺乏理性的批判口吻
有些考生在答題的時候,總是情緒化,缺乏理性,不能客觀看待問題。比如涉及政府職能的問題,有些考生就侃侃而談政府腐敗、公務員不作為等現象。這就犯了申論答題大忌,考生連這個集體都不認同,更不用提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了。
2017公務員熱點話題
人民時評:青年人不能缺少財富觀教育
大學是青年人走向社會、邁向成年的關鍵階段,對獲得財富避而不談不現實,透支自己的人生財富更不可取
新學期開始,“開學經濟”照舊火了起來。除了學習生活必備的“剛需”,如何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再次成為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
就在不久前,幾家調研機構先后發布2016年大學生消費趨勢報告。“三成以上學生生活費不夠花,39%的學生身邊有人使用校園貸,半數以上學生參與理財活動,高校連續多年成為金融詐騙重災區”,聯系曾引起全社會關注的“裸條貸款”新聞,大學生如何管理錢包的問題不可小視。正確看待財富、學會理性消費、規避財務風險,建立起健康積極的財富觀,已成大學生們亟待彌補的一課。
長期以來,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與財富有關的教育十分缺乏。傳統文化中,財富觀多以義利之辨反映出來,從“重義輕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到不可“懷利以事”、亦不可“懷利以相接”,千百年來,人們習慣于避免在公開場合過多談及金錢與財富。直到今天,在整個教育鏈條中涉及財富觀的課程仍然很少。縱觀從小學到大學的整體課程設置,只有少數大學在近幾年開設了與財富有關的選修課,絕大多數學生在十幾年的求學過程中并未學過與財富和消費有關的知識。
回避如何看待和駕馭“利”,現實中卻被物質世界所包圍,這反而造成了大學生健康財富觀普遍缺乏。有的表現為盲目攀比、崇拜名牌,有的成為缺乏合理規劃、沖動消費的“月光族”,有的幻想一夜暴富、瞬間成功,有的只顧打工兼職,不考慮是否對自己成長有利……近年來多起因校園貸引發的悲劇,正是大學生群體缺乏相關知識儲備,金融機構和高校又缺乏及時科學的引導使然。
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曾提出,青年人應該掌握至少三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欲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這三種能力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對自己負責、獨立解決財富問題的能力,這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至關重要。仔細觀察那些善于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的民族,事實上從幼兒階段就注重培養孩子與財富有關的觀念,教導孩子自食其力,告訴孩子賺錢只有合法與否、沒有貴賤之分等。
值得欣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整個社會財富觀念的變化,盡早培養學生的理性消費和財富觀念,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共識。越來越多的老師、家長,已經深刻地意識到財富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研究和引導當代大學生的財富觀,不僅是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客觀需要,也是關乎高校將培養怎樣的人的大問題。大學是青年人走向社會、邁向成年的關鍵階段,對獲得財富避而不談不現實,透支自己的人生財富更不可取,讓大學生群體盡快補上財富觀這一課至關重要。只有更具備獨立意識、更具備自控能力的人才,能夠理性追求財富、合理支配財富、防范個人財務風險、科學制定人生目標的人才,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公務員考試申論題目及答案
2.2017年公務員申論題目及答案
3.2017年公務員申論題及答案
4.2017年公務員申論預測題及答案
5.2017公務員申論預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