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公務員面試經驗:教學過程的學員心理調適
在前期階段,由于學員對自己能力的質疑、對面試的不了解,以及對學習的本能厭倦,致使他們從心底就是希望能夠走捷徑,希望一勞永逸,甚至參加了培訓班也是心不在焉。學員對當天的培訓效果會產生很大的期待,當他們不能很快取得期待的進步時,就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甚至對培訓產生質疑,不配合講師。而在培訓的中間階段,由于學員達到了心理閾限,加上體能消耗大,個別學員沒有經歷過大強度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心理波動,即便是開始表現好的、積極活躍的學員也會出現嚴重動搖的心態表現,相互間還會傳染這樣的情緒,造成后期培訓效果降低的問題。
這些情況的原因主有三點:第一就是學員平時缺乏自信,尤其是在公考面試特定環境下,同時又非常期待面試順利通過,產生的負責的心理暗示。第二就是開課前學員自己查詢的面試情況不全面準確,或者一部分學員有過失敗的面試經歷,以及很多學員是應屆畢業生沒有任何的求職面試經驗,是正常的反映。第三就是任何人在長時間、大強度的培訓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的體能、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情況,尤其是壓抑的氛圍更容易強化學員的感受,出現非常明顯的情緒波動。
對這些情況,從講師角度而言,就應該在多次教學、培訓過程中進行總結和把握。只有了解到學員出現的各種具體的心理情緒問題,才可以更好的有針對性的處理和幫學員進行排解。
首先,在公開課、培訓開始的部分,就應該有所強調,最好是舉出幾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案例,讓學員做到心里有數,提前預知將會出現的學習壓力狀況。
同時,講師在培訓中藥開始觀察所有學員的性格、情緒狀況,做到講師心里有把握。并且在教學、培訓過程中對于出現心理、情緒波動苗頭的學員,一定要及時關注和給與疏導排解,最好是由學員相互間做鼓動,解決開始階段部分學員出現的心理、情緒問題。
在培訓進行到中間或偏后階段,會有很多學員反映培訓效果不好,自己沒有進步,這時候就要找到那些先期出現問題的學員,現已經順利掌握技巧,讓他們來現身說法,講述如何度過心理、情緒波動階段,而且要找幾名這樣的學員來給大家現場講解,以學員的示范作用,來幫助大家一起化解因體能不足,心理閾限不足出現的情緒、心理波動等問題。
最后,在培訓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做些互動游戲,尤其是課程進行到一半以后,可以利用每天晚上半小時的時間,做些小游戲,可以緩解疲勞和緊張,并給學員以輕松氛圍和學習的期待感,這樣就能夠輕松的完成全程培訓。
總之,學員來參加培訓是帶著很大的期望,講師就應該從面試技巧,到心理波動各方面給與學員以講解,要始于相信,寓于真誠,終于滿意,這樣學員和講師的相互信任會建立,培訓效果自然會好起來。
綜合分析中案例的點睛使用法
在面試教學過程中,學員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組織管理類題型的的不會講、不了解具體辦事流程與細節,另外就是綜合分析類題型的有話但是講不出,尤其是不會講較為規范的言語以及說的靈活,這些教學過程中的學員反映應該加以有針對性的應對。
本人在幾年面試培訓中,總結了綜合分析類題型學員難以掌握時,要教給學員以靈活的應對方法,從簡單處著手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當這些問題意識不明確的時候,就應該從舉例子這樣簡單但實用的方法入手,以展現每個學員不同的風格特色。
具體來講,就是教學過程中讓學員了解有使用案例這樣的比附方法,能夠靈活、鮮明的吸引考官。而在綜合分析具體問題中,如何舉例子則應該讓學員從自身基礎和掌握的實際案例運用出發。總的來說是分成社會現象類和名言警句兩大類型。
在社會現象類的作答中,應教會讓學員發散思維,從身邊的現象類比入手,找到鮮活的例子,這樣學員講起來有感情,回答的內容自然會多一些,同時也會更自信。在各省培訓中,尤其要注意舉出該省的名人、知名企業等案例,讓學員對自己報考地方有了解,舉出的例子親切鮮活,更加具有說明性。如在河南,可以舉岳飛、百歲仁醫胡佩蘭等知名的人物,和南街村方便面、十三香調味料等日常知道的企業品牌,這些例子都是學員日常能夠接觸只是沒有用心發現,教會學員用這些例子后,學員自己就能夠在應對社會現象類的綜合分析題時,能夠有感而發,講出自己的感受和接觸的例子,既淺顯易懂而且容易把握,并且講出的內容都是個人的真實想法與感受,這樣就能夠使學員作答增添亮點。
在名言警句類的題目講解和作答中,應該找出歷年各省考試出現的真題,整理、分析成幾十道有說明性的題目,讓學員作答,并分析其含義,從而讓學員能夠理解各種新穎的名言警句,而且名言警句相互在含義上多有共同之處,這樣學員在表達自己的感受、認識的時候,可以將掌握的幾十個名言警句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反說明,能夠起到鮮明的效果。如“三人行必有我師”,與“滿招損謙受益”的含義接近,而且古代就有聞雞起舞、頭懸梁等正面例子,而且又有趙括紙上談兵、傷仲永等反面例子,這樣學員的思維發散、拓展開后,能夠從曾經所學的知識、接觸的事例中任意選取自己熟悉的。如柯達、諾基亞這些企業就是不能夠積極好學應對網絡時代最終倒掉,鼓勵“小米”要做成“大米”這樣的例子,學員生活中是俯拾即是的。當學員掌握了這樣的案例方法,肯定就能夠自己靈活應對各種類型的綜合分析題目了。
同時,不同學員有不同的熟悉領域。有的學員基礎好,可以教他們從書本找例子,有些學員的基礎不好就鼓勵他們從生活的簡單處發現例子,如“白開水雖無營養,但是飲過之后卻讓人通體舒泰”,這樣的例子簡單直白,反而最能讓學員運用自如。
總之,綜合分析理論不宜講解過多,可以從運用案例著手,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拓展思維,也不失為作答中的點睛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