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等級賦分制標準
新高考等級賦分制標準
新高考賦分制就是將選考科目的考試成績,按照從高到低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A等級15%、B等級35%、C等級35%、D等級13%和E等級2%,對應賦分區間分別為:A等級86—100分;B等級71—85分;C等級56—70分;D等級41—55分;E等級30—40分,轉換基數為實際參加該選考科目組合的人數。
也就是說,即使卷面成績是0分,按照賦分原則來計算,每科也能得30分,兩科共計60分。
實施新高考之后,高考總成績并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其計算方式不再是將各個科目的卷面成績直接相加,而是調整為4科為卷面成績,2科為等級分。
假設考生小夢政治考了88分(原始分),在全省排名前13%,該區間里所有考生的原始分介于85-100,那么她的原始分對應的賦分等級就是A。
根據上文中的等級分換算參數表,A等級的賦分區間為100-83分。按照等級分轉換公式計算后,小夢的計入高考成績的政治科目的等級分應約等于86.4分,四舍五入為87分。
新高考等級賦分是怎么算的
1.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科的原始分是100分。
2.將每科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
3.A等級人數占總體比例的15%,轉換到100~86的分數區間。
4.B等級人數占總體比例的35%,轉換到85~71的分數區間。
5.C等級人數占總體比例的35%,轉換到70~56的分數區間。
6.D等級人數占總體比例的13%,轉換到55~41的分數區間。
7.E等級人數占總體比例的2%,轉換到40~30的分數區間。
8.將經過轉換的分數(等級分)計入總成績。
舉個例子,假設某省考生共有1000名考生物,那么根據等級排名,我們會分為:
A等級,1-150名,分數范圍100-86分。
B等級,151-500名,分數范圍87-71分。
C等級,501-850名,分數范圍70-56分。
D等級,851-980名,分數范圍55-41分。
E等級,981-1000名,分數范圍40-30分。
新高考等級賦分制的優點
①新高考等級賦分制能夠較好解決學科之間分數不等值、學生選考科目分數不能直接相加參加高校招生錄取的問題;
②新高考等級區間比例依據所在省往屆考生的實際狀況劃定,符合省情;
③新高考等級賦分制能夠保持考生每門學科成績排名順序不變,確保成績轉換的公平公正;
④新高考等級賦分制能夠最大限度保證考生的成績具有良好的區分度,滿足高校人才選拔需要。
新高考怎么賦分的
“3+1+2”模式中3是指語文、數學和外語,1是指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科作為考試科目,2是指從化學、生物、地理、政治4科中選擇2科作為考試科目。
高考具體各個分值是語文、數學、外語各150分總分,物理100分、歷史100分,這些科目按照原始分計入高考總分,即物理如果考了90分,則以90分計入高考總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4科的成績原始分是100分,最終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分數不是以考試的原始的分計入高考總成績,而是以具體賦分的方式計入高考總成績
例如,張三選擇化學和政治作為考試科目,分別考了90分、89分,最后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分數并不是90分和89分,而有可能是95分和80分,這就是由于賦分制的計算辦法。根據新高考實行省份的湖北、湖南、江蘇、重慶等省市區公布的賦分制計算辦法,我們可以總結出高考賦分制計算法如下:
化學、生物、地理、政治4科原始總分為100分,賦分起點為30分。在賦分時,將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相對應的賦分區間分別為100~86、85~71、70~56、55~41、40~30五個分數區間。這里就可以得到一個概念即賦分區間,賦分區間兩端值分別為賦分區間最大值、賦分區間最小值。
也就是說,若是我們學科的成績排名越靠前,則得到賦分增分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有哪些同學在賦分中最占優勢呢?對于那些單科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賦分對他們的幫助很大,因為賦分是有一個基礎分的,只要學生的成績在某個區間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數。
新高考為什么要賦分
1、賦分能夠較好解決選擇性考試科目之間分數不可比、學生選考科目分數不能直接相加參加高校招生錄取的問題;
2、賦分各等級的人數比例依據本省往屆考生的實際狀況劃定,符合省情;
3、賦分能夠確保考生每門選考科目成績排位順序不變;
4、賦分能夠最大限度保證考生的成績具有良好的區分度,滿足高校人才選拔需要。